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低幅度构造识别技术在南美奥连特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低幅度含油气构造是地震勘探圈闭识别的难点,储层地震预测则是隐蔽圈闭识别的核心。利用最新的地震技术,通过长期在南美西北部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的储层岩性、形态、物性及含油气性的预测,形成了一套基于高精度地球物理资料,适合于低幅度构造圈闭识别的地震解释技术。  相似文献   

2.
滨里海盆地是世界上油气最丰富的盆地之一,以下二叠统上部孔谷阶厚层盐岩为界可以将整个剖面分为盐上层系和盐下层系。S区块是以盐上层系为主要勘探目的层系的区块。自2004年收购以来,S区块先后经历了评价探索、总结提高、勘探突破和滚动扩大4个勘探阶段;从初期针对盐间、盐顶构造圈闭为主的勘探发展到以寻找可动用储量为目的的"盐檐"圈闭、岩性圈闭兼顾盐顶低幅度构造圈闭的勘探;地质储量由收购时的800×104t增长到现今9050×104t。分析认为S区块勘探成功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老资料的剖析是新区块勘探突破的基础;"盐檐圈闭"创新性的提出是勘探成功的关键;"找线索、定盐窗;找通道、定部位;找埋深、定层系;找圈闭、定井位"四找、四定勘探评价方法是新区块快速高效勘探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奥连特盆地前陆期是油气成藏的关键期,在东西向持续挤压背景下,经历了多期次的南北向差异性构造演化变形,是该盆地形成非稳态油气藏的主控因素。在对奥连特盆地的前渊轴部区域二维地震资料精细层序边界解释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构造演化和成藏模式演化分析,发现现今简单鼻状构造背景上的、无明显构造圈闭控制的倾斜油水界面非稳态油气藏,其含油气范围受控于较早一期的古背斜圈闭。另外,依据油藏动力学,该区现今的低倾角地层、稠油物性及南北走向的鼻状构造与东西展布的储集砂体的配置关系等因素,均不利于油气的再次运移,从而形成了平面含油气范围与现今圈闭不匹配的非稳态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松辽南部构造—岩性油气藏识别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松辽南部大面积、低丰度油气藏目前是我国增储上产重点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低幅度、小断裂、薄砂层,油藏类型复杂多变,以构造岩性复合油藏为主.针对控制圈闭的低、小、薄问题,采用有针对性技术,即应用真三维地震解释和变速成图解决低幅度、应用相干体和地层倾角检测解决小断裂、应用地震相控制下的多参数岩性反演解决薄砂层,最终经综合评价优选井位.经钻井验证发现一批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取得明显效果,表明该项技术实用有效,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Garmsar区块位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中伊朗盆地的中北部,是一个在挤压应力场背景下形成的新生代沉积凹陷。自古近纪以来,受Elburz造山带和Zagros褶皱带南北相向碰撞挤压作用的影响,盆地内部发生复杂的褶皱—冲断变形,造成区内地层褶皱隆起和断块掀斜,形成各种类型的局部构造圈闭。渐新世—中新世库姆组具有良好的生储盖配置条件,可形成自生自储的成藏组合,其内部受逆冲推覆活动影响而产生断弯褶皱或断展褶皱,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圈闭,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海拉尔盆地布达特潜山裂缝性油藏油水层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摘要:布达特潜山油藏属于基岩浅变质裂缝性油藏,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的储集空间类型,含油饱和度由基质孔隙含油饱和度和裂缝孔隙含油饱和度两部分组成。通过油气成藏过程的毛细管压力平衡理论,建立油藏高度与基质孔隙度函数关系,求取基质孔隙含油饱和度;并利用裂缝含油饱和度测定的经验参数,计算出潜山油藏双重孔隙介质储层的总含油饱和度;通过对工区不同断块生产井试油、试采及初期产液性质与相应射孔层段的测井响应特征统计与对比分析,依据测井曲线计算储层基质孔隙度、裂缝孔隙度以及储层的总含油饱和度,并分别与电阻率曲线参数进行交会,建立不同断块油水层解释图版,并划定油层、水层、油水同层的解释标准;将工区各井油水层解释结果应用于油藏生产动态和油水界面系统分析,将布达特潜山油藏划分为四个油水系统,每个油水系统内部均表现出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与油藏地质特点及储集层类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应用效果好,对潜山油藏开发和方案调整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海燕 《吐哈油气》2006,11(3):226-229
鄯勒区块目前发现的含油层系包括第三系的鄯善群(Esh)气藏、中侏罗统的七克台(J2q)油藏及西山窑(J2x)油藏。其中J2q油藏主要发育在勒3区块。该套油藏纵向跨度约300m.储层纵向分布表现为薄层砂岩与泥岩互层,单砂层厚度一般在0.8~4.0m左右,由下。至上大约发育56个单砂体。为了做好该类油田的开发,利用该区测井曲线组合特征,对该区开展了油层划分工作,完成了3套油层组、6套砂层组、15个小层的划分工作,为下步地质模型建立、数值模拟、注水方案编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地质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东部的陆10—陆6井区勘探程度较低,地表条件复杂,油气藏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地层等时追踪困难,低幅度构造圈闭的落实难度大,小断裂发育,储层受煤层影响严重且非均质性强。为此,文中采用了四项有针对性的关键技术,即基于二维谱的井震沉积旋回联合标定技术解决地层等时追踪问题,多尺度断裂自动检测技术识别小断裂,基于倾角测井约束的变速成图技术解决低幅度构造识别问题,子波分解与分频反演技术去除煤层强反射干扰和非均质薄储层预测。最终发现低幅度构造和岩性圈闭8个,叠合总面积达281km2,综合评价优选上钻两口井位。经设计井实钻分析,证明了上述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沙26断块是江苏沙埝地区多油水系统低渗砂岩油藏,通过对多油水系统油藏成因分析,指导油藏的早期滚动开发。开发早期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对策,开发中期针对主要问题,实施综合调整,单砂体实施水平井开发.切实提高了油藏采收率,实现了低渗4、断块油蘸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0.
中非Muglad盆地由多个以中生代沉积为主的裂谷凹陷组成,各凹陷分割性强,有独立的构造和沉积体系。通过对Muglad盆地1/2/4区块多个构造层系的地震层位解释及构造演化剖面的制作,分析了构造演化特征、断裂特征以及油气聚集的关系。研究区发育5条较大的呈NW向展布的同沉积断裂和东部两条呈NNW向延伸的盆地边界断裂,构造格局主要受这两组断裂控制,白垩系构造格局具有继承性。东部构造带受NW和NNW向正断层控制,西部构造带主要受NW向断裂控制;东、西分带明显,具"一隆二凹两斜坡"的特征,南、北成藏具有分区特点,北部主要为Abu Gabra(AG)组及Bentiu和Aradeiba组成藏组合,南部以Bentiu和Aradeiba组成藏组合为主。Kaikang凹陷东、西两侧盆地结构及构造演化差异,造成两侧油气丰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南美奥连特盆地塔区块油藏属于受走滑扭动构造控制的小型低幅、强边、底水油藏类型,由于油质重,水相渗透率高,开发初始产量高、底水锥进快、稳产周期短.通过数值模拟和22口水平井的生产实践研究,利用地层高产液指数的优势,进行二次提液,力求在底水锥进的临界生产压差以下调谐工作制度,尽力保持原始地层压力系统的平衡,从而控制底水锥进,以实现高产目标.应用该技术后,已有3口新完钻水平井获得单井增产30%以上的良好效果.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低幅度、强底水、高含水油藏后期开发探索出了一条高产、稳油控水的新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饶阳凹陷留107区块断层-岩性油藏的解剖,明确了该类型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留107区块位于饶阳凹陷中部富油气的肃宁构造与大王庄构造的结合部,为东西两侧受断层夹持的NE向单斜构造,储油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上亚段-东营组三段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分流河道及河流相砂体。留107区块断层-岩性油藏富集程度高,开发效果好,其成藏与富集的关键因素是:①区块西北侧低部位断层在主生排烃期(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期)持续性活动,沟通了油气源,区块东、西两侧高部位断层在主生排烃期前就停止了活动,起到封挡作用;②小于35%的中低砂/地比和断层与砂体的走向斜交,有利于断层-岩性油藏的形成和富集,并形成平面上多个油藏、纵向上多套层系的成藏特征;③区域性稳定的盖层控制了油气的主要聚集层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延长探区勘探历程、数据以及重要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油气产量变化和地质理论发展为主线,将延长探区勘探历程划分为4个阶段:初始勘探阶段(1905—1949年)、持续探索阶段(1950—1981年)、快速发展阶段(1982—2006年)和稳油增气阶段(2007年至今).详细总结了近10年延长石油在特低—超低渗油藏...  相似文献   

14.
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为中生代断陷湖盆,断裂不发育,只是简单半地堑结构。按照层序划分的原则,识别出乌里雅斯太凹陷6个层序界面,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层序S1(阿尔善组)和层序S2(腾一下亚段)是凹陷主要含油层系,层序S1储油砂体主要为扇三角洲,表生成岩作用和后期溶蚀作用改善储集条件,油气主要受剥蚀面和成岩岩相带共同控制。层序S2储油砂体主要为受坡折带控制的湖底扇,并形成独立的储油单元。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提高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钻井精确度及成功率,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下的构造模型、岩相及属性参数模型、储集层构型模型和自然伽马体模型为基础,进行水平井轨迹设计及随钻跟踪调整,并在盆地南部S区块长8油层组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储集层构型模型、自然伽马体模型等可有效表征目的层砂体的展布规律,定量指导水平井的轨迹设计;钻进过程中通过随钻自然伽马数据的验证分析,及时对水平井轨迹做出调整,确保水平段始终贯穿于最优砂体储集层中;3口现场试验的水平井均顺利完钻,平均砂体钻遇率为98.5%,平均有效储集层钻遇率为90.3%,投产后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有效指导水平井轨迹设计及随钻跟踪调整,为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钻井及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对于顶气边水窄油环油藏开发,成熟的开发经验较少,高效开发难度很大。针对渤海海域JZ油田顶气边水窄油环油藏开发初期井网优选、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挖潜和气窜水锥后管理难度大的问题,以大气顶弱边水和小气顶强边水油藏为代表,开展了顶气边水油藏井网优选、油气水三相运移规律、剩余油挖潜策略、气窜水淹特征及稳油控水(控气)技术等方面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水平井井网新模式,对于大气顶弱边水油藏,水平段垂向位置设计位于油柱高度的1/3处,对于小气顶强边水油藏,水平段垂向位置设计位于油柱高度的2/3处;大尺度三维物理模型及数值模拟表明,采油速度越大,油气界面及油水界面往生产井移动速度越大;结合水平井井间剩余油为“土豆状”分布的认识,提出了井间加密方案;结合工区内试采生产资料,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建立了见气诊断图版和见水诊断图版,有效指导了油田稳油控气(控水)措施实施。根据以上研究,JZ油田采用该系列技术开发10年,含水率控制在25.0%以内,气油比维持在700 m3/m3以下,预计生产25年可提高采收率2.3个百分点。该研究对同类顶气边水窄油环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缅甸M区块上部复杂地层钻井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缅甸M区块属于推覆体构造,上部地层挤压破碎严重,地层孔隙压力和坍塌压力高,地层主要是极易蠕变的软泥岩,以往钻井作业事故率较高、机械钻速较低.在分析总结区内钻井工程难点与作业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井身结构优化、高密度分散性钻井液性能优化以及高密度防气窜固井技术的改进保证了该区块新钻4口井钻井作业的成功,通过采用小尺寸井眼、优化钻头结构、优化钻具组合以及高密度钻井液采用密度下限值等措施提高了机械钻速.以上探索与实践可为类似地层钻井作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根据钻井、测井、野外露头及地球化学资料,参考盆地周缘构造环境、盆地构造沉降特征及沉积相展布,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二叠世不同时期构造-沉积环境,探讨了盆地性质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中—晚二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和北缘经历了洋盆俯冲消减过程,以强烈的挤压构造环境为特征,上二叠统石千峰组沉积期盆地北缘古亚洲洋闭合进入陆陆碰撞阶段,盆地内构造沉降速度缓慢。(2)中—晚二叠世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的克拉通内坳陷盆地,中二叠统石盒子组沉积期基准面呈下降趋势,盆地主体延续山西组沉积期南北高、中部低的古地理格局,南华北地区地势相对更低;周缘隆起区快速抬升且范围逐渐扩大,为坳陷盆地内提供物源,盆地内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和浅湖相,向南发育残存潮坪—潟湖,呈南北向展布;晚二叠世基准面趋于稳定,湖相范围扩大,主要发育于盆地南部,潮坪—潟湖环境向南缩小。(3)研究区油气成藏受控于沉积环境,中二叠世发育的陆相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利于形成储集层和盖层,且和下部煤系地层组成中二叠统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上二叠统为氧化干旱的古气候,沉积水体较浅,形成的泥岩厚度小,生烃潜力有限,无法形成大规模气藏。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二连断陷盆地4个地层-岩性油藏成功勘探的典型实例,针对不同凹陷,深化地层岩性圈闭(油藏)“多元控砂—四元成藏—主元富集”成藏体系研究,不断构建新的地层岩性油藏成藏模式,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在巴音都兰凹陷、乌里雅斯太凹陷、吉尔嘎朗图凹陷、赛汉塔拉凹陷等发现了4个3000万~5000万t级的地层岩性油藏石油储量区块,开辟了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李会娟  王琪  黄兰  李讴  张燕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4):79-81,84,8
赵凹油田泌304区是一个低孔低渗断鼻构造油藏,平均孔隙度为13.6%,平均渗透率为22.5×10-3μm2,主要含油层系是核桃园组核一段和核二段。泌304区于2007年投入开发,在开发上具有油井投产初期产能差异大、注水井吸水能力差等特点。经过近几年的开发探索,总结出对于低渗透裂缝油藏,调整井排方向与裂缝发育方向一致、完善井网、压裂油层改造等开发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开发效果,提高储量动用程度。该区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油量4.4t,综合含水72.43%,采出程度2.12%,采油速度0.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