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型灌区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水利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型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弊端日益明显,严重影响到灌区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文章根据重庆市重点中型灌区水利工程运行情况,总结了其灌区管理体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庆市中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龙头桥灌区作为黑龙江省跨地市的大型灌区之一,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基本配套,灌区运行管理进入常态化,需要研究和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体制,破解体制障碍,确保灌区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3.
青弋江灌区2000年调度运行问题突出,文章结合灌区目前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对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体制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4.
以交城县磁瓦窑河灌区为例,对小型灌区管理与改革作了分析,认为要使小型水库灌区富有生命力,必须加大改革力度,理顺管理体制,增强服务意识、产业意识、节水意识,抓住机遇,广开资金渠道,实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辽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为例,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角度分析工程管理体制,并科学评估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防洪减灾、增产增效、节水节能以及生态效益。结果表明: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大大提高了区域经济实力及水资源利用率,工程成效显著,其评估方法与建设管理方案能够其它灌区节水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灌区对于区域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对灌区水价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灌区管理运行以及水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如何建立灌区良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而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开展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改革,是促进灌区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必经之路.尊村引黄灌区现行管理体制在管理理念、灌区经营、服务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灌区效益的发挥.通过对现行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的深刻剖析,分析其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灌区开展各项综合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大型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与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等新形势相适应的改革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以洪泽县周桥灌区为例,以工程管护和供水管理为重点内容,结合灌区骨干工程和末级渠系工程管理两方面,提出了灌区管理改革方案,包括灌区工程管护模式、灌区供水管理模式、灌区水费计收管理模式等,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的顺利推进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开展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改革,是促进灌区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必经之路。尊村引黄灌区现行管理体制在管理理念,灌区经营,服务机制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值得商榷之处,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灌区效益的发挥。通过对现行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的深刻剖析,分析其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灌区开展各项综合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淠史杭灌区舒庐干渠为典型案例,论证分析灌区当前运行机制、能力建设、现代化管理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短板,提出新形势下应从管理体制规范化、运行管理标准化、工程管理法治化、调度监控信息化和文明创建常态化等五个方面推进灌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州水库灌区是广东省三个大型灌区之一,是广东三高农业发展最快之区域,但该灌区由于工程运行40多年,工程投入不足造成险工隐患多,加之管理体制、运营机制跟不上时代步伐,为此,根据灌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该灌区良性循环、自我发展而进行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宝应灌区是京杭运河沿线自流灌区之一,自1955年建立以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工程设施老化、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管理水平不高、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日趋显现,已严重制约着灌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1年灌区骨干工程改造被列为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项目,县水利局对灌区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尝试。 一、灌区改革的基本情况 灌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的目标是实行“公司+用水者协会+农户”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孟津县黄河渠灌区始建于1958年,运行40余年来,为灌区的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灌区灌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灌区的水费标准仍沿用历史遗留下来的办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  相似文献   

14.
鸭河口灌区末级渠系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末级渠系工程位于灌区渠系末梢,是联系千家万户的桥梁和纽带。长期以来,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其管理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已成为制约灌区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结合鸭河口灌区末级渠系管理的探索,针对管理现状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末级渠系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思路,提出相应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玛河灌区农业水价承受力,对水价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乡(镇)水管站改革,加强末级渠系改造,要逐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灌区发展步入良性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16.
石头河灌区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五大省直灌区之一,通过对灌区水资源价格管理体制运行现状的分析,指出长期缺乏灵活的水资源价格调整机制,使灌区水资源价格严重背离实际价值,处于无价或低价状态,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价格调整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灌区应根据水资源条件、水利工程管理状况和投入的实际,结合群众的收入和社会经济情况,通过建立合理定价机制、理顺体制,规范管理和进一步完善水费计收办法等措施促进水资源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水资源价格管理体制改革的平稳过渡和顺利推进,促进灌区的良性运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灌区节水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合作制和用水者协会4种主要的参与式管理形式。此文通过分析以上4种管理体制的利弊,提出了适于河北省的灌区管理体制,即用水者协会参与灌溉管理。同时,以石津灌区的实践为例,阐述了用水者协会参与灌区管理的实际应用与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五化灌区水利工程运行半个多世纪以来取得的成就,论述了该灌区因维修配套经费不足、运行管理体制不全、工程设施老化失修、渗漏严重导致无法发挥工程应有的效益等问题。通过深入灌区调查了解,提出了五化灌区今后规划建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全省新建工程及灌区管理水平,促进灌区工程良性运行。结合近年来甘肃省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就南阳渠灌溉工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设置以及灌区配套、水费水价、土地划界、多种经营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广东省的流溪河灌区,高州水库灌区的灌溉用水节水潜力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灌区工程运行现状中存在的水资源管理,灌区技术改造,配套建设等具体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渠道防渗衬砌及改革用水收费制度的均是很好的节水措施,并建议进一步理顺灌区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