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显荣 《有色金属》1996,48(2):98-100
本文简要叙述了近年来我国采用回转窑生产铁氧体预烧料的情况,着重阐述了我院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的几种措施,用事实说明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用矢铁精矿生产锶铁氧体预烧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磁铁精矿制取超纯铁精矿,并用超纯铁精矿取代铁红或铁鳞生产锶铁氧化预烧料。在n=5.6和预烧温度为1280℃,预烧时间为1h的条件下,可制备优质锶铁氧化预烧料。  相似文献   

3.
究了用磁铁精矿制取超纯铁精矿,并用超纯铁精矿取代铁红或铁鳞生产锶铁氧体预烧料。在n=5.6和预烧温度为1280℃,预烧时间为1h的条件下,可制备优质锶铁氧体预烧料  相似文献   

4.
超纯磁铁精矿原料制备高σs的锶铁氧体预烧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奇  邱冠周  张清岑  黄苏萍 《矿冶》2000,9(2):41-44,40
以超纯磁铁精矿为原料 ,配合适当的添加剂 ,严格控制混料、制粒、预烧等工艺环节 ,成功地开发了磁铁精矿氧化与铁氧体生成反应同时完成新工艺 ,生产出高σs 的预烧料 ,其σs >71 5(A·m2 ) /kg ,含Fe2 +<0 2 %。  相似文献   

5.
以铁鳞、碳酸锶为原料, 天青石, 高岭土及碳酸钙等为添加剂来制备铁氧体预烧料,借助振动样品磁强计, X 射线仪等仪器, 研究了不同的配方n 值, 预烧温度, 铁鳞粒度以及添加剂含量对铁氧体预烧料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提高永磁铁氧体预烧料质量的新措施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在国内率先将DS-Ⅱ集散系统(以下简称DS-Ⅱ系统)用于铁氧体永磁预烧料生产系统,即链蓖机-回转窑生产系统。两年多生产实践证明,它的应用对进一步提高各种铁氧体预烧料的产品质量、稳定生产工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林毅  要继忠 《矿冶》1995,4(2):61-67
对近十多年来全球范围内永磁铁氧体材料工业的现状及全球市场的动态做了深入的分析;指明了世界市场变迁时我国永磁铁氧体材料工业所处的特殊地位;对2000年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贾成科 《矿冶》1999,8(2):53-55
分析了永磁铁氧体生产工艺过程中因细磨料浆有“跑锶”现象而导致产品表面形成花斑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花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黎城铁矿生产的高纯铁精矿为原料,经细磨低温氧化处理,配以98%纯度的SrCO2及少量促进剂Zr-1,经预烧、细磨、洗涤、退火后制粉,可生产出高性能异性粘结磁粉,该磁粉铁氧体化完全,晶粒均匀,呈典型片状六角锶铁氧体结构,由此磁粉制备的压制胶片磁性能达到国标YN13产品质量标准,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改变添加剂的种类及含量,开发出了两种高性能永磁铁氧体磁体,并将其应用到磁选设备的生产制造中,显著地降低了钕铁硼合金的使用量,降低了磁选设备的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铁氧体永磁材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烧结温度、添加剂及其粒度等工艺条件对磁性能的影响,并对加入不同粒级添加剂对磁体性能产生的影响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实验发现,采用纳米级添加剂可以在较低的烧结温度下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的磁体。  相似文献   

12.
对La-Co 替代的M 型高性能永磁铁氧体进行了详细介绍, 包括材料制备的工艺特点, 材料的成分, 显微结构, 内禀参数, 技术磁性能以及温度特性等。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化组分为Sr0.7 La0.3 Fe11.7 Co0.3O19 的M 型永磁铁氧体的饱和磁化强度(298 K)比SrFe12O19 永磁铁氧体的大1%~3%, 磁晶各向异性场Ha ≈1766.7 kA/m, 磁晶各向异性 常数K1 ≈4.2 ×106 erg/cm3, 磁性能:Br =445 mT, Hcj =383.6 kA/m,(BH)max =38.6 kJ/m3 。  相似文献   

13.
以锶永磁铁氧体Y30H-1的预烧料为原料,采用工业化生产工艺,分别加入La2O3、Co2O3和Pr6O11三种稀土氧化物添加剂,系统地研究了三种添加剂的添加量对磁体的剩磁以及内禀矫顽力的影响,并对各自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锶永磁铁氧体Y30H-1的预烧料为原料,采用工业化生产工艺,分别加入La2O3、Co2O3和Pr6O11三种稀土氧化物添加剂,系统地研究了三种添加剂的添加量对磁体的剩磁以及内禀矫顽力的影响,并对各自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舒扬 《矿冶》2001,10(4):67-70
介绍了用光学显微镜和图像分析技术测量永磁铁氧体材料显微晶粒大小及粒度分布等参数的方法 ,以及将该法应用于永磁材料生产中产品质量检测的效果。实践证明 ,这种检测方法是快速、有效的 ,将其作为永磁产品质量的常规物理检测手段 ,能实现及时调整生产工艺条件 ,达到稳定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铁氧体永磁材料中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海虹  金风英 《矿冶》2003,12(3):89-91
钙的存在是影响铁氧体永磁材料磁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快速准确地测定其中的钙含量,是永磁材料生产中质量控制的关键。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钙,但磁性材料中的Si、Al的存在对钙的测定有严重的负干扰。本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盐酸溶解样品,并添加锶盐作释放剂,能有效消除Si、Al等元素对原子吸收测定磁材中微量钙的干扰。此法简便快捷,有较高准确度,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社会发展与绿色转型,早日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直接空气捕集(Direct Air Capture,DAC)作为一种负碳排放技术愈发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DAC技术聚焦于大气及交通工具等分布源CO2的捕集回收,可有效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目前DAC技术发展的挑战主要在于设备及运行成本高。因此,从DAC工艺概况、工艺关键模块及技术经济性分析3个方面开展研究。着重介绍了基于碱性溶液及固体吸附剂的2种DAC技术工艺流程和吸附材料,概述了电力/热能供应、CO2吸收/解吸、CO2压缩存储/输运等关键模块,对比了2种DAC工艺技术能耗与经济成本。基于碱性溶液吸收和固体吸附剂吸收的DAC技术每吨CO2捕获能耗分别在2 118~2 790 kW·h及1 400~2 777kW·h,每吨CO2捕获成本分别为$200~600和$100~400。总体而言,基于固体吸附剂的DAC技术经济效益好、捕获成本低、应用潜力大。未来需进一步从吸附材料性能提升、关键核心过程强化、系统能量...  相似文献   

18.
董正柱  林毅 《矿冶》1994,3(3):77-79
介绍了一种六角晶系铁氧体轴比及晶粒均匀性的控制方法,并对烧结磁体取向度的提高作了讨论。指出等径预处理为今后研制高能积永磁铁氧体找到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浅谈大型预焙槽的炉帮问题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西关铝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实际,分析了190 kA铝电解槽大型预焙槽炉帮异常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利用铁基催化剂(3%FeCl_3)并辅以200℃下空气预氧化方法制备具有低烧失、高比表面积的鸡西烟煤活性炭。使用FTIR,SEM,N_2吸附仪、XRD和Raman获得热解和活化过程中烟煤焦微观和宏观结构的变化,研究FeCl_3和空气预氧化对煤焦结构及活化过程中孔隙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氧化时间的延长,含氧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增多,脂肪结构被移除。热解中含氧官能团的演变和FeCl_3的催化作用,促进煤焦微观结构向无序方向转变,并形成较多孔隙,然而具有不同热稳定性的含氧官能团的热脱附行为对煤焦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酸洗煤焦(JX-800)和单独负载FeCl_3煤焦(JXFe-800)在活化中孔隙均为逐级生成。由于两者微观结构的差异及Fe基化合物的存在,JX-800和JXFe-800分别在烧失率为53.7%和43.7%形成分级孔结构并具有相近的比表面积(549.64和600.47 m~2/g),但JX-800-53.7颗粒表面已造成严重烧失;负载后经空气氧化(15h)的煤焦(JXFeO15-800)和单独氧化氧化(48 h)煤焦(JXO48-800)的颗粒均具有较多孔隙和无序微观结构,促进活化气体的扩散,由颗粒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炭烧失生成孔隙,且颗粒表面均未发生明显烧失;由于Fe基化合物促进了活化气体与芳香结构的反应,JXFeO15-800的烧失率为30.9%时,比表面积已达到906.05 m~2/g;JXO48-800的烧失率为32.5%时,比表面积为809.69 m~2/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