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淤地坝建设不仅能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能淤地造田,促进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文中从分析淤地坝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通过建设资源和建设规模及沟道侵蚀特性和安全性分析得出,在夏县实施淤地坝工程建设是完全可行的,效益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2.
李敏 《中国水利》2003,(17):35-36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71%,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泥沙淤积下游河床,影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不仅恶化了生态环境,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淤地坝的建成,有效地减少了入黄泥沙,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水资源的利用,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经济得到发展.通过对建坝技术、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分析论证,黄河中游地区尚可修建淤地坝16万多座,设想到2020年,累计建设淤地坝16.3万座,年减少入黄泥沙7亿t.  相似文献   

3.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一项防治水土流失、充分利用水沙资源、变害为利、变荒沟为良田的重要工程措施。淤地坝规划中的建设时序安排是根据工程的作用与效益大小,考虑投资、施工条件状况等因素而做出的工程实施安排。具体的建坝时序会影响工程规模的大小及工程安全。本文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分别计算了2种建坝时序对工程规模的影响,最终得出在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建设时序对工程规模的影响,合理的制定建坝时序,还应对运行期内关键时段的防洪安全进行校核,正确确定坝系规模,否则会导致规模偏小,工程不安全。  相似文献   

4.
加快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表明,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建设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发展型淤地坝的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淤地坝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以改变微地貌,增加良田面积,有效拦截泥沙,防止沟道侵蚀,减少水土流失,能有效拦蓄洪水,减少灾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区域植被的恢复,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坝代路,便利交通.  相似文献   

6.
李敏 《中国水利》2003,(9):35-36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71%,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泥沙淤积下游河床,影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不仅恶化了生态环境,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淤地坝的建成,有效地减少了入黄泥沙,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水资源的利用,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经济得到发展。通过对建坝技术、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分析论证,黄河中游地区尚可修建淤地坝1627多座,设想到2020年,累计建设淤地坝16.3万座,年减少入黄泥沙7亿t。  相似文献   

7.
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表明,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建设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发展型淤地坝的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8.
了解淤地坝概念和淤地坝系选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认识淤地坝建设。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对水环境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内蒙古东胜项目区淤地坝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实践的剖析.认为淤地坝建设可形成地下水库,调节区域水环境,为营造沟道人工湿地和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创造条件,同时可减少入黄泥沙尤其是粗泥沙,节约黄河下游输沙水量,因此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核心,也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区淤地坝专题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总结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的经验,做好今后淤地坝建设工作,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会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等单位组成调查组,于2002年下半年,分赴黄土高原区的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4省(自治区)10个地市的14个县(市、区),对淤地坝建设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实地查看了近百座淤地坝,走访了部分干部和农民,查阅了有关文献,参考了有关省、自治区和黄委上中游管理局提供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黄土高原区淤地坝专题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1.
12.
黄土坡耕地弃耕后土壤入渗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十分严重,退耕还林是我国在黄土高原推行的水土保持政策。研究弃耕前后土壤入渗的差异,不仅可以为黄土高原实施退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还可以为退化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坡耕地弃耕后不同年限的土壤初始入渗的变化规律,分别采用四种处理方法(保留地上草被,除去地上草被,除去结皮,翻耕)对弃耕地进行处理,得出初始入渗过程中,弃耕地入渗能力随年限逐渐恢复;撂荒一、两年的弃耕地受结皮减渗作用影响大;随着弃耕时间的增长,生物结皮减渗作用开始小于地上草被的增渗作用;撂荒12年时,结皮和地上草被都开始起到增渗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渠道衬砌前后单位长度渗漏损失差值计算工程节水量的方法,对内蒙古包头市黄河灌区实施渠道衬砌后进行计算,灌区总节水量8 310.01万m3,其中镫口灌区节水量4 709.06万m3,民族团结灌区节水量3 600.95万m3。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58提高到0.749,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41提高到0.674。该方法旨在为全面实施用水总量控制、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丰满大坝坝基和坝体的有利条件,指出大坝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先天性缺陷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分析了近70年来坝体溶蚀、混凝土强度和F67断层的变化情况,提出了丰满大坝进行维修加固的可行性。同时指出维修加固重中之重要解决的问题是上游面A块渗漏问题,遏制渗漏可消除对混凝土耐久性的不利影响和泄洪安全隐患。按照近70年运行实践,可以预见防渗加固的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其它问题后,可保证丰满大坝的长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5.
黄丘区坡沟系统不同时间尺度下的侵蚀产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桥沟流域坡沟系统为原型观测对象,利用流域内布设的不同地貌单元大型径流场定位观测设施,分析了坡沟系统不同地貌单元在年、次降雨时间尺度下的侵蚀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在年时间尺度上,不同地貌单元的侵蚀模数表现为:上半坡<下半坡<梁峁坡<沟谷坡<坡沟系统,水沙在不同地貌单元之间的传递中,径流输沙量往往小于径流输沙能力,径流侵蚀产生多少沙,就能输送多少沙;在次降雨时间尺度上,不同地貌单元侵蚀产沙的峰值可能出现在下半坡、沟谷坡或者坡沟系统,说明黄土丘陵沟壑区不仅在流域尺度上存在着非平衡输沙过程,在坡沟系统同样存在非平衡输沙现象。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土流失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黄土高原中部的油河流域为例,利用3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分析了1977年以来的讷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年径流深度、年侵蚀模数、汛期径流深度、汛期侵蚀模数和枯季径流深度为水土流失过程参数,通过基于流域降水与水土流失过程各参数的统计回归模拟分析,区分出了降水和土地利用等地表属性变化分别导致的流域水土流失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认为:1980年以来,流域水土流失明显趋缓,以10年为尺度得出的平均值,径流深度减少了32.75mm,侵蚀模数减少了778t/km2.水土流失的变化主要是由地表属性变化引起的,降水量变化的贡献很小.耕地面积变化和地表属性变化引起的水土流失变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坡耕地改梯田的农田水利建设可能是导致水土流失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北方地区许多燃煤发电厂的贮灰坝为粉煤灰坝体,在冬季运行期间,由于低温在坝内形成冰层,经常发生冰层冻胀并挤压灰坝混凝土护坡面板,导致面板滑移和土工布开裂。当气温回升时,风浪通过破裂的土工布迅速淘蚀灰坝内的粉煤灰,使坝体发生严重的坍塌破坏。为解决生产及工程实际难题,作者分析了灰坝面板材料的病害成因、与冰层间的冻结特性,对修补技术及修补材料进行了研究与对比,提出了采用PVC卷材覆盖面板的方法,可避免混凝土护坡面板被挤压受损。2006年3月,结合内蒙古丰泰电厂贮灰场近200m长遭到严重损坏的坝段,进行了修复试验。试验选用了PVC卷材覆盖面板,经当年冬季观察,起到了抗冰层冻胀挤压作用。经3年的运行,坝体及面板未出现冻胀损坏现象,贮灰场运转正常。实践证明这项技术是成功的,可用于寒冷地区粉煤灰坝及其它水工混凝土面板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水土保持作为与生态文明建设一脉相承的人类活动,必须坚持走系统化发展道路。基于现阶段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实际,立足于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新成效的迫切需求,在充分探讨和论证基于流域尺度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必要性及科学性基础上,提出走基于流域尺度的水土保持系统化发展之路,并从格局构建、保障措施及建设愿景上进行全面分析阐述,为现阶段流域管理保护及生态建设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黄土高原北部淤地坝区域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有效性,以黄土高原北部六道沟流域的一处淤地坝区域为研究区,基于实测的水文、气象数据,利用Penman公式和Penman-Monteith公式分别推求参考作物的蒸散发以及草地蒸散发,并对水分有效性进行评估;基于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方程式(Richards formula)构建了一维土壤水分计算模型,并对土壤水分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计算时段内,研究区的水分有效性参数值受同期表层土壤含水量和蒸散发的影响较大;淤地坝区域的水分有效性参数均值(0.31)比坡面均值(0.17)大;构建的一维土壤水分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实测值与模拟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模型的纳什效率(Nash-Sutcliffe efficiency(NSE))系数在0.9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北部淤地坝区域蒸散发和土壤水分运动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地典型调查,得知农村在利用淤地坝增加收入的方面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结合当前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规划、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在坝系流域所在的村镇,依靠坝地巨大的增产效益,建立坝系经济区,面向国内市场,打出品牌,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建立小型加工厂,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其经济附加值,积极发展农村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