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我于1983年8月13日—10月7日到美国访问,这次去的目的有三:1.参加国际低温材料会议(ICMC);2.参观了解低温材料与材料科学有关的研究工作及设备;3.参观了解比勒金相公司金相试样制备技术及金相设备的发展。1983年8月15日—19日在 Colorado Springs 参加国际低温材料会议,代表金属所及低温材料专业组提出宣读和 Poster Show 报告各一篇。会后参观了 Boulder Colorado 的  相似文献   

2.
由 NASA 的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MSFC)的亨茨维尔的阿拉巴马(Alabama)大学联合承办的国际低温工程和低温材料会议(ICMC)1991年6月11日至6月14日在美国的亨茨维尔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62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1219篇论文涉及空间低温技术、制冷机、高温超导、空间流体的输送、低温测量、传热和流体力学、低温电子学等7个方面。会议期间安排了4次大会报告。内容分别为:1.低温发展史;2.高温超导;3.国际核实验反应堆;4.空间站。其余是分会口头报告、张贴报告。会议两年在美国举行一次。会议论  相似文献   

3.
1991年度低温工程会议(CEC)及国际低温材料会议(ICMC),于6月11~14日在美国亚拉巴马州享茨维尔市的亚拉巴马大学举行。出席会议的有533人,其中非美国与会者171.人,占1/3,日本派去了83人,其中有不少是年轻的在校学生。我国有9人出席,他们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相似文献   

4.
引言首届低温工程会议是1954年在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美国国家标准局(NBS)召开的。K.D.Timmerhaus曾撰文介绍过NBS低温实验室和低温工程会议的早期历史,肯定了NBS的R.B.Scott对低温工程会议的早期发展作出的许多贡献。几个低温领域,如美国原子能  相似文献   

5.
<正>“国际低温及制冷会议”于1989年 5月 22 日至24日在杭州浙江大学邵逸夫科学会堂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促进低温工程及制冷方面科技成就和信息的交流以及推进贸易往来。有150余名国内外学者、专家参加了会议。他们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即中国、联邦德国、法国、香港地区、印度、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和苏联。在会  相似文献   

6.
航天部第七情报网于1986年11月22-27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低温技术和情报信息会议。这次会议除情报同成员单位参加外,还邀请了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六所高校参加。会议组织者《低温工程》编辑部及-0-站情报室热情服务,使会议开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7.
参加“第31届国际低温生物学会议”小结经中国科协批准,中国制冷学会组团,由曹德胜、李书桂、刘远章、刘作斌一行四人参加了于1994年8月21日—26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31届国际低温生物学会议”。有1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他们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  相似文献   

8.
1982年5月11日至14日第九届国际低温工程和国际低温材料会议在日本神户举行。我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参加了会议。现在就这次会议上所了解到的低温材料的发展情况作一简单介绍。一、金属结构材料1.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在低温工程中的应用最为普遍。这次会议上关于这类不锈钢在4~300K  相似文献   

9.
1.1987年6月14~18日 美国,依利诺斯州,巴达维亚,国际深冷工程会议和国际深冷材料会议(CEC/ICMC)Contact:W.B.Fowler,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POBox500,Batavia,IL 60510,USA2.1987年6月22~26日 奥地利,立奥本  相似文献   

10.
国际低温与制冷会议在浙江大学召开第二届国际低温与制冷会议(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ryogenicsandRe-frigeration)于1998年4月21日~24日在杭州浙江大学召开。这次会议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5...  相似文献   

11.
国际低温与制冷会议在浙江大学召开第2届国际低温与制冷会议(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ryogenicsandRefrig-eration)于1998年4月21日~24日在杭州浙江大学召开。这次会议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5...  相似文献   

12.
<正>第八届国际低温工程会议于1980年6月3日~6日在意大利热那亚市举行,有22个国家340余名代表参加,我国派出科技人员小组(6人)出席了会议。国际低温工程会议是由西欧及日本的一些科学家发起组织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于1966年在日本举行,然后每隔二年召开一次。  相似文献   

13.
1972年5月24日至5月26日,在荷兰恩特豪夫市召开了第四届国际低温工程会议。会议期间,同时举办了西欧18家厂商参加的低温超导方面产品小型展览全。参加大会的有28个国家400多名代表。会议比前几届规模都大。我国第一次派出代表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14.
<正>第二届国际低温与制冷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ryogenics and Refrigeration)于 1998年 4月21~24日在杭州浙江大学召开,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位代表参加,其中境外代表50余人,分别来自日本(20人)、美国(8人)、法国(7人)、德国(5人)、荷兰(2人)、香港(2人)以  相似文献   

15.
1989年10月23~30日,中国代表团一行14人参加了在日本岡山举行的第三届中日低温制冷机及其应用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120人,发表论文41篇,会上还展览了部分日本公司的低温制品。会后,中国代表团还参观了岡山理科大学应用物理系、京都大学、大阪大学和大阪市立大学物理系的有关低温制冷实验室。通过这次会议,我们初步了解了近年来低温制冷技术在日本的开发和应用情况,本文现作简要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第14届国际低温工程和国际低温材料会议于1992年6月8~12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中、英、美、法、德、日、意、印度、瑞士、波兰、俄罗斯、乌克兰等1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有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胡素辉,浙江大学陈国邦,同济大学张宝凤,机电部第16研究所施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唐先德等10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开幕时特邀美国D.U.Gubser作了“高温超导体空间实验”的报告。我国代表张宝凤被邀担任分会场专题报告会的主席之一。除学术  相似文献   

17.
ISO/IEC合格评定委员会第28工作组(CASCOWG28)第二次会议于2007年5月3日至4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国家认监委派出了由实验室部李文龙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张明霞两人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共有来自17个国家的31名代表参加。现将会议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1会议主题及有关背景情况ISO/IEC CSACO WG28工作组负责ISO/IEC17043《合格评定———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标准的起草。2006年12月4-5日,28工作组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推出了ISO I-EC WD 17043,并决定于2007年5月3-4日在日内瓦召开第二次工作组会议。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人去参加第一次会议,。2007年年初,国家认监委向ISO/IEC CASCO秘书处报送李文龙、张明霞二人为ISO/IEC CASCO WG 28工作组成员被接纳,并将5月初在日内瓦召开的CASCO28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列入了认监委07年外事计划。为做好这次会议准备,我们作为工作组成员将4月份收到的第一版本ISO/IEC17043标准草案发送给相关专家征求意见,并在此基础之上准备了会议意见,为准确理解标准、...  相似文献   

18.
应美国采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协会(以下简称ASHRAE)的邀请,中国制冷学会付秘书长郭予信和商业部设计院付总工程师郭孝礼两同志参加了该会于一九八七年一月十八日到二十一日在美国纽约召开的一九八七年冬季会议,并参观了由ASHRAE与美国空调和制冷协会(以下简你ARI)于一九八七年一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在纽约联合举办的国际空调采暖、制冷设备展览会。ASHRAE冬季会议相当于我们的年会。这次会议有来自美国各地和国外十三个国家近  相似文献   

19.
国际低温材料会议 ICMC-88于1988年6月7—10日在沈阳召开。根据国际低温材料理事会(International Cryogenic Materials Conference Board)的建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主办,宝鸡稀有金属加工研究所和国际低温材料理事会协助。该理事会主席 E.W.Collings 和国际知名科学家多人参加了会议。理事会理事15人中有8人  相似文献   

20.
《制冷》1990,(3)
第13届国际低温工程会议(ICEC13)于1990年4月24日—27日在北京举行,这是第一次在我国召开、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国际低温工程会议。大会非常成功,对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推动我国低温工程和超导应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会议代表共326人,分别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外代表131人和6名展商。国际低温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