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纳米糊精微球的制备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糊精为原料,选用正己烷为油相、Span 60和Tween 60为表面活性剂、正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得了纳米糊精微球,并对影响制备纳米糊精微球的因素和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对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油比对微球吸附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影响最大;制得的微球球形圆整,粒径较小.  相似文献   

2.
以糊精为原料,经糊化形成多糖后,用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Span60与Tween60为乳化剂,正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正己烷为油相,阿司匹林为载用药物,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载药糊精粒子.以载药量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载药糊精粒子的较佳制备条件为:交联剂用量0.012 g,正戊醇用量16 mL,油相与水相体积比100:25,投药量70 mg,糊精液质量分数2%,平均粒径为320 nm.对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粒子进行缓释实验,体外释药50%需9 h,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AEO-9和SAS60为表面活性剂,醇(无水乙醇、正丁醇、正戊醇、正辛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对水和石油醚进行了微乳化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和醇的种类、含量,盐的含量,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EO-9与SAS60质量比为7∶3时,协同效应最好;正戊醇做助表面活性剂时,拟三元相图中微乳区的面积最大;当正戊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值为0.8时,体系的溶油量最大;当微乳液质量浓度为1.824 g/L时,表面张力为24.49 m N/m;微乳液的质量分数为0.3%时,界面张力可以降至9.25×10-4m N/m。  相似文献   

4.
柴油微乳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考察了不同种类的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同配比对形成柴油微乳液水增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戊醇为最佳助剂,碳链太长、太短或带支链均不易于形成微乳液;复配体系D0821/AEO3要比D1221/AEO3增溶效果好,与TX-4/AEO3和D0821/TX-4/AEO3体系进行对比,确定D0821/TX-4/AEO3为最佳复配体系,不仅增溶的水量多,成本也大大减少。在m(D0821):m(TX-4):m(AEO3)为15:14:21时,最大增溶水的质量分数将近29%,总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6%多,正戊醇质量分数3%多。  相似文献   

5.
周军 《精细化工》2011,28(7):651-654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 100与不同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形成的微乳液体系的溶水能力,并考察了温度、pH对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分别绘制了不同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研究结果表明,当TritonX 100与异戊醇质量比为1∶1,(TritonX 100+异戊醇)与正庚烷质量比为4∶1时,TritonX 100/异戊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体系具有较大的稳定区域,其最大溶水量在50%左右。该微乳液体系在温度低于80℃时,随温度增加,其稳定区域有所增大;pH对该体系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相图法的W/O型微乳液体系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以正戊醇、正己醇和正庚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以正戊烷为油相,制备了油包水型(W/O)微乳液.用相图法分析了微乳液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计算了水核半径的大小,并考察了影响微乳液W/O区域范围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这几种微乳液体系在实验条件下能自发形成:微乳液的水核半径处于纳米量级,可作为制备纳米粒子的超微反应器;以TX-10为表面活性剂时,水核可以包容更多的水分子,微乳液的W/O区域较大;而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时,由于其极性头之间的空间和静电排斥作用强,微乳液的W/O区域最小;以硝酸镧溶液作为分散相时,微乳液的W/O区域变化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微乳液的W/O区域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7.
申艳敏  杨君  谢新玲 《辽宁化工》2009,38(11):780-782
考察了不同种类醇、表面活性剂用量和配比对环己烷微乳液增溶水量和电导率的影响;探讨了电解质对环己烷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正戊醇为最佳助剂,助剂与表面活性剂碳链比适中更易形成微乳液;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体系增溶水量增大,电导率下降;电解质对环己烷微乳液有重要的影响,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逐渐增大,体系从下相微乳液过渡到中相微乳液,进而形成上相微乳液。  相似文献   

8.
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乳化剂的合成方法。直接用工业油脂与胺类反应,可合成一种新型乳化剂,其生产成本大大低于吐温、斯盘等合成表面活性剂。用这种乳化剂做主乳化剂配以适当的助表面活性剂以及其它助剂,制成一种新型微乳化剂——YA-型微乳化剂。用这种微乳化剂可制得稳定的W/O微乳液。通过测定增溶水量,考察了不同种类的醇、酮、醚作为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以及其它表面活性剂对水增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戊醇为最佳助表面活性剂,其用量为主乳化剂的6.4%左右时,增溶水量最多。丙酮和丁醚显示良好的协同效应。复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斯盘等未显示正性结果。  相似文献   

9.
首先研究了苯乙烯微乳液聚合过程中单体含量、乳化剂和助乳化剂配比和用量以及聚合温度对体系的黏度、凝聚率、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然后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了苯乙烯/正戊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体系微乳液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乳化剂用量对微乳液粒径的作用比助乳化剂用量更为明显,反应温度提高增加了单体转化率,但是提高了凝聚率;根据正交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当苯乙烯用量为34%、乳化剂用量为5%、助乳化剂用量为1%、聚合温度为65℃时,可以得到性能最好的微乳液。  相似文献   

10.
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乳化剂的合成方法。直接用工业油脂与胺类反应,可合成一种新型乳化剂,其生产成本大大低于吐温、斯盘等合成表面活性剂。用这种乳化剂做主乳化剂配以适当的助表面活性剂以及其它助剂,制成一种新型微乳化剂——YA-型微乳化剂。用这种微乳化剂可制得稳定的W/O微乳液。通过测定增溶水量,考察了不同种类的醇、酮、醚作为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以及其它表面活性剂对水增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戊醇为最佳助表面活性剂,其用量为主乳化剂的6.4%左右时,增溶水量最多。丙酮和丁醚显示良好的协同效应。复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斯盘等未显示正性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张伟薇  徐勇 《广东化工》2014,(17):167-168
建立了一种酶—比色法间接测定抗性糊精含量的方法,利用此法测定糊精样品,与传统AOAC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该法简单,灵敏度高,具有较好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13.
抗性糊精是一种重要的低分子水溶性膳食纤维,它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及良好的加工特性,可广泛应用于现代食品行业各个领域中。介绍了抗性糊精的生理功能及特性,概述了近几年抗性糊精的研究进展及市场现状,并对抗性糊精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采用正交交互试验研究了高压液相色谱(Ⅲ忧)法检测麦芽糊精糖分的色谱条件和不同的提取溶剂量对检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麦芽糊精糖分的色谱条件为:流动相配比(乙腈:水)=80:20(v/v);流速为1.0mL/mim;检测器灵敏度为+8;用40%的乙醇提取效果最好。本试验对食品营养成分的识别。产品质量的管理和配方的确定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麦芽糊精的生产、品质控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淀粉基胶粘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淀粉胶粘剂的生产原理与工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麦芽糊精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麦芽糊精的定义、组成、生产的特点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作为多糖类食品添加剂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Modification of dextrin by tert‐butylperoxy methanol or its acylation with cyclic anhydride containing a peroxide group resulted in macro‐initiators with randomly located peroxide fragments in the polysaccharide. When dextran was oxidized with iodic acid, dialdehydedextran was obtained. Its aldehyde groups reacted with tert‐butyl hydroperoxide to give functional peroxide groups. The content of peroxide fragments depended directly on the ratio of reagents. The resulting macro‐initiators may be used for synthesizing graft copolymers with polystyrene on poly(butyl acrylate) containing polysaccharide. © 2001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9.
马继红  王力 《粘接》2004,25(4):28-30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合成胶粉,重点讨论了几种添加剂的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生产性实验表明,在花芯制备中加入本研究制备的合成胶粉,产品硬度大,光泽度好,着色容易。  相似文献   

20.
A series of polymeric surfactants has been prepared through the reaction of soy protein with polyethoxylated stearyl ethers of various hydrophilic chain lengths. These surfactants exhibited surface activity, evaluated using surface tension, foaming, and wetting power that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traditional surfactants containing only one hydrophobic moiety and one hydrophilic head group. Changing the ethoxylate (EO) group length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urface activity. Increasing the EO group length decreased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and increased the surface tension at the CMC (γCMC). The good 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se polysaccharide/protein‐type surfactants suggest that they could be used as emulsifiers to prepare oil‐in‐water emulsions displaying good st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