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折射波叠加偏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折射波叠加是折射波法地震勘探的一种新方法,它利用共接收点多次复盖方法和数字处理技术对资料进行自动分析和解释,最后输出时间剖面和深度剖面。从而提高了折射波法勘探的灵敏度、信噪比和分辨率。本文阐述了折射波叠加偏移的基本原理和处理方法,并给出了模拟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ZH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精度地震勘探在隐蔽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ZH地区特殊的地表地质条件和复杂的油气藏类型,改进了高精度地震勘探中地震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等方面的技术。地震采集针对地表条件设计和改进观测系统,资料处理围绕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资料解释侧重如何突出微幅构造、地质体和进行储层预测,使得高精度地震勘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宽方位角细分面元采集方法在苏北盆地勘探中得到广泛运用,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品质。但由于受探区地表和地质条件复杂性的制约,以及在资料处理时难以同时兼顾同一CMP面元线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直接影响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为此,从复杂地表、地质条件和地震资料处理角度出发,对细分面元采集方法的不利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了降低不利因素影响的相应方法,在苏北GY凹陷ZZ地区三维区块的应用中,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明显提高,满足复杂地区地震勘探精细解释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对鄂西地区JS区块页岩气勘探的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进行研究,分析了研究区页岩气二维地震资料采集的条件和观测系统,利用多种方法处理二维地震资料,获取了较好的偏移剖面。通过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和有色反演,确定研究区为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带。研究认为,JS区块页岩气勘探在采集方面由于地表灰岩出露较多,采用单深井激发来提高原始地震资料的成像品质和信噪比;并用层析静校正方法解决研究区地震资料静校正问题。研究区优质页岩厚度较大,构造活动相对较弱,保存条件较为有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达到生气条件,具备形成页岩气成藏的条件,为页岩气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5.
高精度地震勘探在隐蔽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桩海地区特殊的地表地质条件和复杂的油气藏类型,高精度地震勘探在地震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等技术方面形成了关键技术,地震采集针对地表条件设计和改进观测系统,资料处理关键技术围绕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资料解释侧重如何突出微幅构造、地质体和进行储层预测,高精度地震勘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2006年12月20日,江苏油田承担的“提高小断块地区地震勘探精度的方法研究“在京通过鉴定,总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系统分析了江苏复杂小断块、复杂地表在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方面对地震勘探精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研究。1.针对水网地区引进和研制了多项水上地震采集辅助工具,并完善了水网地区地震勘探野外采集技术方法。2.按基于模型、针对地质目标的观测系统设计理念,提出了一套适合江苏复杂地表、复杂小断块特点的野外采集方案,使重新采集的石庄、周庄、沙埝南等地区三维地震剖面信噪比和连续性较老资料有较大提高。3.完成了江苏探区多块不同年度采集三维的连片(含重新采集)处理,地震资料品质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并应用地质模式指导断层解释,发现和落实了一批有利的钻探目标。4.建立了基于PC集群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流程。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一是针对水网地区研制了多项水上地震采集辅助工具,二是借鉴时延地震处理思路进行了有差异地震数据整合处理。鉴定委员会认为,本项目的研究思路正确、方法先进合理、内容丰富,较好地提高了小断块地区地震勘探精度,建议继续深化基于模型、针对地质目标的观测系统设计应用研究和小道距采集方法试验...  相似文献   

7.
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支撑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地震资料成像精度直接影响构造解释的效果.根据超深层地震资料具有信噪比低、主频低、频带窄等特点,提出了保护和恢复弱反射信号的低频成像处理思路.为了提高超深层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开展了保护低频弱去噪处理、弱信号恢复及补偿、保持信噪比提高分辨率和子波一致性处理、剩余静校正和速度分析迭代处理、超低频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以CS地区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实际应用,改善了超深层地震资料的品质和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8.
符溪  文鹏飞  陈洁  舒虎 《石油物探》2004,43(4):369-372
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一般会将折射波作为干扰波而在资料处理中将其切除掉。详细分析了折射波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区别与联系,发现折射波视速度与下伏介质速度密切相关。北黄海盆地的几个应用实例表明,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充分利用折射波资料,不仅可以协助处理人员快速定洼,有效选择处理模块,还可得到反射地震勘探不能获取的基底速度资料,使勘探精度得到提高,并使常规地震勘探的信息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9.
塔中沙漠区碳酸盐岩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地区,广泛发育碳酸盐岩岩性油气藏,勘探前景良好。在该区域实施的三维地震勘探中,针对碳酸盐岩裂缝储层进行了以削弱采集脚印、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为目的的观测系统量化设计,采取了100%的潜水面下激发和高精度的表层调查及沙丘曲线静校正等野外采集方法,应用了三维叠前多域、多方法串联迭代去噪等处理手段,以及礁滩复合体综合解释技术,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地质认识得到了更新,大大提高了钻井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四川盆地地震勘探的基础上,着眼于海相地层的采集技术研究.四川盆地地表出露着不同地质年代的碳酸盐岩地层,地表起伏剧烈,地层倾角大,表层破碎,岩性复杂,激发和接收条件差;面波、折射波发育,次生线性干扰强,散射严重;目的层埋藏深度变化大、断层发育,地腹构造复杂,构造部位叠加成像效果差,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针对这些问题,重点结合四川盆地海相地层地震勘探的研究成果,着重研究讨论了四川盆地地震采集方法的适用性,通过特定的激发、接收及观测系统设计,对四川盆地典型地区进行了采集试验,大大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和对地下断层、地腹构造的识别能力.研究表明:采用小道距、高覆盖次数、长排列接收,激发接收工艺优化是解决四川盆地海相地层地震勘探采集资料品质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海上地震数据处理中采集脚印分析与衰减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海上地震资料处理中,由于检波点空间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采集脚印现象不仅影响地腹构造的高质量地震成像,而且还会严重影响AVO属性分析和地层速度模型,有效的衰减采集脚印对地质构造解释和油气藏储层预测等都十分必要。通过对海上某区的地震数据采集脚印的成因及特点的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试验研究,最终选用SkyFix XP定位系统来进行三维地震资料的潮汐校正;采用面元中心化技术来实现资料的面元规则化,减小相邻道间的差异从而压制采集脚印;此外,剩余静校正技术也是处理过程中压制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脚印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以上3种关键技术的应用,处理出来的地震资料在信噪比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采集脚印从时间切片上和剖面上均有了明显的衰减,地震资料达到了最大限度的相对保幅,地震振幅、能量等地震属性与地质认识也更加吻合,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和已投入生产油气田的开发部署调整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该区低信噪比资料的特点,曾在“九五”初期批处理软件平台上建立的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已难以适应勘探开发的需要。为此,2001年在交互处理软件平台上,充分利用灵活方便的交互手段及数据库管理方法,开发了一套较完善的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的技术,并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解决该区低信噪比资料处理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以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做了简要介绍。该方法对复杂地表二维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精细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邮凹陷南断阶带低信噪比地区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邮凹陷南断阶带地区是江苏油田的主要产油区。本区地下构造经历了多期改造,三、四级断层非常发育,地层破碎;地表村镇密集,乡镇工业发达,并有大面积的养殖区。这些不利条件导致资料信噪比较低。为此,在地震勘探上着重采取了5项技术措施:①面向目标的观测系统设计优化;②激发参数的优选;③优化接收参数,压制环境噪音;④应用卫星遥感图分束精细设计;⑤资料精细处理。通过上述技术措施,使所获三维资料信噪比较老资料有了质的提高,为江苏油田新发现了一批油气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14.
分频处理技术在辽河深层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刘文霞 《石油物探》2001,40(2):116-120
长期以来,深层资料品质差,信噪比、分辨率低是石油勘探中带有普遍性的难题。人们从野外采集、资料处理等各个环节,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大量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分频处理是展宽频谱、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理想方法,是提高深层资料品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SK地区目标地震勘探采集设计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标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是针对地震勘探中的复杂地质构造特点进行针对性采集设计的方法。在SK地区,地下地质构造非常复杂,以前所采用观测系统炮检距分布不均匀,方位角较窄,覆盖次数较低,使该地区义东大断裂系统及潜山构造资料的信噪比较低,无法进行精细的构造解释和油藏描述。本文提供了一种针对复杂地质构造进行精细目标地震采集的设计方法,并在野外实际生产中运用一系列的高精度采集技术手段和措施,使目标区域内的资料品质整体水平比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最终获得了可用于精细构造解释的地震剖面。通过该地区成功应用的实例表明,目标地震采集技术对于解决复杂地质构造区域资料较差的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对以后类似工区的采集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砂泥碉薄互层的地质特点,结合三维地震和分辨率地震的优势,开展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的研究工作。采集上在确保资料信噪比的前提下拓宽有效频带;处理上实现了在高信噪比基础上的高分辨率处理,使得地震资料在纵向和三度空间上能够更准确可靠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地震解释采用先进的全三维 多信息多方面的综合地震岩性解释技术,提高了小断层、小幅度构造和储层预测的精度,经开发井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和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权实例介绍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碳酸岩裸露山区油气地震勘探工作的方法技术和实用效果。此区山峦起伏,地形高差大,地下构造复杂。地震测线部署成弯曲测线,使用了可控震源非线性扫描技术进行了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则用精细的静校正、谱均衡、二维滤波和连续切除扫描等处理方法。所获得结果突出了深、浅层反射波,提高了反射剖面信噪比,清楚地反映出地层构造特征,从而解决了碳酸岩山区地震反射方法技术长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可控震源非线性扫描在高分辨率地震采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蓝加达 《石油物探》2008,47(2):208-211
可控震源的扫描信号可以控制,对环境破坏较小,特别适合炸药震源禁区的地震数据采集。扫描信号的理论基础是线性信号,但是地下介质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是非线性的,因此线性扫描不能对高频衰减进行补偿,降低了信号的信噪比,由此发展了非线性扫描技术。非线性扫描技术的扫描速率不再是常数,通过在高频段合理增加扫描时间来实现对高频衰减的补偿,达到提高地震分辨率的目的。在哈萨克斯坦S区的高分辨率地震数据采集中,采用非线性扫描技术,通过对扫描参数的优选,对高频能量进行了有效补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高分辨率地震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19.
MD复杂山地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中元  邬达理  蔡俩  任跃华  李燕 《石油物探》2011,50(6):595-599,529
MD地区地表地形起伏大,地下构造复杂,高陡构造发育地段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速度难以准确求取,因此,偏移成像剖面上构造形态的可靠性低.分析了影响构造落实的处理难点,提出了包括多线联合层析静校正、叠前强干扰波压制、波组一致性处理等基础处理技术;采用IMO速度分析、加密速度分析、速度扫描与速度谱相结合的速度分析建立偏移速度场,用VSP实测速度进行标定的井控叠前时间偏移等方法,提高复杂构造的叠前偏移成像的可靠性.应用该套处理技术对MD地区的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剖面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高陡逆掩推覆构造地区地震观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邓志文 《石油物探》2002,41(2):127-131
复杂高陡逆掩构造地区地表及地下构造均复杂,若采用同一种观测系统施工,难以适应构造多变的情况,甚至不能获得目的层的反射资料。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和表层结构,应进行分段观测系统设计。对激发效果差的山地地段,则采用将炮点和检波点向相反方向移动、将山体区的炮点移动至平坦地段,保持地震反射资料CMP位置不变的观测方式。本方法在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地区应用,明显地提高了资料信噪比和生产效率,采集的地震资料可以较好地用于地质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