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玲  展安 《建筑与环境》2009,3(5):74-77
经济迅猛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加剧、城乡建设无序等一系列问题使区域发展开始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生态资源成为宝贵的稀缺性资源,人们对休闲游憩场地的需求急剧增大.生态保护的理念也随之转变,开始注重挖掘生态资源的多元化功能,提升生态资源的内在价值。珠江三角洲地区于2003年首先提出区域绿地概念,并在随后的区域规划中对珠三角区域绿地进行深入研究和初步划定,在进一步落实过程中,根据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结合国外“绿道”规划建设案例的经验与启示,丰富了传统区域绿地的内涵,调整了区域绿地划定的思路,最终构建由维育生态安全的禁建控制线和促进生活休闲的区域绿道组成的区域绿地系统,并重点提出区域绿道建设行动。本文对建设“区域绿道”的设想,以及区域绿地系统的构建对其它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社区环境的宜居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宜居社区的环境评价,尚未形成合理统一的环境评价体系。通过整理总结前人研究内容,对宜居社区环境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为未来宜居社区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朱冬青 《中国建材》2021,(4):128-128
2020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理事会换届大会上,阎晓峰书记提出宜业尚品、造福人类的建材行业发展新目标,倡导建材行业为人类提供更新、更好、更适用、更健康、更安全的产品,成为一个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好产业。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对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提出紧扣三个新,切实做到三个着力,并提出城市要宜居美好,农房要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4.
李莉  周宁  潘静 《中州建设》2013,(12):F0003-F0003
近日,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开幕,期间举行了园林绿化高层论坛暨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城镇)、中国人居环境奖授牌仪式,对2011年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验收的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和城镇进行了授牌。驻马店市作为“国家园林城市”之一,其副市长乔建宏作为代表出席大会并接受奖牌。  相似文献   

5.
关于“宜居城市”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武定 《规划师》2007,23(3):9-11
“宜居”是对人的居住行为和活动需求的满足状态,它既涉及到城市所提供的各种设施的水平,也涉及到城市的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还涉及到人们自身的需求层次和价值观念。不同时期、不同的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对“宜居”概念的理解也具有多义性。对“宜居”来说,没有规则,只有选择!“宜居城市”是人们所选择的适合于自己生活并感到满意的城市,它应当是具有多样化选择并和谐共存的和谐社会、和谐城市。  相似文献   

6.
建立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建筑与城市建设中的体现。怎样规划好我们的城市?本期《专家视线》栏目里续发了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的文章,他特别强调规划城市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做指导,要发挥好城市规划的三大功能,即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功能,政府有效管制的功能和社会运动群众参与功能。  相似文献   

7.
周剑平 《风景园林》2011,(4):151-151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创建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成为城市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谐的核心涵义之一是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平等的关系,反对人类破坏、征服和主宰自然,倡导尊重、保护.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城市之间的竞争在不断的加剧,尤其是每个城市都在进行着重塑自己的尝试,它们争相主办最具魅力的全球盛事,有的甚至进行了临时的改头换面以使其各方面更具“国际化”。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事事都要争个排位,这种趋势使得公共和私人机构都为确定都市精粹而做出一系列的报告。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群内部联系的不断紧密和城市问题的区域化趋势,粤港澳地区提出了共同建设“绿色大殊三角优质生活圈”的目标,环珠江口湾区的独特地位、“一国两制”跨界特征使其应当成为“优质生活圈”的首要和核心地区,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环珠江口湾区宜居区域对于提升大珠三角城镇群的国际竞争力、探索科学发展模式、满足地区居民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要重点抓住区域生态环境保育、低碳经济体系、功能优化调整、紧凑都市、人文休闲网络、绿色交通网络、区域创新七个方面问题,合作开展研究,提出共同行动的纲领。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的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城市将"创造宜居城市"作为发展目标.而宜居城市的评价标准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宜居城市建设中旧住宅区更新宜居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旧住宅区的更新是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旧住宅区更新宜居评价体系,可定量化标示更新的必要性,并为更新决策和更新规划设计提供直接的依据。研究通过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说和我国的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借鉴,并参考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4层共85项指标的城市旧住宅区更新宜居评价体系。体系构建遵循了可操作性、理论先进性、目标导向型、客观真实性及灵活性等原则,形成了目标导向性、清晰的层次性和启发引导性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王世福 《规划师》2007,23(3):19-22
城市宜居是人们对于他所居住的城市的适宜性和满意度的一种感受,与城市特色高度关联.由于涉及多方的利益,塑造宜居城市应注重多元价值的综合协调,尊重主体利益,凸显公共利益,以规划为导向进行公共干预,依靠适度集权对个体行动进行约束和有效引导,既要注重回顾历史的记忆性特色建设,更要朝着建设有集体荣誉感和审美共识的地方文化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3.
慢城运动对国内城市宜居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发源于意大利后,慢城运动在欧洲及以外的地方蓬勃发展,并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城市网络。本文对慢城的起源、发展趋势及内涵进行了概述,并将慢城与当前国际城市研究的热点——宜居城市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最后根据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就当前国内城市宜居建设现状,对国内城市宜居建设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高芙蓉  李和平 《规划师》2012,(6):7-12,23
宜居城市建设规划作为特殊的规划门类,是构建在总体规划层面的专项规划指南。面向实施的宜居城市建设规划应该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采用"调查—规划—实施"的程序,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框架;根据地域特征构建宜居性评价体系;重视公众参与;提出宜居城市总体空间布局;根据规划执行部门职责建立项目库。宜居城市建设规划强调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采用项目库方式落实具体实施项目,构建适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宜居评价标准,健全组织机制,保障规划实施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宜居城市"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马武定 《规划师》2007,23(3):9-11
"宜居"是对人的居住行为和活动需求的满足状态,它既涉及到城市所提供的各种设施的水平,也涉及到城市的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还涉及到人们自身的需求层次和价值观念.不同时期、不同的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对"宜居"概念的理解也具有多义性.对"宜居"来说,没有规则,只有选择!"宜居城市"是人们所选择的适合于自己生活并感到满意的城市,它应当是具有多样化选择并和谐共存的和谐社会、和谐城市.  相似文献   

16.
城市宜居性是当前国际城市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国外已经拥有一批宜居性建设较好的城市,而在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中国仍处于理论与建设的摸索阶段。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选取了国外不同规模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宜居城市建设案例并对其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分析及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论文针对目前我国宜居性建设的不足,提出了几点对我国宜居城市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面向宜居城市建设的生态控制线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宜居的城市环境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划定生态控制线作为推动宜居城市建设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得到了逐步推广。研究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在分析宜居城市建设对生态控制线规划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宜居城市生态控制线规划思路,挖掘生态空间的复合价值,同时采取“多规融合、一张蓝图、上下联动、共划共管”的工作方法,分类、分级、分区划定生态控制线。  相似文献   

18.
适宜居住的街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敏  卜菁华  林涛 《华中建筑》2003,21(4):74-76,80
针对现阶段我国居住区街道环境建设滞后的现状,以实地调查为依据,剖析当前居住区街道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居住区街道适宜居住的原则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关于提升城市品位、打造滨水宜居城市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宪军 《城市建筑》2010,(7):123-125
本文以黑河城市整体空间改造为例,详细阐述城市改造策略,探讨如何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层面提升城市品位,打造滨水宜居环境。  相似文献   

20.
闵雷  熊贝妮 《规划师》2012,(6):18-23
宜居型社区的规划建设对于宜居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探索,武汉提出将低碳生态社区规划设计作为推进宜居型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低碳生态社区规划策略包括:在用地方面,合理确定街区尺度,促进土地混合使用,均衡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在交通方面,合理组织街区路网,建立慢行交通系统;在绿地系统方面,布局一体化绿地、立体绿化系统;在低碳能源技术方面,高效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在水资源方面,加强综合利用,减少对自来水的消耗;在绿色建筑方面,合理布局,采用建筑主体节能、建筑材料节能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