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川西藏民居装饰元素是民居建筑风格及特色最有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文章通过分析川西藏区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特色,以阿坝州新藏居设计为例,发掘藏族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文化内涵,提出从装饰色彩、形式、材料、设计理念等方面,融合现代与传统,传承和创新川西藏新民居的风貌。  相似文献   

2.
川西藏羌石砌碉房民居,历经多次地震考验并沿用至今,其营造中必定蕴含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技术。论文通过调研民居营建中的构造设计做法,揭示了石砌碉房民居多种地域抗震构造设计技术;同时为了解决现代建筑与石砌建筑之间风貌延续的矛盾,结合现代混凝土砌体抗震方法,通过创新的抗震构造设计,成功解决风貌保护与抗震设防的矛盾,从而为民居更新和民居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广东梅州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特性、文化区划、文化演变规律研究为基础,浅析了基于文化地理研究的传统村落及民居"动态"保护策略,包括建立文化地理数据库、民居特性保护、传统村落及民居"群""链"保护、传承与创新设计等概念。  相似文献   

4.
新都桥镇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西部,为康巴藏区的核心地区及交通枢纽,其民居构造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基于新都桥现存古民居进行实地测绘,考查新都桥藏族民居的构造特征,从民居的承重结构、维护结构与装饰装修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其构造特征与当地自然气候以及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甘孜藏族民居的全面研究以及更新保护提供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5.
王志蓉 《华中建筑》2006,24(10):170-173
迪庆州香格里拉东北部的格咱乡翁水村的民居建筑属中甸藏族高原民居,其村庄格局是中甸高原地带众多藏族村庄的一个普遍例证。本文在对其进行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和方法,分析总结了该地域的自然因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民族文化因素与当地村落格局和民居建筑的密切关联,初步探讨了该地区民居建筑.村落蒂观的现状问题和社会价值,对村落形态发展演变的空间架构和民居建筑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川西丹巴地区的甲居藏寨,以其独特的文化方式,在其独特的地区环境中形成居民的宗教信仰取向,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的结合方式。在长期应对当地地理气候条件中,形成的民居功能型制与细部构造装饰,充分表现了嘉绒藏族的生活智慧;在满足自身信仰和审美追求的同时,与环境产生了良好的互动。而在建造方式上,甲居藏寨就地取材,经济适用,生态环保,是我国高山峡谷地区木石结构民居的优秀案例,也是我国传统藏族民居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7.
从九寨沟典型村落中藏族民居建筑遗产的真实性问题切入,将该问题于“外因作用下的建筑平面机理”“自主改造主导下的建筑结构”“民居建筑性能需求下的材料”3个层面来进行相应研究,旨在客观分析不同建设时期九寨沟世界遗产地民居建筑演变过程中风貌问题的表达,反思当前世界遗产地当中民居建筑遗产非物质文化要素表达的不足,提出基于真实性原则的建筑风貌保护与传承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雨枫 《城市规划》2019,43(8):81-88
藏族民居基于西藏高原高海拔、高寒、高辐射等恶劣自然条件,在技术相对落后与物质匮乏的年代,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结合藏族本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形成的一种适应高原地理和气候的生态适应性民居,它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本次研究以西藏芒康县的藏族民居为例,基于生态民居设计原理和对芒康县地域民居的特色挖掘,提出了藏居的生态营造理念即营造观、风水观、生长观等,并结合芒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从选址环境、构筑方式、空间布局、色彩及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应用性研究,总结出了尊重自然、合理营造、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尊重使用者等特色,在民居的生态性和地域性方面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期望为国内外相关地域性生态民居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5,(9)
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共同塑造了其独特的文化形态。文博园作为藏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如何在藏文化语境中对其进行规划设计是关键。基于此,文章结合吞米岭·藏艺文博园概念设计,从场地布局、空间形制及建筑风貌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力求从藏族地区传统民族聚落、寺院与民居建筑模式中借鉴和提炼空间元素与设计语言,并基于藏文化精神内核的展示进行园区业态项目的编排,以期通过对藏文化深层次内涵的理性传承,努力将园区建设成展示、保护、传承和发展藏文化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梅里雪山自然保护地内的藏族村落是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本文从藏族原住民社区治理的意识形态、文化行为、社会制度三个层面,探讨了生物文化多样性视角下藏族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动因,并分析了由此形成的村落所具有的可持续特征,主要表现为浑然天成的村落选址与空间格局、有机进化的公共空间与村落巷道、蕴含生存智慧的民居建筑营造三个方面,论证了自然保护地的可持续发展以生物文化多样性视角下的“原住民社区治理”为基础。此外,依据梅里雪山自然保护地藏族村落的经验,对自然保护地保护与原住民乡村社区发展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四川藏族民居是我省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形式之一,其建筑外观的介绍在有关旅游宣传的资料中偶能见到,但藏族民居的建筑功能分区及结构形式和作法则鲜有介绍.通过对四川藏族民居中的一个流派--嘉绒藏居进行调查,介绍了其建筑及结构作法,供从事藏族民居研究的工程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丹巴作为嘉绒藏族核心居住地,其民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通过对甘孜州丹巴县嘉绒藏族聚居的梭坡、聂呷、中路、甲居及蒲角顶等聚落传统民居的调研和测绘,总结其民居在空间构成、建构技水、立面造型等方面的特征,力新农村建设中传承民族与地域建筑文化提供技水支撑,同时也为当地民居的营建和传统村落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拉萨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景观面临巨大的冲击。鉴于加强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景观保护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本文以拉萨市贾热村地域文化景观研究为切入点,研究藏族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景观的形成、要素及特点,强调地域文化景观作为传统村落重要的文化载体,孕育了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现出普通藏族民居特有的村落风貌及生动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4.
康定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寒冷,农村传统民居建筑冬季采暖能耗大、能耗效率低下。为提升该类民居的节能性能,基于该地区传统民居现状,利用DesignBuilder软件建立模型,研究影响能耗的建筑因素取值与组合最优解。选取建筑朝向、建筑层高、南向窗墙比、附加阳光间进深、外墙构造、屋顶构造等6项因素进行能耗模拟,通过单因素模拟与正交实验,研究各因素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趋势及显著性程度,得到交互作用下诸因素组合最优方案,为改善康定地区农村民居建筑节能性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杨旸  张宓 《城市建筑》2022,(18):151-153
对传统藏族村落组织形式进行了归类总结,对滇藏区现存木结构民居的类型、存续状况进行了介绍,同时对传统木结构民居营建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传统木结构民居面临的建筑群风貌缺失、营建技术流失、材料无序替代的问题,提出传统木结构民居建筑保护、民族建筑更新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传统村落民居保护与修复工作为案例,从民居类型、构件构造、修复干预以及配套设施等方面介绍其经验,旨在解决目前我国的传统村落民居保护工作中存在的棘手问题,对相关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滇西北不同地区藏族民居调研为基础,比较分析各村落自然人居环境对建筑空间形态、适宜技术和材料影响,及宗教、民俗、审美习惯对室内布局、建筑装饰和色彩等作用,揭示了地域环境特点鲜明,则民居自发适应自然能力明显,藏族文化特征淡化;反之,民居应答外部自然需求淡化,藏族文化特征突出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地域性表达是在具体的时空界限内,对地域内的存在进行具体而真实的解读和回应。通天河流域内的藏族传统村落因其特殊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及社会背景,在聚落和民居层面表现出独特的地域性特征。文章从建筑学的视角,以结拉村查同社为例,深入分析该村落的传统聚落与民居特色,并提炼归纳该流域传统村落的总体特征,以期对其后续更新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闽南大厝以简便的手法和普通的材料,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体现了朴素的生态观和节约资源观,该文主要就闽南大厝中的窗和屋顶的气候适应性展开分析,归纳整理窗类型与设置,计算典型窗的镂空率,对比民居窗与现代窗的不同,再深入剖析厝中的平面风压通风与竖向热压通风系统;以微观视角分析民居屋顶构造与色彩,分析屋顶自组织式自遮阳系统与双层构造隔热系统,以及精美的美学效果,结合现代百叶窗、可调节式通风器以及新型隔热屋顶,探讨其相似性与可再创性。总结传统民居中适宜的节能技术和措施,为现代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探索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以研究传统民居建筑改造与提升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通过分析传统民居的建筑与环境因素、文化与经济价值、材料与构造工艺,总结传统民居建筑的可持续评价方法,并对江西关西客家民居改造项目产生设计作用。基于改造项目的项目概括与现状分析,研究得出可持续设计策略与方法积极地影响了传统民居建筑的空间功能优化,文化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建造材料与构造的细节设计。最终,完善传统建筑,从环境、文化、经济、细节上的可持续再利用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