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本文探讨的是现代建筑巨匠密斯在包豪斯的建筑教育实践,论述了其具体内容与特点以及对中国建筑学术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几位同济建筑系前辈建筑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历史回顾,呈现同济早期现代建筑教育探索的多种途径、思想渊源及实践特征,以进一步认识这一建筑教育机构寻求现代建筑教育之路的独特贡献。同时也希望,这一回顾能有助于为20世纪中国建筑学成长的西方影响和自身发展轨迹提供更多的历史性思考。在庆祝同济建筑系成立60周年之际,本文谨以对部分历史人物的追忆,向开创同济建筑教育之路的所有前辈们致敬。  相似文献   

3.
同济建筑规划设计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无论是起源还是发展过程,同济建筑规划设计教师的来源是所有中国著名建筑规划院校中最多源的,这是同济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文化传统中最宝贵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教员的多源性相对应的是学科总体构架上的多学科和多层次,以及空间态创作上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而在教师的多源性.形态创作的多样性和学科架构的多层次、多学科之下,是一个坚定不移的认同,即源自包豪斯设计教育理念的同济精神。她包含了四个层面,组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社会进步的办学宗旨、理性审美的思想内核、民主创新的学风传统、博采众长的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高校设计院的视角,简要回顾了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通过学科协作与院系实现共同发展的历程,探讨同济建筑精神对企业文化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
同济现代建筑思想的渊源与早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锋 《时代建筑》2004,(6):18-23
同济大学建筑系是一所具有现代建筑思想渊源的院系。该系在新中国建筑教育整体转向苏联复古主义和学院派体系之后,仍然坚持不懈地对现代建筑及其教育进行了探索,体现出独特的个性色彩。文章将同济建筑系的现代建筑思想及其教育发展放在时代背景中加以考察,追溯其特点的渊源,并探讨其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下的系列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溯了"包豪斯初步课程"在中国建筑教育的两次引进。第一次是1940年代美国包豪斯教学对于圣约翰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筑基础课程的短暂影响。第二次是1980年代之后"三大构成"对于大陆建筑院校全面的冲击。两次相隔近四十年的教学变革组成了包豪斯抽象形式训练向建筑学转化的历史,也揭示了国内建筑基础教学从布扎传统向现代空间教育逐步转型的独特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非线性建筑特征的基础上,该文对数字设计和数字建造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快速成型制造原理的"直接塑造"快速施工方法,并对其系统组成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伍江 《时代建筑》2012,(3):16-19
文章总结了同济建筑60年的精神,即注重理性务实,鼓励个性创新;注重历史文化,追求时代精神;注重学科内涵,推动专业拓展;注重社会实践,引领学术前沿。  相似文献   

9.
试将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体系大致分为尊崇"学院派"的"宾大体系"和以土木工程技术及包豪斯为背景的"非宾大体系",此种划分旨在对两种建筑教育模式的师资背景、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培养目标等诸多方面进行相互参照;作为一种初步的尝试,对于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体系的深入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袁烽 《新建筑》2014,(1):46-49
从建筑学教学研究与实践入手,清晰呈现了对建筑本体、设计方法、设计工具和工作方式的探索,自主性建构提出了建筑的在地性、文化性和实施性,以及与数字建构、建筑几何和性能美学等设计方法进行的结合,它反映了对设计方法的批判性思考.这种思考不但给予了实践的动力,更是对未来建筑学更好融入社会生产体系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王辉 《世界建筑》2015,(2):116-120,132
美国建筑教育的发展历程与鲍扎,包豪斯等重要建筑教育模式密切相关,文章试图以这几个重要建筑教育模式在美国的兴衰更替为线索,对美国建筑教育发展各个阶段的基本状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鲍扎、包豪斯等建筑教育模式在美国本土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同济学派的现代建筑意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当代建筑和建筑教育在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发展成长,同济大学建筑系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同济学派”。这个学派一贯注重跨学科的发展,坚持现代建筑的理性精神和现代教育思想,创导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最早建立中国的城市规划专业,在理工类大学中最早建立风景园林、室内设计和工业设计专业,这些专业与建筑历史与理论、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建筑技术等专业一起,使今天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为国内该学科领域中专业最为齐全的学院。同济学派荟萃了众多富于大学精神,集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和学者身份于一身的大师。他们提倡跨学科和多学科发展,为培养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和学者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中国实验性建筑的先驱,倡导“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理”教学体系,为中国现代建筑理论提出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释义: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ur Gest-altung),惯上称仍沿称"包豪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同济大学校园建设的历史,结合数次校园建筑改扩建工程实例,阐述同济人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方面所作的探索,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文中对数字建筑、数字建构、非线性形态的概念进行了阐释,介绍了数字建构应用于高层办公建筑形式设计中的优势和基本特征,并通过四个案例分析论证数字建构在高层办公建筑中应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同济设计院是中国第一批成立的高校设计院,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建筑设计实践始终与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类专业教育齐头并进,创作了很多经典的建筑设计作品。未来,同济设计集团仍将紧密依托同济大学展开“产教融合”的科研合作,以“跨专业集成技术赋能产品线”为核心进行科技创新引领工程项目,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8.
19.
建筑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传授的建筑设计工作方法,包括设计价值观、设计的操作程序、设计媒介运用以及语言描述体系。文章讨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设计方法,包括作为中国建筑教育传统主体的"布扎"形式主义方法,20世纪90年代从苏黎世移植到东南大学的"现代建筑空间设计方法",以及2000年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发展的"建构设计方法"。这三种方法的演绎尽管属于个人经验,但也部分反映了中国建筑教育过去30年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同济大学建筑系在中国现当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同济学派”。院系合并形成的同济大学建筑系荟萃了集设计师、教育家和学者为一身的众多大师,以其学术思想、教育理念和创作风格形成了多元化学派。他们创建集大成的现代建筑学科体系,坚持现代建筑理性精神和现代教育思想,倡导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该学派既有共同的目标,又有着深厚的师承关系,包含迄今从第一代至第五代的建筑师和教育家,是群峰耸立的高原。通过创建批判性的现代建筑思想和理论,建构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和教学体系,倡导批判性和实验性的建筑实践,以全球视野开展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同济学派”对中国城市建设和建成环境学科的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