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为解决传统算法对噪声适应性较差,残留音乐噪声较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噪声估计的宽带语音增强算法。该算法可应用于宽带语音编码器,以提升在噪声环境下的编码质量。本文所提算法利用谱熵对噪声类型进行有效的判别,将背景噪声分为白噪声和有色噪声两类,并根据噪声特性选择适当的噪声估计方法。在白噪声背景下,选择一种谱平滑的方法;在有色噪声背景下,则选择经典的最小值控制递归平均算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经典的统计模型方法,构建一种具有较强噪声鲁棒性的宽带语音增强算法。在ITU-T G.160标准下对算法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强度的背景噪声环境下,增强语音的信噪比提高都较为明显。同时,在低信噪比情况下,该算法有效的抑制了严重影响听觉质量的音乐噪声现象。 相似文献
5.
6.
7.
8.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5,(7):82-83
在通信业界,泰乐被公认为是开发高级回音消除和语音质量增强技术的先驱者和领头人,ITU-T标准制订委员会的绝大多数委员均是泰乐公司的成员.泰乐愿意将最先进的话音质量改善技术介绍并实施给中国的无线网建设,帮助无线运营商实现发展业务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移动卫星通信和地面移动通信的发展,融合两种通信网络,成为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研究方向.在"天通一号"移动卫星通信网络和地面移动通信网络的话音业务融合中,需要解决移动卫星通信网络中电路域话音与地面移动通信网络中VoIP话音相互融合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网关实现卫星通信电路域话音与VoIP相互融合的方式,并以开源软件...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介绍语音增强的特点,详细分析了最小均方误差对数谱幅度估计(MMSE-LSA)算法,并提出了与MMSELSA算法相匹配的语音激活检测(VAD)算法。该方案计算简单、易于实现且语音增强效果好,能够动态地跟踪背景噪声的变化。最后通过仿真分析,比较了MMSE-LSA与其它几种语音增强算法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2.
首先总结了几种常见的语音活动检测(VAD)方法,然后从计算每帧每个频率点的语音存在概率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VAD方法,并就其中的一些参数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给出新方法与传统方法实验结果对比。 相似文献
13.
子空间分解方法在语音增强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基于子空间分解的单通道语音增强的方法,并利用有声/无声检测的判决算法提高了对噪声估计的准确度,通过KL展开将含噪语音分解为信号子空间和噪声子空间,并在信号子空间中对原始语音信号进行了最优的估计,有效地滤除了数字语音系统中的宽带噪声,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音乐噪声”的影响,获得了较好的语音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在复杂环境下声源定位算法的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时延估计(TDE)方法,即基于传递函数比的统计模型方法(ATFR-SM)。该方法采用统计模型去除噪声对传递函数(ATF)的影响,在计算传递函数时对功率谱密度(PSD)进行平滑和“白化”,以去除混响对传递函数的影响。同时,算法中引入话音激活检测(VAD)去除对求取传递函数无用的噪声段,以提高时延估计的准确性。此外,将所提时延估计方法与线性定位法相结合,构成一套完整的声源定位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复杂环境下,时延估计方法具有更低的异常点百分比(PAP)和均方根误差(RMSE),且明显优于传统的参考算法,同时声源定位方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5.
话音通信中的非连续传输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非连续传输技术(DTX)主要用在无线通信中,通过在无声期不传或少传语音参数来减少信道传输流量和同信道干扰,提高语音质量,增加系统容量。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DTX涉及到的话音活动检测和舒适音产生等技术,这种技术普遍适用于一类基于CELP的话音编解码算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针对车内环境进行的宽带信道特性测量结果和提取的信道特性.测量的信道频率范围为0.5~16 GHz,场景包括了直达径(Line-of-Sight,LOS)和非直达(Non-Line-of-Sight,NLOS)的典型情况,同时也考虑了收发距离和车内乘员的影响.测量结果显示:车内环境下的小尺度多径衰落模型可以使用Saleh-Valenzuela(S-V)模型进行描述.车内的幅度衰落统计特性服从Lognormal分布.从测量的数据中提取了均方根时延扩展和S-V模型的关键参数.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均方根时延较少依赖于传输距离,主要取决于车内的环境、人员数量和布局.统计得出的信道参数和分布特性可以建立离散时间信道模型,应用于仿真与验证宽带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7.
系统研究了现有语音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几种语音编解码算法以及主流的单通道语音增强算法,并将二者相结合,对实际通信系统中的结构进行仿真.研究发现,现有的基于线性预测分析技术的语音编解码算法,在高编码率的情况下对于语音增强算法的性能不仅不会有损失,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增强算法带来的语音失真的情况,提高语音增强算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低信噪比条件下的一种自适应有声/无声判决算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描述了一种利用含噪语音短时能量进行有声/无声判决的自适应算法。通常,利用短时能量进行有声/无声判决时,均采用一固定门限,但是,恰当的判决门限显然是噪声统计特性及信号能量的函数。本文提出了一种估计含噪语音短时能量概率密度函数,并根据所期望的误判率估计判决门限的算法。本算法无需预先给出噪声统计信息,且适用于缓变的非平稳噪声情况。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单通道语音增强技术对非平稳噪声的跟踪不准确、噪声抑制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在线能量调整的语音增强方法.该方法以归一化临界带能量为特征,采用高斯混合模型对背景噪声进行分类,利用对应类型噪声的自回归隐马尔可夫模型(Auto-Regressive Hidden Markov Model,AR-HMM)和纯净语音的AR-HMM,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下估计语音和噪声的功率谱.考虑到非平稳环境中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差异性,需在线调整语音模型和噪声模型中的能量,语音模型的能量调整采用迭代的期望最大化算法;噪声模型的能量调整则利用的是模型训练过程中的能量重估方法,并以最小值控制的递归平均算法确定噪声能量调整的初始值.在ITU-T G.160标准下对算法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非平稳噪声的跟踪效果较好,对噪声衰减量较大,收敛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