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及其地基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部,其工程性质特殊,对实际建设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在前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西北部湿陷性黄土的实际资料,并根据已有的湿陷系数和地基处理的研究成果建立了黄土的湿陷系数和地基处理模型的联系,推导出了黄土的湿陷系数和实际石灰桩处理方法中的桩径的关系式,最后用实际工程做了验证,表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几个场地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为实例,评价了不同场地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加固的效果,表明了不同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据引大工程东二干渠地基湿陷性黄土特征,建立了湿陷性与一般物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黄土湿陷性的简易判定法及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从而对工程地基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哈双 《中国水利》2007,(8):22-23
湿陷性黄土地基浸水饱和后,由于易溶盐类的溶解,土结构的破坏,使其承栽力直线下降。宁夏扶贫扬黄工程大多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①泵站地基可视湿陷土层的厚度不同.采用换填土垫层、砂石垫层,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或用预浸水法处理;②桥、涵、闸等建筑物应以换基、垫层和防护措施为主;③渠道地基应首先防止内水外渗,同时采取措施及时排除外水。  相似文献   

6.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北大多数地方的建筑物基础都修建在黄土层,由于黄土具有其特殊的湿陷性、结构性等性能,工程中通常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强夯的原理就是采用夯击的大能量改变土体结构,使得土体的承栽力加强。强夯的机理归纳为强夯时效理论和强夯振动波压密理论。通过对某工程强夯前后的土性对比,验证了强夯法是一种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处理湿陷性较好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对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湿陷性黄土是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工程地质问题。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实践对几种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的具体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新疆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分析了湿陷性黄土段的地形与地质条件,并对提出的基础处理方案进行了比选。  相似文献   

9.
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黄土类土,是一种常见的软土地基。南水北调中线邯邢段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磁县、永年、邢台、临城一带,以第四系全系统冲洪积壤土和上更新统冲洪积、坡洪积黄土状壤土为主,湿陷等级一般为轻微至中等湿陷。为保证湿陷性黄土渠段填方渠道渠堤工程安全,在设计中针对湿陷性黄土不同的湿陷等级和湿陷厚度,分别提出了采取强夯法或换填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0.
山西是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黄土本身的土体结构、物质组成和矿物化学成份决定了黄土地基工程地质性质较差。黄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是从宏观到微观研究黄土特殊工程地质性能的重要过程,分析整理各种资料,划分岩土工程地质单元,进行工程地质评价,是黄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湿陷性黄土是非水稳性土,水是黄土地基最不利的因素,因此,引水线路黄土地基,不应仅限于建设之前的湿陷评价和地基强度评价,更重要是分析研究黄土湿陷的原因及机理,做出建成之后的预测性地基评价和湿陷性评价,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很多,强夯法处理引水线路黄土地基既经济又合理。  相似文献   

11.
素土挤密桩地基由桩间挤密土和回填素土夯实的桩体组成,它是一种人工“复合地基”。其作用是通过素土挤密桩法提高地基的密实度,从而达到对湿陷性黄土消除部分或全部湿陷性的作用,以改善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本文以南水北调总干渠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为例,论证了素土挤密桩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与检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洛阳石化总厂化纤工程芳烃抽提装置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法和检测成果,分析了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效果,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3.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在湿陷性黄土上进行工程建设时会产生地基湿陷变形问题,为避免发生突发性事故,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就必须对黄土地基进行处理.文章以甘肃省通渭县黑燕调蓄水池地基处理为例进行分析,对强夯法和原土翻夯法2种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比较,认为黑燕水池地基处理采用原土翻夯法经济合理,并为相似湿陷性黄土地基处...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超高能级增湿强夯在低含水率、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在兰州市某工业建筑场地平整工程的填方区开展了 25000kN·m能级的增湿强夯试验,分析了注水增湿效果及施工参数、地基土含水率对强夯处理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场地存在上部虚填土、下部原地基土的二元结构时,在注水增湿过程中易在二元分界面形成溶洞,造成含水率局部过高或过低;当土体含水率向最优含水率逐步接近时,强夯对减小湿陷系数、降低孔隙比和提高干密度的效果逐渐增强;单击夯沉量与夯击次数之间近似呈指数函数关系,利用该关系可预估达到某一夯沉量控制值时所需的夯击次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疆某长距离输水明渠为例,对明渠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展开探讨,从施工工艺、投资、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施工方法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以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湿陷性黄土地基问题是在陕北地区修建水库普遍存在的地质问题,本文通过红石峁水库坝基湿陷性处理方案,介绍了常用的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法及适用条件。可为以后类似工程选取工程处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宁夏扶贫黄灌溉工程部分建筑物都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因此应十分重视对湿陷性地基的处理,否则会给工程的运行,管理,维修带来诸多麻烦 。  相似文献   

18.
付晓 《陕西水利》2012,(1):80-81
灰土井桩是一种设计简单、施工方便、造价经济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案,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灰土井桩设计、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湿陷性黄土约占中国黄土分布面积的60%左右,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厚度最大达30m左右。并具有自东向西、自南向北其湿陷性逐渐加剧的规律。对于土层较薄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但建筑物地基处理,基本消除基础已有土层的湿陷性,强夯是其常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现场及室内颗分、湿陷性、压缩性、塑限、含水率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等试验,研究了调蓄水池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地质特性;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湿陷性、压缩性、变形、渗漏、液化等作出了评价;比选了5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的优缺点。经论证调蓄水池持力层地基处理采用复合地基法优于其它方法,项目实施中采用了该处理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