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江  陈侠 《山西建筑》2007,33(23):5-6
指出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改造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保护制度的建设、保护观念拓展以及保护工作的管理息息相关。针对城市建筑历史建筑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的策略,为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于西方历史建筑保护的观念与实践历程的回顾和对保护现状的一些研究,来发现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了对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目前存在问题可以积极参与的一些工作,以积累历史建筑保护的经验,促进历史建筑保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古斯塔沃·乔万诺尼是20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建筑学、历史保护和城市规划领域的关键人物之一,对国际遗产保护领域也有重要影响。文章结合乔万诺尼的主要理论著作及学界相关研究文献,梳理乔万诺尼的城市保护思想的形成背景、理论内涵及相关实践。20世纪初期现代化建设给意大利历史城市带来破坏,乔万诺尼本人工程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专业经历是其城市保护思想产生的先决条件。乔万诺尼意识到历史城市具备有机体的属性,强调在城市更新中应尊重环境和保护“次要建筑”,针对老城更新制定了“抽疏”的设计策略,将历史保护由建筑单体扩展到城市区域,并在罗马的老城区保护规划实践中做出有益的探索。最后,文章试图阐明乔万诺尼城市保护理论给当下的历史城市保护更新实践带来的反思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王永胜  张定青 《华中建筑》2010,28(4):132-135
通过西安市三学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规划设计案例,探讨了对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和更新的过程中,要想挖掘传统文化及建筑空间的内涵,就必须在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与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提升现代居住生活品质,为城市增添活力,从而使历史街区在传统回归中具有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对老城市旧区和一些老建筑进行更新改建势在必行。但是,有些地方在旧城更新改建中对具有历史化价值的老建筑扫荡殆尽,作对于这种做法颇持异议。出于一名建筑师的责任心,作结合工作实践,对上海旧有花园洋房的保护与更新的具体做法进行了理论与方法的探讨,目的是为旧城区的更新改造,以及对具有历史化价值的老建筑的保护问题,探索一条通向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6.
再生上海里弄形态开发性保护"新天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因为我们需要的城市历史文化是一个氛围,城市环境的文化底蕴也不是靠保护一两个建筑就能得到,而是需要一大片,因此有必要调整我们对城市历史褒庇和传统建筑保护工作的理解,将单纯依靠资助的眼光转向开发的领域,获得新的观念和资金的输入,“新天地”的开发,是一个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马骥 《华中建筑》2004,22(3):103-105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旧城更新改建热潮发展迅猛,全国几乎所有老城市的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许多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旧有建筑(下称历史性建筑)和历史性街区在旧城更新改建浪潮中遭到了破坏。为了探索一条通向成功之路,作者结合上海旧有花园洋房的保护规划工作实践,对城市旧城区历史性建筑,尤其是优秀近代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探讨。文中提出的一些理论和原则措旋,对于建设实践和规划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该文主要研究了"璇宫饭店"的修缮、保护及再利用三个方面,通过对所研究目标进行历史资料的搜集、详细的测绘和严谨的分析,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制定"璇宫饭店"修缮、保护及再利用策略并得出新的历史建筑处置观念思考的结论。该文的特点在于直面"建筑学"的一个严峻现况,通过针对一个特定的历史建筑(璇宫饭店)进行思考与研究,所得结果不仅仅针对"璇宫饭店"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设计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镇建筑遗产由历史城镇、历史城区、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和更加广义的具有适应性再利用价值的既有建筑等共同构成,通常具有多尺度连续、本体复杂广泛和环境多样的特性。揭示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内在机理,建构整体保护理论和方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和科学难题。论文从对共性科学问题的分析出发,系统探讨了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的基本学理、科学保护和精细保护、尺度效应、城市建筑形态成长的普适性、想象力与科技进步结合的可能性、城市设计和数据库成果呈现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创新见解,并以笔者团队完成的几个遗产保护案例进行了验证。本文认为,需要客观对待新陈代谢、有序演进的真实而鲜活的社会和城市场景;城市并非凝冻在某一历史阶段和高光时刻的艺术品,而是一个博物馆;多尺度保护的实践工作和运维管理,除了建筑遗产保护学的基本学理和方法,还可借助数字化城市设计及具有开放交互属性的数据库成果。如此,就有可能将中国历史城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并走向一个同时依托城市健康发展引导、历史文化信息精准传递、跨学科科技支撑的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历史建筑平移保护与加固改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加固关系到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绵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当今城市建设中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处理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对体现城市文化底蕴和特色具有积极意义。总结了历史建筑的保护加固现状和三种保护方案,根据不同历史建筑的特点和保护要求,提出了加固技术、整体迁移技术和在保护历史建筑本体的同时如何提高其抗震性能等关键技术措施,从结构角度分别对五个已完成的典型工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历史街区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也在引发了社会各个层面关于价值与保护的思考。本文在对比景德镇历史街区静态保护模式的分析下,试图在整合性保护规划的理论框架下,以整合性的策略处理历史街区的城市空间设计和历史建筑保护以及公众参与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新生与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的观念倾向,但其历史城市保护观念的觉醒和发展却大大晚于欧洲,原因何在呢.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现代以前自然,社会,思想等方面的背景条件对建筑与城市的影响,以及由这些条件的变化而引发的城市保护观念的形成过程,试图对些问题做出回答,为保护观念今后发展的取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景观敏感区是城市中极易由于人类不当开发活动而损毁的脆弱地区,同时又具有当地的景观特质,蕴涵了传统文化的历史街区就是一类重要的景观敏感区.如何在保持历史街区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对历史建筑进行加固、修缮,是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工作的成败关键.本文以杭州清河坊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工程作为实践案例,从历史建筑外观的保护、结构体系的加固以及内部构件的修缮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风格建筑保护与修缮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结合沈阳北市历史建筑异地保护性重建设计实践,对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导则的操作过程与方法进行了探索。尝试在历史建筑保护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从保护对象的特征要素、保护技术目标、分级保护设计标准、分类保护设计图则四方面建构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导则。最后通过保护设计导则的应用实践,对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导则的实施策略和特点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关于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原则”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青 《南方建筑》2008,(2):11-13
“原真性”一直是建筑历史遗产保护中关键的概念性问题,本文基于资料分析,展开针对性的理论探讨,并由此简略总结了现代意义上的保护观念和实践方法。提出有关于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问题的争论和当下的现实困惑,正是促使我们向更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田海涛 《山西建筑》2008,34(12):24-26
针对历史建筑的保留与超大型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城市设计与历史文化的保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历史文化的保护方法及保护意义,探讨了保证历史文化街区独特个性的原则,从而使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城市发展互相协调。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与城市特色建设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传统民居建筑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不仅延续了城市文化特色,还为城市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该文将"共生"的思想引入到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实践,尝试从人文生态学的角度对历史建筑保护的内涵做出解读,并结合沈阳市老城区传统民居易地迁建保护这一工程实践,从建筑与环境的共生、空间与功能的适应、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的契合三方面研究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共生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经教育部批准,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于2009年6月正式进入建设期。实验室以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和建筑设计与理论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为主干,整合土木、材料、环境、交通、人文等优势学科的相关研究力量,增加投入、强化管理、继承传统、锐意开拓,在东亚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方法与理论、建筑遗产性能退化机理、建筑遗产保护的绿色途径、建筑遗产保护的数字化技术等四个研究方向上都取得了具有标志性的成果,成为我国城市和建筑遗产保护领域最大、最重要的教育、科研、实践和对外交流的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9.
基于愈合理论的"三坊七巷"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鹰 《建筑学报》2006,(12):40-44
城市必须继承和发展反映自身城市发展历史的城市文脉,这是一种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本研究提出愈合历史街区理论,基于此理论分析了福州历史街区"三坊七巷"的保护问题,从历史街区和古民居建筑的"初步愈合"和"造血再生"两个层面入手,提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对愈合理论的可操作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由于对历史城市的文化价值认识不足,城市建设与建筑保护的经济目标相错位,以及相关保护法规不完善,导致了我国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研究相对滞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引导与转变政府发展观念并举,有针对性的法规保护,辨证认识保护与更新,使新旧城市相互交融有序发展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