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丙烯酸十二酯和苯乙烯为单体、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乙酸乙酯为致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油树脂,并考察了共聚单体组成、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致孔剂用量等因素对吸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高吸油树脂对喷气燃料的饱和吸油倍率最大可达11.6以上.  相似文献   

2.
甲基丙烯酸酯高吸油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与甲基闪烯酸异丁酯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二元共聚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共聚单体的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诸因素对高吸油性树脂性能的影响。制得的树脂可以吸收自身重量10.3倍的煤油,15.8倍的苯。  相似文献   

3.
吸油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高碳链脂肪醇酯共聚树脂,树脂收率可达95%,研究了交联剂种类,用量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高吸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吸油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十六酯和苯二乙烯合成高吸油树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酯、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对树脂的吸油和保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吸油树脂对甲苯的吸收率达28g/g,具有良好的吸油和保油率及浮油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5.
纤维素接枝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制备吸油材料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棉浆粕(纤维素)为基材、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接枝单体、双丙烯酸二元醇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接枝聚合法合成了纤维素基吸油材料。用FTIR和SEM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接枝单体种类及用量、交联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吸油材料吸油率的影响。纤维素基吸油材料的最佳合成条件:m(棉浆粕)∶m(K2S2O8引发剂)∶m(甲基丙烯酸丁酯接枝单体)∶m(双丙烯酸二元醇酯(B)交联剂)=1∶0.025∶1.5∶0.005,75℃下恒温反应6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纤维素基吸油材料对大豆油、二甲苯和柴油的吸油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2,14.3,13.7g/g。  相似文献   

6.
《精细石油化工》2017,(2):13-16
以辽河油田高蜡稠油为处理对象,用甲苯为溶剂,以顺丁稀二酸酐(M)、苯乙烯(S)、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OA)、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HA)为原料,采用溶液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原油降凝剂。该降凝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单体最佳配比为n(M)∶n(S)∶n(OA)∶n(HA)=3∶3∶0.8∶0.2,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质量分数为1.0%,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7h。在原油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8%的降凝剂可以使原油的凝固点降低7℃。  相似文献   

7.
以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对苯类溶剂吸收倍率较高、吸收速率快的吸收树脂,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和单体配比对树脂吸收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TG,DSC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发生了共聚反应,合成的苯类吸收树脂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苯类吸收树脂的制备条件为交联剂二乙烯基苯用量0.13%~0.15%(w),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用量0.5%~0.6%(w),分散剂聚乙烯醇-1788用量约0.17%(w),m(苯乙烯):m(丙烯酸丁酯)=2.5,吸收树脂对甲苯的吸收倍率可达20g/g,吸收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酯改性棉短绒高吸油性材料的研制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棉短绒为基材,丙烯酸长链酯为单体,双丙烯酸二元醇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接枝共聚法合成了高吸油性材料,考察了棉纤维与单体的投料比、交联剂种类与用量、引发剂用量、聚合反应温度与时间等因素对该材料吸油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不同丙烯酸长链酯与棉纤维接枝聚合制备吸油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当以丙烯酸辛酯为单体,对棉纤维和单体总重量的比为60%,以1,4-二丙烯酸丁二醇酯为交联剂,其用量为0.6%时,制得吸油材料的最高吸油倍率为16.0g/g。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微波辐射下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的水溶液聚合反应,合成了P(AA-AM)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单体配比、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与敞开体系水溶液聚合法进行了对比,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丙烯酸中和度为80%,引发剂用量0.8%,交联剂用量0.02%,m(AM)∶m(AA)=1∶10,微波功率1 000 W,辐射时间60 s时,产物吸水倍率和吸盐水倍率最佳,达1 350 g/g和125 g/g。  相似文献   

10.
以菜籽粕(RSM)为基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进行接枝共聚合成了RSM-g-P(MMA-co-BA)复合高吸油树脂,对该树脂进行了SEM和FTIR表征,考察了RSM,BPO,MBA的用量及单体配比对吸油率的影响,并对其吸油动力学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所制备的树脂是RSM与MMA-BA的表面交联型复合物,RSM起到骨架填充作用。合成该树脂的最佳条件为:m(BA)∶m(MMA)=2∶1,w(BPO)=0.7%(基于树脂的质量,下同),w(MBA)=0.04%,w(RSM)=3.2%,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0 h。室温下,该树脂对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甲苯、邻二甲苯以及乙酸乙酯的最大吸油率分别为41.0,34.9,25.2,23.9,20.5g/g,平衡吸油时间约60 min。吸油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油速率的快慢顺序为:甲苯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三氯甲烷邻二甲苯。  相似文献   

11.
马占兴  黄凯兵  胡旺顺 《石油化工》2005,34(12):1198-1202
采用静态水溶液法制备了高填充比例的聚丙烯酸钠-高岭土复合吸水性树脂(简称复合树脂),考察了聚合温度、丙烯酸单体的含量、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和交联剂的用量、高岭土含量对复合树脂吸水率的影响,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和示差扫描量热法对复合树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聚合温度70℃,丙烯酸单体的质量分数30%,丙烯酸中和度70%,引发剂占单体的质量分数0.1%,交联剂占单体的质量分数0.08%,高岭土占单体的质量分数5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树脂对蒸馏水的吸水率为834 g/g,对质量分数0.9%的NaC l溶液的吸水率为81 g/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树脂是一种典型的海-岛结构,丙烯酸和高岭土之间存在接枝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葡萄糖水溶液为分散介质,加入稳定剂聚乙烯醇,经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微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考察了葡萄糖含量、苯乙烯用量、引发剂用量、稳定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对微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悬浮聚合条件为:葡萄糖水溶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7%~8%、苯乙烯占单体的质量分数为25%~28%、交联剂二乙烯苯占单体的质量分数为0.4%、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占单体的质量分数为1.0%、稳定剂聚乙烯醇占单体的质量分数为4%、温度为79℃、时间为10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平均直径为10~20μm,分散系数为0.020~0.046。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合成的微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形状好。  相似文献   

13.
胶乳法马来酸酐-苯乙烯双单体接枝天然橡胶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非隔氧条件下,研究了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两种单体在胶乳体系中对天然橡胶(NR)的接枝改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定性表征;采用化学滴定法测定MAH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当天然胶乳(总固含量为60%)用量为50 g、BPO用量为0.5 g、MAH和St两种单体用量均为1.0 g、反应温度80℃下反应4 h时,可制备MAH接枝率为1.78%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双单体接枝天然橡胶(NR-g-(MAH-St)),MAH的接枝效率为57.85%;St单体的引入可以提高MAH单体在NR大分子链上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接枝后的N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变化不大,但结晶度较接枝改性前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分散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水分散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段明  刘长坤  付秀峰 《石油化工》2007,36(10):1006-1011
以丙烯酰胺为单体,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酰胺(PAM)水分散体。以PAM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水分散体稳定性为指标,考察了分散介质类型、分散剂种类、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单体含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和搅拌转速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散介质类型和分散剂种类是影响PAM水分散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选择乙醇-水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乙醇-水为分散介质(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丙烯酰胺的质量分数为30%、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3%、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为单体质量的6%、搅拌转速200r/min、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8h。在此条件下,可制得相对分子质量较高且稳定性较好的PAM水分散体。  相似文献   

15.
以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为疏水单体、丙烯酰胺(AM)为主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 为阳离子单体,以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复合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法合成了氟碳型共聚物P(AM DMDAAC HFMA)。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pH值、引发剂用量、疏水单体加入量等因素对P(AM DMDAAC HFMA)产率及其阳离子度的影响,同时考察了P(AM DMDAAC HFMA)的絮凝性能和对含油废水的除油效果。结果表明,在聚合温度55℃、聚合体系pH=7、引发剂(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5%、m(AM)∶m(DMDAAC)∶m(HFMA)=68∶22∶10、总单体质量分数为28%的条件下,三元共聚物P(AM DMDAAC HFMA)的产率及其阳离子度最高,其对硅藻土悬浮液有较好的絮凝性能;在温度20℃、硅藻土悬浮液pH=7、P(AM DMDAAC HFMA)投加量10 mg/L条件下,硅藻土悬浮液上清液透光率和絮凝时间分别为995%和10 s。与聚丙烯酰胺(PAM)、实验室合成P(AM DMDAAC)相比,P(AM DMDAAC HFMA)对含油废水具有优越的除油效果;当共聚物加入量为30 mg/L、温度40℃、pH=10时,除油率达到952%。  相似文献   

16.
以十四醇、十六醇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甲基丙烯酸混合酯.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混合酯-苯乙烯-油酸丁酯三元共聚柴油降凝剂,以正交实验法确定的最佳聚合条件是:n(甲基丙烯酸混合酯):n(油酸丁酯):n(苯乙烯)=8:1:1、引发剂加量1.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 h.评价结果表明,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散聚合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无水乙醇为分散介质,合成了马来酸酐和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为单体的二元共聚物(PSMA-a),并对聚合物用苯胺进行酰胺化处理,得到降凝剂PSMA。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对聚合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以大庆油田原油为实验对象,采用差示扫描热分析、石油凝点试验仪和石油产品运动黏度计对其进行了降凝降黏性能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引发剂用量。实验表明,当降凝剂质量浓度为750mg/L,PVP用量为单体总质量分数的8%时,具有最佳的降凝降黏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分散聚合法制备大粒径窄分布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散聚合法成功制备出粒径2.05~9.03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考察了单体质量分数、分散介质极性、引发剂用量和稳定剂用量对PS微球粒径和分布的影响,得出适宜的合成条件:单体苯乙烯(St)质量分数28%~37%、分散介质(乙醇水溶液)极性4.5~5.2、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与St的质量比0.03~0.05、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与St的质量比0.3~0.8、75℃下反应24 h,在此条件下,可合成出单分散性好、分散系数低(在0.05以下)、大粒径的PS微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