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熊敏  陈勇 《云南建筑》2011,(1):39-43
以景区开发为例,探讨实现景区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途径。生态规划应全面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识别生态环境问题及威胁因子.在用地生态适宜性指导下确定地块开发强度和保护措施。以蒙自县长桥海一碧色寨景区为样本,在生态敏感性分析,承载力分析和现有生态环境问题识别基础上提出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案,并提出了相应配套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百色市的城镇化进程,近日,百色市委、市政府在右江河谷沿线的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同时举行右江河谷城镇群建设项目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3.
兰鹏 《城市住宅》2021,28(1):156-158,160
为使多巴地区的生态环境在开发后尽量不受破坏,建立适合多巴地区生态特征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包括评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生态安全格局子模型,分析水资源供给与水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子模型.相较传统评价方法,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进一步严格控制多巴地区的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其分析结果更精准、更具综合性,科学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P-S-R模型,构建流域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大沽河流域生态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在3个准则层中,20年间流域内压力、响应指数在空间上呈现从北向南递增的趋势,状态指数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流域内生态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处于承载力较弱状态,但时间上具有差异性,其中以2010年为界,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3)大沽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整体来看,流域从发源地到入海口区域生态承载力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根据干旱荒漠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资源状况的总体特征,明确其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功能重要性与敏感性的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为制定油田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毕节试验区的生态环境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运用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对毕节试验区1987~2007年的生态状况进行评估,计算得出毕节试验区人均生态足迹从1987年的0.3875 hm2增长到2007年的0.7549 hm2,还得出了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6年到2007年在0.4848 hm2到0.5669hm2之间浮动,并根据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结果求出毕节试验区的生态赤字0,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1,从而得出毕节试验区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并依据相应的计算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玉玉  周典 《华中建筑》2014,(11):100-103
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位于关中地区北部,近年来,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村落建设开始有了较快速度的发展,然而由于忽略了对生态承载力的分析,缺少科学的人居环境规划方法指导,粗放式的村落建设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情况日趋严重。该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生态承载力的相关理论进行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地域特点对限制因子法进行改良,提出了该区域村落生态承载力分析的有效、可行方案,并且在绘制生态承载力分布图的基础上对村落的拆迁、合并以及绿色村落规划方法进行了相对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其生态修复与植物景观营造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带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以郑州市滨黄河区域为例,基于实地调研,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高程、坡度、坡向、用地类型和可视域等特征及其生态敏感性区域分布,结合生态学、风景园林学、林学等学科理论,从生态功能分区、植物空间配置模式、典型生境植物景观营造3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和黄土沟谷四大类生境的规划策略与植物配置方案,为中国滨黄河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塘湖油田生态环境保护指导思想为:“分区保护、分类防治、分级管理”。文章通过分析干旱荒漠区生态功能的划分,根据三塘湖油田开发区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功能重要性与敏感性的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计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杨敏 《建筑与文化》2021,(9):118-120
生态功能区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其生态环境状况,反映了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以隆德县生态功能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生态环境状况为研究对象,文章依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制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分级标准,对隆德县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优劣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了治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新城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新城建设结合起来,对于指导我国未来的新城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成都天府大道南延片区概念规划研究为例,提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优化和改造,从而建立区域生态景观架构的生态优先的新城规划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1)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many high-rise buildings and new districts have been built continuously. However, the old town of cities has gradually been forgotten by people and its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harsh. The old town usually has diversified space and func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old town, the street canyon that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settlements is a public space where people communicate and do activities. Therefore, research on microclimate-based improvement of the street canyon in the old tow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Six typical street canyons in the White Stupa Temple area of Beijing were selected for research to explor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eet canyon. Microclimate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wind speed, and solar radiation were measured on the spot in summer. These factors were combined with two microclimate assessment indexes of physiological equivalent temperature(PET) and 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WBGT) to evaluate the microclimate of the street canyon. In the analysis of the measured data, the mean value comparison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microclimate factors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Spatial layout of microclimate include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canyon, the ratio of the canyon height to canyon width, and green coverage of the canyon, and an in-depth study was made on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layout and the microclimate of the canyon.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n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the transformation design of the street canyon in White Stupa Temple area,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spatial layout and microclimate improvement in the old town, so as to improve the living quality of residents in the old town.  相似文献   

13.
以昆山市锦溪镇为例,从城镇水文化、水景观、水经济及水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以“水”为特色的规划建设引导,以期使“水”特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又好又快”的发展环境下得到发扬。  相似文献   

14.
邓炀  王晓博 《山西建筑》2008,34(3):64-65
用现代生态学的观点对丽江大研古城的演进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生态学的真实含义,从古城选址、水网布置、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介绍了现代生态学原理在丽江古城中的体现,以供类似古城规划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生态安全目标导向下的灾后重建规划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成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重大任务。灾后重建必须在以生态、安全为目标导向的前提下,认真分析评估地震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极其长远影响,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依据,调整优化人口和城镇布局,促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延俊 《山西建筑》2009,35(7):25-26
以研究民居生态性为出发点,以宋宅为实例,从院落布局、建筑构造、庭院绿化、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对小满镇传统生土民居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地区传统生土民居的生态性特征,最后指出传统生土民居的生态思想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创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牛雄 《新建筑》2006,(1):74-77
国内规划师与国外建筑师合作,对特定的滨海地区——三亚市鹿回头半岛的规划设计进行探索,从整体空间结构到微观物质形态均力图将自然生态、历史传说以及海滨景观三个要素融为一个整体,以期为下一步的控规编制和开发控制做一空间形态上的导引。  相似文献   

18.
大有·清竹蓝庭设计通过依山顺势、错落布局、协调环境,“竹”为主线的景观设计,力求建成生态返真,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坡地型排屋小区。  相似文献   

19.
从21世纪直辖市重庆的空间发展决策,分析大学城的诞生背景,论述大学城的规划设计理念;解析大学城址西永—虎溪自然生态环境与景观特质,介绍山水园林城市的构思创意;确立大学城空间的社会与人文目标,介绍以人为本和寓教于境的构思创意;文质彬彬,湖光山色——大成湖环境与景观设计的构思创意。  相似文献   

20.
陈宇  王永强 《山西建筑》2007,33(24):56-57
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非生态化因素,提出重新自然化的改造措施,并与城市两侧的山体有机联系,建立起良好的生态廊道骨架,从而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为太原市创建全国园林城市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