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对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2.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对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3.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对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4.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对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5.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对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6.
单守庆 《中国烹饪》2011,(9):116-118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对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7.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对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8.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对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9.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兑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庆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10.
鸡蛋有了“人造技术”,蘑菇有了“增白技术”,霉大米有了“漂白技术”,豆腐有了“勾对产品”……烹饪原料的正确鉴别、科学利用,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事关烹饪产品的“源头”。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中国餐饮文化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单守厌撰写系列文章《问题食材面面观》。  相似文献   

11.
继全国首届清真烹饪技术竞赛后,这又是一次独具民族风味特色的烹饪比赛——首届内蒙古自治区烹饪技术大赛.此次大赛坚持贯彻了中国烹饪事业的“继承、发展、开拓、创新”的方针,以挖掘、继承、创新内蒙古地方特色为宗旨,为内蒙古烹坛写下了光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10日至15日,由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主办,以“中国烹饪迈向二十一世纪”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烹饪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狮城——新加坡的世界贸易中心召开。会议研讨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烹饪技艺、餐饮业经营管理、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中国烹饪的发展趋势等方面。会议收到的论文经审定编成了论文集。收入论文集的22篇论文中属烹饪技艺的1篇,属烹饪教育和学科研究的各1篇、烹饪历史文化研究4篇、餐饮业经营管理6篇、论述中国烹饪(包括地方菜系)发展趋势的9篇。这些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可归纳如下: (一)关于对二十世纪中国烹饪的估价。二十世纪是中国烹饪事业大发展的世纪,特别是八、九十年代,发展很快。现在国外中餐馆达30多万家,中国厨师的足迹遍布五洲四海,烹饪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出版业的兴起与迅速发展,“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的成立,也是中国烹饪大发展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2000年1至8月份,我国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31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预计全年行业营业额增幅可达20%左右,有望超过3800亿元。其增幅居全国消费市场首位,名列国民经济各行业前茅。这是本刊记者首次列席全国烹饪协会秘书长工作会议获得的信息,从而强烈感受至我国餐饮市场增长如此迅猛,中餐在国际上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中国烹饪协会和全国各地烹饪协会功不可没。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也是在我国餐饮行业协会转制的关健时刻,具有中国烹饪行业“峰会”色彩的“全国烹饪协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在江阴华西村胜利举行,中烹协和全国各烹协领导相聚在闻名中外的“天下第一村”进行回顾、总结、交流,展望,将中国烹饪事业推向新世纪更辉煌的境界。 在会上,中国烹饪协会秘书长杨柳作了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中烹协全年工作:(一)积极组织多种技术交流活动。其中有组队参加第三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举办第二届“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首届“金鼎杯”全国兰州牛肉拉面技术比赛、首届全国豆腐菜肴烹饪大赛、“彭祖杯”全国青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菜肴工业化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中国菜肴烹饪技术是流传几千年的瑰宝,中华美食的一绝。中国传统菜肴讲究“色、香、味、形、质、营、器”七大特点,闻名中外,是具有传统特色的食品。中式传统菜肴与西式菜肴各具特色,在主料、配料、调味以及烹饪方法上有很大差异。中式菜肴的烹饪技术种类繁多,蒸、炸、烩、烧、烤、煎、爆、熏、滚、煲、炖等,各有其特点。中  相似文献   

15.
本次研讨班的专家及代表们对特级厨师刘正顺针对中式传统烹饪以“成”计温标准的模糊与混乱,提议今后中国烹饪温度计量也按国家“计量法”规定,统一使用“摄氏度”(℃)作为法定计量单位的建议完全同意。认为他研制的测温勺,为在中式烹饪中以“摄氏度”检测计量温度提供了技术可能,基本上认可了他公布的用自制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来重视“以味媚人”,强调“烹饪味为先”。因此“味”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灵魂,是其审美艺术的核心,是中国烹饪优良传统的精华所在,也是中国菜肴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屹立于当代烹饪之林的关键。正是它,才使得中国烹饪艺术长盛不衰,始终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17.
中国烹饪是东方烹饪之精华,也是世界烹饪领域里的一朵奇葩。传统的中国烹饪之所以被世界人民所推崇和享用,关键就是“以味为核心”,“以养生为目的”。“味”是中国菜肴之灵魂,也是中国烹饪个性所在。中国烹饪在烹调上追求出味入味,提味补味,矫味赋法,力求菜肴具有和谐的美味。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学日新,技艺飞跃;烹饪理论及技艺却裹足不前。愤激干兹,梅方先生呕心十载.编撰了《梅方现代烹饪系统教学丛书》。本校以此为教材,烹饪教学6年,成果卓著。1994年5月,国内贸易部(原商业部)教育司将行文向烹饪界推荐本校教材。1994年8月,又在北京商学院召开的“现代烹饪研讨会”上推荐此教材。《中国食品》、《烹调知识》等杂志对之也相继予以报道。为有助于烹饪人员“更新技术,跟上时代”,兹将本校教学与教材简介如下,竭诚欢迎一切有志于“现代烹饪”者前来学习、指导。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位美食家、烹饪家,张大千先生不仅会吃、会做,还会评说,即对饮食烹饪有自己的见解。他曾说:“饮食是文化,是中国最为古老、最为重要、最为普遍,也最为讲究的一门文化艺术”。他认为烹饪与国画一样,同是“国粹”。正因为如此,他才充分地把绘画艺术与烹饪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较大程度地弘扬中国烹饪艺术。  相似文献   

20.
秋实 《中国食品》2009,(19):9-9
由国际蘑菇学会、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食用菌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遵化杯邀请赛”于2009年9月12日-13日在河北省遵化市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00多名参赛厨师汇聚一堂.在食用菌烹饪技术技巧、营养搭配等方面进行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