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丹纤净水场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丹东化纤厂净水场水处理系统现状。现有处理工艺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不好.需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改进。本设计采用污泥回流及改建机械搅拌澄清池为旋流——网格反应斜板澄清池方法。提高了混合反应效率,提高了水处理量及水质。  相似文献   

2.
低温度低浊度水处理一直是给水处理工程中的难题之一,分析了这种水质难处理的原因,并针对运河水进行了多种工艺试验,提出了适宜的强化混凝水处理工艺,使出水水质能满足反渗透的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3.
低温低浊水的微絮凝-深床直接过滤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低温低浊水(T<10℃,C0<10NTU)处理中,采用常规强化处理流程的处理效果不理想.本文采用微絮凝-深床直接过滤工艺技术,针对过滤过程中下列参数:滤料粒径、原水浊度、原水温度、水处理剂种类、投药量等,比较各种情况下的直接过滤效果,为低温低浊水难净化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处理途径.  相似文献   

4.
用铁粉对pH为1~2、含Zn~(2 )在150~240mg/L的化纤厂酸性含Zn~(2 )废水经二步流化床反应器,通空气进行处理,处理后废水经离心分离,回收副产铁黄颜料,排放水含Zn~(2 )小于5mg/L,符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针对保定热电厂高硬度、高碱度及高氯根的水质条件,用动态和静态方法研究了一类全有机水质稳定配方的缓蚀、阻垢性能、工业运行表明,该配方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依据低温低浊水的特点,对其处理过程中的亚微观传质及絮凝过程中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试验结果阐明了该技术的可应用性和实用性以及低耗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PAC-SMBR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解决低温低浊微污染原水难于处理的问题.方法以松花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粉末活性炭-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PAC-SMBR)组合工艺对低温低浊微污染原水的浊度、有机物处理效果及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水处理工艺滤后出水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在90%以上,出水浊度在0.2~0.5NTU,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50%~65%和33%~65%,组合工艺中膜过滤周期较长,可达60~70h.结论PAC-SMBR出水水质优于常规工艺滤后水质,在低温低浊时,PAC-SMBR组合工艺可取代滤池运行.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某燃煤电厂废水综合利用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燃煤电厂工业废水的来源及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工业水,提出了废水综合利用改造方法,开发并利用全厂水平衡信息管理系统来实时监控和管理全厂的水平衡情况。通过废水综合利用改造及全厂水平衡信息管理系统,使全厂废水得到综合利用,基本实现废水准零排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了低温低浊水混凝剂及助凝剂的优化选择,考察了浊度、COD M n、氨氮等水质特征,分析了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混凝剂和助凝剂投加量增大,上清液中浊度、COD去除率不断提高。在PAFC用量为12 mg/L,活化硅酸用量为0.12 mg/L条件下,浊度、COD去除率分别达到最大值98.3%和87%,剩余浊度和剩余COD M n分别为0.21 NTU、0.64 mg/L。而PAC+PAM表现出更好的除氨氮效果,剩余氨氮为0.07 mg/L。  相似文献   

10.
松花江水低温低浊时期的强化混凝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以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O)强化混凝技术处理低温低浊时期的松花江水.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是有效的,与原有的单一聚合铝(PAC)混凝工艺相比,可显著降低沉淀后和滤后水的剩余浊度.同时可节省混凝药剂费用,降低制水成本.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北方进入冬季,松花江水处于长达4~5月的低温低浊期,温度一般维持在3~6℃,浊度一般在6~13NTU之间.本文利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通过经验数据法和正交试验等方法确定最佳投药量,使剩余浊度基本上降到0.5NTU以下,并且进一步考察水中其他因素,如氨氮、硬度、COD、电导率和pH的去除情况,其中COD随着混凝剂的投加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剩余含量在0.8mg/L左右,而氨氮在0.5 mg/L上下浮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