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Cr1Mo1VTiB螺栓断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条20Cr1Mo1VTiB螺栓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试验发现,螺栓的断裂是由于宏观粗晶导致冲击韧性低下,在正常使用中发生断裂,最后对20Cr1Mo1VTiB螺栓的检验和粗晶螺栓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王飞  夏尊美  王红樱 《湖南电力》2009,29(5):54-55,58
对20Cr1Mo1VTiB汽轮机螺栓发生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力学性能和金相分析,认为这是由于螺栓出厂热处理工艺不到位造成金相组织没有达到要求而发生的低应力脆性断裂,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唐囡 《江西电力》2004,28(6):3-4,40
针对井冈山华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Cr1Mo1VtiB钢螺栓失效断裂情况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金相观察、硬度试验。发现该螺栓存在夹杂物、微裂纹缺陷,晶粒粗大,井伴有粗大的原奥氏体黑色网状晶界。分析认为此次螺栓断裂失效的主要原因是螺栓本身存在的缺陷导致该螺栓在高温和拉伸应力的作用下提前失效。  相似文献   

4.
K62N68A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优良的抗应力松弛性能,随着电站机组参数的不断提高,广泛应用于超超临界机组汽轮机进汽阀螺栓材料。针对某发电公司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主汽阀、调节汽阀断裂的螺栓失效问题,通过宏观形貌、断口扫描电镜、化学成分、常温与高温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分析等试验,得出螺栓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谢涛 《热力发电》2007,36(6):119-122
通过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金相检验、能谱分析和断口分析等对襄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号机组高压内缸断裂螺栓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螺栓冲击韧性明显偏低,材质脆化,断裂从螺栓根部向另一侧扩展,具有明显的脆性开裂特征。  相似文献   

6.
兰溪发电厂汽轮机高、中压内缸螺栓采用镍基超高温合金作为紧固件材料,螺栓在机组高温运行时发生了断裂。对断裂失效的Nimonic 80A螺栓进行了宏观检查、超声检测、光谱分析、金相分析以及力学性能分析,查阅Nimonic 80A螺栓的材料特性,分析后得出:螺栓断裂可能与该材料在500℃以下产生负蠕变、螺栓晶粒大小不均匀并呈带状组织以及应力腐蚀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高贝贝  陈拓  李德波 《发电设备》2021,35(5):349-352
某600 MW机组汽轮机材质为20Cr1Mo1VNbTiB的高压调汽阀螺栓断裂失效,采用宏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断口分析和硬度分析等方法对螺栓的断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在螺纹齿根处存在加工缺陷导致应力集中,同时工艺过程中螺栓材料化学元素控制不当降低了螺栓的塑性,并且在高温高压下长时间运行后材质出现了老化...  相似文献   

8.
在某台锅炉钢架安装过程中30多根材质为20MnTiB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发生了断裂。经对这些螺栓进行宏观及微观断口分析、金相分析和显微硬度试验,并按照有关标准进行了螺栓的紧固轴力和楔负荷等试验,认为由于螺栓制造工艺不当造成显微组织及性能的不均匀,以及部分螺栓紧固轴力过高,从而诱发了螺栓的延迟断裂。对产生延迟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某汽轮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空冷岛风叶U型螺栓发生断裂,利用宏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检测、金相组织观察、断口微观形貌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U型螺栓的断裂原因进行综合性失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螺栓的规格选用存在问题,导致U型螺栓的弯曲半径小于风叶轮毂半径,从而使螺杆内弧侧与风叶轮毂的接触部位因长期磨损而形成应力集中,并诱发疲劳源。同时,U型螺栓1的螺杆内弧与直杆过渡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弯制残余应力,最终,在拉应力、弯制残余应力及风叶振动所产生的交变应力的综合作用下,疲劳裂纹源加速扩展,导致螺栓的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某电厂中压外缸两根螺栓进行断面扫描、常温下性能试验、化学成分分析、冲击试验、常温金相组织分析、断面能谱分析,并结合螺栓现场使用的实际情况,得出螺栓补焊区的存在,加剧了螺栓组织的均匀性,同时也改变了螺栓性能的各向同性,为裂纹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组织偏析、制造残余缺陷等因素也改变了螺栓性能的各向同性,减弱了螺栓的局部的性能,是螺栓失效的主要原因;还有汽缸由于设计等原因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出现了外张口,改变了螺栓的受压状况,是螺栓失效的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11.
Li(Ni1/3Co1/3Mn1/3)1-ySnyO2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亮  陈猛  武洪彬  王文刚 《电池工业》2010,15(4):226-229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Li(Ni1/3Co1/3Mn1/3)1-ySnyO2(y=0,0.01,0.02,0.05,0.10)。通过XRD、SEM测试对其晶型结构、组织形貌进行了分析,交流阻抗法(AC)和充放电性能测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制备的样品均具有较好的层状结构,其中Li(Ni1/3Co1/3Mn1/3)0.98Sn0.02O2性能最佳,以0.5C循环充放电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73.31mAh/g,3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49.55mAh/g,容量保持率为86.29%。  相似文献   

12.
首次采用一种固相自引发基团置换反应法制备了蔗糖改性的LiNi1/3Co1/3Mn1/3O2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技术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前驱体中加入少量的蔗糖可以有效改善LiNi1/3Co1/3Mn1/3O2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在3~4.3 V的充放电电压区间内.添加质量分数3%蔗糖所制备的LiNi1/3Co1/3Mn1/3O2材料显示出最高的初始放电比容量0.1 C达到183 mAh/g.  相似文献   

13.
前驱体制备条件对LiNi1/3Co1/3Mn1/3O2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Ni1/3Co1/3Mn1/3(OH)2,考察了pH值、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性能测试、能谱分析、XRD和SEM等方法对LiNi1/3Co1/3Mn1/3O2进行了分析.制备前驱体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12.5,温度50℃,搅拌速度1000r/min.此条件制得的前驱体粒度均匀、大小适中,为非晶态,n(Ni):n(Co):n(Mn)=1.00:1.03:1.01.制备的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8.4mAh/g,0.1C循环1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51.7mAh/g,容量损失率为4.2%,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和碳酸盐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采用XRD、SEM、粒径分布和充放电实验,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方法和工艺条件的不同导致了样品晶相结构、表现形貌、粒径分布及电化学性能上的差异.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的LiNi1/3Co1/3Mn1/3O2样品的电化学性能较好,在2.5~4.6V、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90.29mAh/g,显示了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标准加入法对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xNi1/3Co1/3Mn1/3O2中主体及杂质进行测定.对样品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解决了基体干扰、共存离子干扰、电离干扰、背景吸收干扰等一系列问题.拟定了各元素的最佳测试条件;并进行了方法的精密度与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分析.能同时简单、快捷、准确、环保地测定常量主体与微量杂质.  相似文献   

16.
LiNi1/3Co1/3Mn1/3O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学山  刘兴泉 《电源技术》2006,30(3):183-186
首次采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LiNi1/3Co1/3Mn1/3O2.考察了Li/(Ni+Co+Mn)比值、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成功的合成了LiNi1/3Co1/3Mn1/3O2样品,X射线试验结果发现,预焙烧得到的前驱体具有和LiNi1/3Co1/3Mn1/3O2相似的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显示,其粒径小于1μm.充放电结果显示,当电流密度为0.20 mA/cm2时,在3.0~4.4 V区间内,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46.30 mAh/g,循环20次后,仍能保持在136.00 mAh/g.  相似文献   

17.
李琳  郑浩  刘青  程劲松 《电源技术》2017,(11):1522-1525
采用共沉淀法在LiNi1/3Co1/3Mn1/3O2表面包覆AIPO4.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充放电测试技术研究AIPO4包覆对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同AIPO4包覆量对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物理性质、结构及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当采用AIPO4包覆量为1%时,循环性能最好,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仅降到176 mAh/g,容量衰减最小,只有1.7%.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同时材料的倍率性能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Ni1/3Mn1/3Co1/3(OH)2,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正极材料Li Ni1/3Co1/3Mn1/3O2。用XRD、SEM、电化学性能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分析了煅烧温度和补锂量的影响。样品具有完整的α-NaFeO2层状结构。n(Li)∶n(Ni+Co+Mn)=1.12∶1.00、在840℃下煅烧12 h所得样品,在4.30~2.75 V的0.2C首次可逆放电比容量为154.50mAh/g,第2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92%。  相似文献   

19.
韩恩山  常亮  李鹏 《电源技术》2006,30(6):477-479
以镍、钴、锰的硝酸盐与氢氧化锂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蓄电池层状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探讨了以氨水作为络合剂时产物的形貌特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此方法制备产物颗粒均匀,粒径大约5!m,振实密度为2.0g/cm3。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产物具有标准的层状"-NaFeO2晶型,为层状嵌锂复合氧化物。电化学测试表明:LiNi1/3Co1/3Mn1/3O2可逆比容量达140~150mAh/g,体积比容量为313Ah/L。  相似文献   

20.
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LiNi1/3Co1/3Mn1/3O2的晶体结构和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特征,总结了合成条件和制备方法对其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掺杂元素(B,F,Mg,Fe,Al,Si等)对其的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