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高邮凹陷西部控油断层封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断块区断层封闭性的研究对于确定油气藏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高邮凹陷西部地区主要控油断层剖面的岩性配置、泥岩涂抹因子、断层活动期与生排烃期的配置,以及断裂带泥质质量分数等,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断层封闭性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各断层在戴南组沉积期较三垛组封闭性差,可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凹陷内生成的油气在此时期可沿断层向上运移,在构造高部位聚集成藏;三垛组沉积末期至今,断层封闭性较好,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相似文献   

2.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并结合泥岩涂抹系数法对高邮凹陷陈堡地区的断层封闭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结果与实际勘探状况相吻合。研究表明,吴1、吴2等主控断层在不同位置的封闭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下开上闭”特征,表现为断层在深部位开启,成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在浅部闭合,从而有效地封闭油气。小断层封闭性较好,在局部形成断层遮挡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高邮凹陷南断阶断层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定量研究高邮凹陷油气主要运移期晚始新世三垛组沉积期断层活动强度和活动规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高油凹陷南断阶该时期断层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三垛组沉积早期活动断层数量较多,晚期单条活动断层的活动强度较大,三垛组沉积期活动的主干断层和次级断层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南断阶西部三垛组沉积期断层活动强度大于东部,断层活动强度的差异控制着油气藏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复杂断裂带,断层封闭性研究极其重要。综合分析溱潼凹陷草舍构造断层两盘的岩性配置关系、泥岩涂抹系数、断面承受应力、断裂活动期与生排烃期的配置关系,认为草舍构造断层侧向封闭性整体较差,可以作为油气侧向运移的通道。F3断层活动期与生排烃期匹配,阜二段以上层段断面压力不大,在三垛组沉积末期该断层垂向开启,是阜二段油气纵向运移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在斜坡带、断裂带等不同区带分别发现油气藏,为查明不同区带油气藏的油气成藏期次与特征,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在迈陈凹陷开展了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描述和成藏期次、成藏过程的研究。研究表明,迈陈凹陷至少存在3期油气充注成藏,分别是早中新世下洋组沉积时期、中中新世角尾组沉积之后、中新世末灯楼角组沉积之后。三期油气成藏具有不同的成藏特点:I期成藏油气沿断裂呈"管流"运聚成藏,Ⅱ期成藏油气沿连通裂隙呈"网流"运聚成藏,Ⅲ期成藏油气沿有限连通孔隙"渗流"运聚成藏。结合实例建立了迈陈凹陷不同区带的成藏模式:斜坡带为侧向运移为主、垂向运移为辅的油气成藏模式,断裂-深凹带为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
陈堡地区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油气的分布和聚集与断层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断层既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又可作为油气聚集的遮挡物。断裂在油气运聚中的作用如何,将确定油气的聚集层位及分布范围。笔者通过断裂对油气运聚条件控制的分析,指出断裂控制了圈闭的形成及成因类型、断层的活动期控制着油气的运聚时期及层位、封闭性断层与泥岩盖层的组合是控制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最后建立了该区的断裂的控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7.
大柳泉构造带是廊固凹陷的大型鼻状构造带,其中部的旧州断层控制了该地区的油气运移和分布。依据断层活动性、断层两盘的岩性配置关系、断层泥比率、断裂充填物泥质含量和断面力学特征等指标,对旧州断层的封闭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旧州断层沙三中到东营期活动强烈,与研究区的油气运移成藏期相匹配,为沙三中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有效的运移通道,整体上具"下好上差"的特征,且北部地区封闭性要好于南部,从而造成了南北成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渤中凹陷石南地区古近系钻遇井稀少及烃源岩分布、储层类型及展布、油气的运移及油气藏类型模糊等问题,利用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数据,结合沉积背景,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详细研究了古近系石南断层的活动特征,并探讨了断层活动性与油气聚集的关系。结果表明:古近系石南断层活动性呈"弱-强-弱-强-强-最弱"的变化特点;沙河街组三段及东营组三段、东营组二段沉积期断层活动性强,是烃源岩发育期,而沙河街组一段-沙河街组二段、东营组一段沉积期断层活动性弱,是储层发育期,且东营组二段沉积期为强烈拗陷期,发育了大型的远源三角洲前缘沉积,亦是较好的储层发育期;断层活动性强的位置形成断层-背斜油气藏与断层-岩性油气藏,断层活动性弱的位置形成岩性油气藏及断层-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9.
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分布规律、油气来源以及断裂活动性与封闭性的研究,建立了冀中坳陷新近系两类油气运聚模式:斜坡带远源-侧向运移模式和断阶带近源-垂向运移模式。断阶带近源-垂向运移模式以饶阳凹陷东部断阶带最为典型,该区新近系油气藏紧邻供烃洼陷,油气分布在活动性强的油源断裂附近,主成藏期断裂活动的强弱与时间长短决定了新近系油气的富集程度及富集层系。斜坡带远源-侧向运移模式是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新近系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模式,该区新近系油气藏远离供烃洼陷,由于晚期构造活动弱,断层垂向运移能力差,新近系油气主要借助于断层和砂体的配置进行阶梯式运移,其中断层的侧向封闭性决定了油气的运移方式及成藏方向。  相似文献   

10.
江陵凹陷目前发现的油气藏主要是沿着构造脊和断裂带分布,其运移与聚集同断层的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分析断层的展布特征和主要活动时期,结合烃源岩等研究成果,深入剖析了断层活动与油气的运移、聚集之间的配置关系。研究认为,早于古近系沙市组、新沟嘴组、荆沙-潜江组沉积期发育的断层,所控制的圈闭有利于油气成藏;古近系沙市组、新沟嘴组、荆沙-潜江组沉积期发育的并持续运动至古近系的断层,所控制的圈闭不利于油气成藏;新近系发育的逆断层破坏油气藏。  相似文献   

11.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演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盆地模拟方法,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泰州组烃源岩的埋藏史、温度史、成熟度史及生油史进行研究发现,三垛早期,泰二段烃源岩进入成熟阶段,Ro达0.6%,且随着埋深增大,地层温度、烃源岩成熟度和生烃能力也逐渐增加;三垛末期,地层埋藏深度、温度及烃源岩成熟度都达到最大,分别为3000m,110℃和0.8%,同时烃源岩生油量也达顶峰,东部的焦1井高达350mg/g。由此看出,三垛时期是高邮凹陷泰二段烃源岩生、排烃的主要时期。另外,由于三垛时期构造、断层活动强烈,圈闭大多定型,因而综合分析认为,三垛时期也是油气运移、成藏的有利和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12.
永安镇地区油藏丰富,断层不仅控制着构造带的形成,而且对油气的运聚成藏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对大量地震及岩心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主干断层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断层活动速率及断层不同部位在不同地质时期封闭性的模糊综合评价,对主干断层不同部位的油气输导能力进行分析,明确研究区断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永3断层东段和永41断层东段的活动时期与生、排烃期相匹配,但封闭性好,不利于油气的侧向输导;永3断层西段、永41断层西段及永67断层的活动持续时间长,与生、排烃期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且封闭性差,可以为油气的侧向运移提供运移通道,是研究区油气成藏的有利地区.主干断层的组合方式及其输导性和封闭性的差异使研究区油气藏的分布层位由南向北依次变浅,形成了阶梯状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苏北盆地陈堡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模糊识别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陈堡油田陈2断块砂岩储层裂缝以水平缝和低角度缝为主,裂缝发育密度受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和构造位置影响比较明显.粉砂岩中裂缝密度最大,薄砂层中裂缝密度比厚砂层大,浅部地层裂缝密度比深部地层大,鼻状构造高点处裂缝最发育.水平缝和低角度缝在声波时差、微侧向和微电极曲线上具有一定响应,建立了响应模型,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裂缝识别体系,初步实现了裂缝的定量解释.  相似文献   

14.
在对琼东南盆地宝岛北坡最新油气勘探资料分析基础上,通过比对宝岛北坡A区和B区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利用Knipe三角图和断层连通概率法(FOI)综合评判地区断层封闭性,最后结合油气成藏期、断层主要活动期、沉积相等地质特征,分析宝岛北坡断层封闭性对地区油气运聚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宝岛北坡A区天然气具有重烃含量高、非烃含量低、碳同位素组成轻且凝析油中不含C30-4甲基甾烷和双杜松烷的特征,这与B区有明显区别;研究区内断层主要活动期为三亚组(T50-T60)沉积时期,在晚期的油气运聚高峰期时断层主要是静止的;现今断层具有分段封闭性的特征,深部断层封闭性较差成为沟通烃源岩和储层的良好通道;断层的分段封闭性特征造成了宝岛A区和B区油气不同的运聚方式,从而导致了气藏中油气性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用断层分类、断层活动史分析、油藏充注史分析等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地区断层与油气成藏关系进行了研究。该区发育两种类型断层:长期活动断层及晚期断层,这两种断层活动期与油气充注期匹配关系均较好,推断二者在油气充注史中起了相似的作用。勘探实践和各种证据表明,该区断层是油气垂向输导的主要通道,现今的静态的断层封闭作用控制了新近系目的层的油气成藏,而岩性对接情况是该区断层静态封闭性的主要控制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建议该区勘探应加强目的层顶面演化特征研究、落实圈闭和断层封闭性,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上且断层封闭性有效的圈闭,勘探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图8表1参11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气藏可分为火山岩烃类气藏和火山岩CO2 气藏。在研究两种气藏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气源岩排气期、断裂活动期和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期研究 ,以及包裹体均一温度资料分析认为 ,火山岩烃类气藏主要形成时期为泉头组沉积末期—青山口组沉积期 ,火山岩CO2 气藏主要形成于青山口组沉积期 ,其次为嫩江组沉积末期。成藏模式分析认为 ,火山岩烃类气藏为源岩内天然气沿裂缝短距离运移聚集于火山岩圈闭中形成 ,火山岩CO2 气藏为幔源CO2 气沿深大断裂长距离垂向运移聚集于火山岩圈闭中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