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的双向交流性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能用地道的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但随着"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的产生,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能力得到了重视。从英语专业学生在表达能力上出现的缺失着手,指出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应提高学生平时文化学习的意识,加强师生的中国文化学习并鼓励学生多阅读。  相似文献   

2.
加强外语文化教学的另一面--浅析"中国文化失语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是文化教学.但纵观我国各级英语教学在增加文化含量上却有着一种片面性印仅仅加强了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的介绍,而对交际主体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却总体上处于忽视状态.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的表现,从现代迁移理论和现行课程设置着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剖析,指出了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症"对国际文化交流、英语学科发展、英语教学发展的意义,并从教学思想、教学素材、教学策略三个角度给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中国证券市场长期存在浓厚投机气氛下的宽幅波动现象,金融证券界在认识这种现象时形成了“赌场”论和“不成熟”说。这两种观点都没有揭示出造成这种非理性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要揭示出其现象背后的本质,应从文化层面去认识中国的证券市场,探究形成中国文化模式中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素对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尤其应剖析中国人在证券市场上表现出的思想和行为的文化背景,这样我们才能正确理解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中国英语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而又符合规范的英文表达,它在传播中国特有事物和中外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笔者针对理工类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中国英语运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的确在相当程度上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为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在中国英语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教育者在教材、课堂设计、课外资源和测试等方面可采取的文化策略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分强调"文化自信",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要求。遵循文化自信的理念,中国特色生态文化的构建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生态文化是与生态文明新时代相适应的、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化。中国特色生态文化不能仅成为西方生态文化观念的摹本,一定要体现本民族文化的"根""基因"和"种子"。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和自觉地理解、解读、发掘中华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维护中华民族生态文化基本元素,阐发其思想价值和现代意义,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得到发扬光大,这样才能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以"本土化"的POA教学理论为指导,将中国文化融入英语课堂,以期寻找解决"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途径。通过实验发现该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素养,还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中国文化的输出和传播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双向互动。同时,采用POA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导入中国文化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也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心得体”是近年文化解读热中流行的一种新的文体样式,常用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重在个体体验,通俗易懂,它使“精英文化”变成平民易于接受的“草根文化”,大大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的心理距离。这种为普通人提供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简易方法的“心得体”是一种新的流行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社会出现了士商渗透、官商融合、弃儒就贾之风。这种社会现象也反映在了文学作品中,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三言""二拍"就真实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状。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领域重商观念的出现、科举考试竞争的白热化都是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中国特有的儒商精神也在商业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文化在翻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菜名的中译日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文化缺失现象,要对这种缺失进行补偿,译者必须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本文就中国菜名的中译日为例,简单探讨一些行之有效的文化缺失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酒在中国文化中是最富神性与灵性的一种物质,它既是物态文化,又是情态文化,与中国哲学、美学、文学有着密切的精神联系。酒的诞生和中国酒文化的生成及演变历史与中国文化的根本——农业文化密不可分,中国文化的丰富博大与中国酒文化相映而荣、相得益彰。从文化内质上审读,中国酒文化与中国思想及文化精神有着历史与文化的通约性。中国酒文化凝聚了中国文化"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和文化"的思想理念,是一种妙通人性、曲尽"人伦之美"的情感文化。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影响民族文化直接的精神力量,而文化先例现象则是这种精神最为集中而富有含义的代表者之一,构成人们文化交际空间的主要渠道。由于民族文化是世代相传的,所以任何民族文化语言中都积累了大量民族文化先例现象。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自觉、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人民群众的实践自觉的三者和谐互动与有机统一,创造与发展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化的特殊形态,二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两个主要面相,在此进程中,生成了两种主要形态,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和以革命遗迹为"底板"的红色文化形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红色文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再造的产物,也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展望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不产狮子,但作为中国文化形态的狮子文化,与中国的龙凤文化一样,已渗透 到中国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中去了。本文对于这一文化现象,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结 合中国历史的发展,作了一次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基督新教传教士为"God"的中译名进行了长时间激烈的争论,争论主要围绕着"上帝"、"神"和"天主"这三个名称展开。译名之争推动了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上帝"派深度把握了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而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从对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化格局的分析入手,对同时期的中国建筑文化语言环境,即“建筑文化语境”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基本问题进行论述并展开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文章认为,从七十年代末到九十代中期,我国的建筑文化基本处于一种自我难于把握的迷乱和无理性的窘况之中.而这种现象即形成了这段时期建筑创作的无序状态;但又无可置疑地为整体的建筑文化新精神的确立做了必要的铺垫和准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了中国现代法律文化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当代的中国法律文化转型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中国的法律文化应该转型为一种和谐的法律文化,并进一步尝试阐述了这种转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管理所能达至的理想境界是"不忍欺",这种"不忍欺"的管理境界与儒家道德文化密不可分。植根于儒家道德文化之中国式管理的特点,表现为6个方面:富之教之的治国之道、礼主刑辅的管理之道、君仁臣忠的人伦之道、德本财末的致富之道、财散人聚的理财之道、正己化人的道中之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文章从标志设计入手,从传统图形的"形"、"意"、"神"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以"土豪"为例,从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视角,对网络热词"热"起来并走出国门的现象进行探讨,分析网络热词盛行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原因,从一个较新的视角对文化融合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日本文化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在诸多方面呈现出矛盾对立的现象,最终又在碰撞与冲突中有机结合,形成了兼容而又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这种对立统一的特色也成为日本文化区别于世界各种文化的最重要标志。论述了日本文化中外来文化本土化现象主要是在其发挥民族自主性的基础上,对有用的外来文化广学博收,从而形成了日本文化发展的民族性、特殊性等特点,使之成为世界文化系统中一种不可复制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