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生活圈层面的体检与更新结合将带动城市基本人居单元的精准优化,推进城市人居品质的提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文章以“城市人”理论为指导,提出以“人居特征识别—社区生活圈基础划定—典型社区生活圈选取—社区生活圈体检评估—社区生活圈更新优化”为核心步骤的“体检—更新”联动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方法,并以武汉市为例,选取4个典型社区生活圈展开实践探讨,在体检层面,开展基于物性匹配的空间接触机会评估、基于理性优化的空间承载系统评估;在更新层面,提出重点提升方向与规划意向,基于自存与共存平衡确定重点项目库,并提出围绕人的典型属性、社区治理模式的规划实施保障手段,为我国社区生活圈更新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章系统阐述了上海曹杨新村社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规划工作思路、规划目标策略以及更新实施路径;介绍了规划采用多样化的公众参与的工作方法,了解并分析居民对社区发展的需求和居民对社区存在的短板和特色优势的评价。规划在补短板的同时强调因地制宜地凸显社区的优势资源,以价值为导向营造社区特色,通过多方协同实现社区高品质更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以城市微更新理论为指导,以普陀区城市更新五色行动要求为依托,深入分析曹杨新村70年发展历程中显现的各类社区公共环境问题。系统阐述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曹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公共空间品质为目标,以保护地区特色自然风貌、传承人文历史资源为核心,开展的全过程改造提升工作。总结提炼设计理念、工作组织、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创新方法和模式,以期为今后同类型项目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加快完善各类社区在卫生防疫、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短板,依托“完整社区”理念集中布局、综合配建各类社区医疗服务设施,有助于健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自上而下推进的完整社区建设是现阶段各地加快推进社区更新、完善基础设施配置的重要实践。文章以“完整社区”理念为理论导向,以弹性规划为手段,提出了社区生活圈医疗服务设施弹性规划的四大模式,并以义乌市为例,对社区生活圈医疗服务设施弹性规划模式进行实例应用,同时以下车门未来社区为实施单元进行具体的细化应用,旨在从单元社区角度对弹性规划四大模式进行实践探索,从而健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于2016年发布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成为全国首个由政府部门发布的生活圈规划纲领性文件。同时,2018年出台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对"生活圈"进行了明确定义和划分。因此,文章紧跟城市发展布局政策,以居住区新规范中的生活圈理念为切入点,研究其功能、特点及适用范围,以其理念为契机,探讨其在既有住区室外环境改造中的应用模式,尝试提出基于生活圈概念的住区室外环境品质提升策略,为既有住区的室外环境更新提出新的层级化改造思路与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新发展阶段我国城市新区土地开发面临从基础整治到精品整治、从土地整治向城市综合运营转型,传统规划方法难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土地开发、品质生活和治理创新等需求,亟需从社区生活圈视角对城市新建区社区规划进行理论和方法创新。以重庆市两江新区翠云片区为例,综合统筹空间、功能、服务、效益四大目标,提出构建社区家园体系。结合在地自然生态与人文特征,分析其组成要素,依据上位规划人口与用地规模预测,因地制宜地测算社区家园体系建设模块规模与构成。通过功能模块集合与空间结构植入,形成一个智慧、共享的高品质社区生活圈。研究与规划实践成果为精细化城市发展与多元主体协同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一种新模式和新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7.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是社区服务建设的基本依据。近几年来,上海、济南等城市陆续推出适用于本城的15分钟社区生活区建设导则。宁波作为发展迅速的新一线城市,也积极推广落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营造。本文通过图文对照的形式,阐述宁波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的纲要,内容涉及社区居住、出行、服务、公共空间等规划要求,为其他城市实现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营造提供建设和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朱镱妮  李翅 《中国园林》2024,40(7):97-103
社区生活圈休闲空间配置效率关乎休闲空间能否满 足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提出 “生活圈居住区”到《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提出“社区 生活圈”,社区生活圈以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空间规划相关规 定日趋完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明确了公共绿地配 套规模和复合利用,《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拓展了休闲 空间范畴、复合利用范围,《城市绿地规划标准》等标准规范 从指标整合、设施设置两方面进行有效补充;但系列标准规定 对休闲空间系统挖潜整合不深入、利用范围规定不完善、功能 实现措施不到位,导致根据标准规范编制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中休闲空间服务要素配置效率不高。选取3个城市近期编制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进行分析,印证生活圈有关绿地标准规 范解读结果。基于此,提出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绿地 系统规划中社区生活圈规划理念高质量运用策略的思路,将休 闲空间纳入公园体系,对规模、布局和功能进行系统性整合, 并以岳阳为例进行实践,总结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整理资 源构建完整系统、复合利用提升效率品质、精准供给保障规模 覆盖、规划指引控规精准继承”四大社区生活圈规划理念运用 策略,保障休闲空间服务要素高效配置,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中社区生活圈理念应用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朱里 《城市住宅》2022,29(2):176-178
社区是城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空间单位.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生活圈已成为我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完善公共配套设施的生命周期,优化公共空间,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逐步实现社区的自我更新.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对社区生活圈规划进行研究,分析社区生活圈规划的影响因素,从公共设施、交通路径、...  相似文献   

10.
杜伊  刘恺希 《园林》2022,(12):93-98
基于社区生活圈视域明晰公园绿地规划完善的方向是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立足社区寻找公园绿地均衡公平布局和增效提质路径的理论需求。辨析社区生活圈空间属性并以此为视域对公园绿地规划理念、研究和方法进行评述,得出以下结论 :(1)社区生活圈协同关联的物质、社会和行为空间属性是其区别其他基本单元的亮点所在;(2)当前公园绿地规划基本能够衔接社区生活圈物质空间规划,但有待给出物质、社会与行为空间属性协同优化的解决方案;(3)必须正视公园绿地的需求及供需匹配关系,它们是现阶段完善公园绿地规划理念、研究及方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旨在为公园绿地规划提供适应社区生活圈构建及存量更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发展由增量转向存量阶段,社区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空间,其可持续发展方式是城市规划领域积极探讨的热点,关于生活圈的研究也逐步成为城市社区更新的重要方面。通过文献研究和分析,首先总结出大型居住社区生活圈在建设规模、功能布局、交通体系及人口构成4个方面的特点和相关的问题;其次基于"城市人"理论提出生活圈优化的三大途径,即基于社区空间环境整合的绿色空间更新途径、基于多维活力的功能布局营建途径以及基于资源共享的城市路网激活途径;最后针对龙泽园街道的空间环境进行详细研究总结,从绿色开放空间体系、就业与服务设施布局、街区尺度与路网密度3个角度提出生活圈优化策略,进而为同类社区生活圈更新治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社区生活圈作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理念的典型城市发展区域,正成为当前相关学科领域急需探讨的课题。文章遵循“理念引领—进展梳理—案例分析—问题总结—框架提出”的思路,梳理社区生活圈的概念及研究现状;以36个重点城市社区生活圈评估应用实践为导向,探讨社区生活圈评估的应用模式;从评估指标、评估数据、评估模型、评估标准等4个方面指出当前社区生活圈评估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社区生活圈评估框架,即应以社区“设施—政府—居民”为互动主体,协调解决社区时空资源供给能力与居民日常需求之间的矛盾,推动多目标、多层次、多要素的系统性评估研究,以期为社区生活圈规划和城市更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健康步道是城市住区人居环境内涵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健康社区”在高质量城市建设中的细胞工程。健康步道因其自身的复杂性、模糊性和差异性等属性,在城市住区整体化和系统性研究中缺乏足够关注。本文以“健康社区”理念为导向,阐述住区健康步道的发展机遇,通过对我国住区步道建设现状及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在“住区生活圈”概念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住区—邻里”慢行生活圈网络的构建和四点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在住区建设层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工业遗产社区是国家“一五”时期工人住区标准化模式探索的历史载体,是城市发展重要历史见证。沈阳作为重要近现代工业城市,拥有较多工业遗产社区资源。近年来城市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加之工业遗产社区用地具有优越的城市更新条件,伴随用地更新地上遗产损毁现象普遍存在。基于工业遗产社区保护更新背景,以微更新、社区共治理论为指导,建立“优化社区共治技术、加强社区共治制度、完善社区长效服务机制”的更新技术方法,以沈阳市三台子工人村地区为例,研究历史、土地、空间、建筑等现状条件,针对历史沿革、建设历程展开价值评估、提出重点保护区及建设要求,利用拓扑数据分析技术,提出“保护街区历史风貌、创建社区共治工作体系、配建公共服务设施、复兴地域邻里空间、完善体制机制”等保护更新策略,构建工业遗产社区有机更新路径,实现人居环境优化、存量更新提升、地区文化传承等多元复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上海的城市建设逐步转变为大规模的城市公共空间存量更新,其中针对旧有住区的改造启动较早、规模较大、空间类型复杂,相对应的更新策略也较为丰富。文章通过政策、文献与相关案例研究,将自21世纪初以来上海旧有住区更新从里弄改造到社区营造的发展与演变归纳为三种模式:历史街坊的商业性重塑、传统里弄的保留式更新和普通社区的日常化营造,重点关注公共空间在这些不同类型的设计中的定位,分析其功能、性质与意义的异同,同时探讨了住区更新中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城市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城乡规划建设向以人为本、重视生活品质的方向转型。社区是城乡空间最基本的单元,“社区生活圈”的概念因其从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角度出发,作为一种规划创新理念,受到学术界和规划实践领城的广泛关注。自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在国内率先提出“15分钟生活圈”概念,近年来很多大中城市都在积极开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实践。事实上,对“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概念内涵尚未形成清晰的统一认识,在规划实践的理论方法、操作机制、实施手段等方面也未有成熟的体系,甚至出现对这一理念的误读或偏差。为此,本刊编辑部拟以“概念·方法·实践: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核心要义辩析”为主题组织学术笔谈,邀请专家学者从概念内涵、规划方法、实施手段、管理办法等多方面探讨,以期共同厘清对这一重要规划创新理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住区是现代人居发展最典型、最普通的聚居环境。城市住区生态面临诸多挑战。作为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曹杨新村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成为新中国城市住区发展的缩影,研究曹杨新村住区生态修复具有典型意义。从环境提升、建筑节能、能源优化和资源再用等四个方面分析并总结曹杨新村生态修复的各种策略,期望对城市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影响社区生活品质的关键.当前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存在对社区异质化人口结构响应不足、与行政管理机制衔接不足以及缺乏与社区生活圈发展要求相匹配的开发建设机制等问题.广州市在2017年开展社区生活圈专项规划工作,对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划路径进行了重点探索,提出应首先建立从规划、管理到实际使用的全链条统一的社区生活圈空间划分.其次,兼顾公平与异质化需求,构建"标准表单式"设施配置模式,并结合需求提出差异化引导.最后,优化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创新设施开发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安全事件中,社区作为城乡基层生活单元显现出公共服务与治理能力方面的诸多不足。通过研究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社区特征的演变及近期国内从住区向社区生活圈转变的规划实践趋势,归纳系统性、便捷性、包容性、成长性与参与性等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新特征。结合正在编制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从韧性提升角度探讨生活圈规划的应对策略,提出推进公共资源下沉、落实差异管控思路、提升应对风险能力、加强社区治理效能等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20.
邢超文 《山西建筑》2004,30(17):3-4
介绍了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 ,从住区的空间规模结构、住区的经济区位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阐述了社区建设与住区规划的结合 ,指出住区的规划与建设应面向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