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王阳明“知行合一”的重要哲学命题,探讨了当前应该从哪种视角对此命题进行理解的问题,进而关注中国哲学回归现实得到复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知行合一"说是王阳明的一个重要思想,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理论界对这一思想的探讨也存在诸多分歧。从"知行合一"说的提出背景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方法,通过追溯"知行"问题的起源,阐述了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对王阳明与朱熹在知行问题上所持的不同观点进行比较,揭示了"知行合一"说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确立了“吾心”为宇宙本体的基础上,倡导了“知行合一”说,晚年又阐发了“致良知”说.他不但极其注重自我修养,而且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他所倡导的道德教育原则和方法,对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知“与“行“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知,指知识、知觉、思想、认识;行,指行为、行动、践履、实践.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王阳明)提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1](传习录上)“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1](<传习录中>),中国古代“知行合一“的思想在王阳明这里得到了最为充分的阐述.但“知“、“行“并重的思想实际上是源远流长的.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2](论语*里仁)他要求学生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5.
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行关系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知行合一"说是王阳明提出的重要命题,他针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论和言行脱节的社会时弊,大力提倡"知行合一",强调"践履德行","事上磨炼"."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不仅认为"知行"是以"良知"为本体,知行合一并进;而且还强调"不行不足谓之知",行而后知,注重实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16世纪中国的教育思想突出表现为王阳明及其后学,其教育思想主要包括"致良知"、"知行合一"和"顺导性情"的童蒙教育。阳明学派中王畿和泰州学派的李贽又把阳明学派教育思想向更激进的地方推进,对中国思想启蒙启了开创性的作用。16世纪的西方教育思想表现为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中西方教育思想在内容、影响力和作用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学意义,以心理学为依托,对知行合一进行解读。知行本体是人格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知与行表现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合一性质,同时,知行合一还包含了发展人格的方法,而人格发展的理想境界就是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产生于对“现代性”的回应,然而,现代性复杂而失衡的现实促发了社会学后现代征候的兴起。后现代性是在现代性的觉醒中出现的一种理论视角,是对现代性的竞争性的角色替补和内容延伸,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学的活力。中国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相“混杂”的现代性现状。决定了中国与后现代对话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它不仅有利于我们更理智地控制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和方向,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生活和我们自身,更是为社会学学科的突破性进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9.
工匠精神深植于中华文明土壤之中,中国传统文化基因赋予了工匠精神丰厚的内涵,包括“劳工神圣”“节用爱人”的价值取向,“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目的方法,“人定胜天”“物我为一”的信念智慧。工匠精神是中国思想文化在手工业、科学技术领域的总结与凝练,在新时代仍然焕发着感召人心的精神力量。从思想史视阈下考察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内涵,是推动思想理论本土化建构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注脚。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分析了当前青少年“知行不一”道德困境的症结在于“教非真教、教行不一”,提出了“教行合一”的道德教育理念,即真知真教,使“圣贤”者教;知行合教,施“真知”之教;教行并进,促“知行并进”;一以贯之,修“生知安行”,由此达到青少年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合一.  相似文献   

11.
根据洛仑兹变换论述了“长度收缩”效应与“时间膨胀”效应的等价性.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论述了“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和总结前人对红藻石和蓝藻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实例,发现在以往碳酸盐岩颗粒分类中没有红藻石和蓝藻石的合适位置。鉴于红藻石重要的成因意义和造礁作用,有必要明确红藻石的概念和归属。珊瑚藻本身极易钙化,经生物矿化作用最终保存下来的珊瑚藻屑一直放在生物碎屑中,而红藻石是由非固着的珊瑚藻构成的钙质独立结核,因此也可以被划分到生物碎屑中。蓝藻石作为蓝细菌钙化作用的产物,同时鉴于蓝藻石的广泛存在,把钙化蓝细菌形成的核形石命名为蓝藻石,这一重要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被使用。然而蓝绿藻概念已变更为蓝细菌,蓝藻石的形成与藻类无关,显然将其称作蓝菌石更加确切。因此,应将红藻石和蓝藻石分别归为生物碎屑和核形石当中,并用新的术语蓝菌石替代蓝藻石。其意义在于使红藻石和蓝藻石的概念及归属更为规范,并为碳酸盐岩颗粒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脉即城市文化脉络,它是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集合,是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本.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太原的城市文脉作为研究对象,从物化城市形态及非物质传统文化两个角度对历史文化名城太原的城市文脉内涵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保护及开发太原城市文脉的措施.通过对此研究,以期能够促进太原历史文脉的传承及其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4.
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结构的升级与经济变革,也促进人类思维方式的转换;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又对科技自身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正确认识彼此之间的相关关系与内在规律,充分重视和依靠科技进步,用新的思维方式把握和协调好发展中的关键环节,才能引导和促使全社会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专业课程教育为载体,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蕴含的人文道德精神,将专业教育与人文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合与内化,增强人文道德教育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分析高校学生的教育现状,研究专业教育与人文道德教育融合的方法与途径。结合《机床数控技术》课程,实践专业精神与人文道德精神教育融合内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概率论的缘起、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目前高校各专业所开设的随机数学诸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统计学、可靠性数学、随机过程、排队论、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与决策、随机捱轻等课程之间的关系。综述它们缘起于概率论,它们是概率论发展与应用之中分支,有的是与邻近学科结合的交叉学科,指出了学习有关课程必备知识以及各科新知识增长点,总结了学好这些课程必备的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GPS与GSM组合定位和发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8.
中俄经贸合作的潜力及其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全球范围讲,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这一大趋势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利益不可分割,从而共同发展与繁荣成了世界关心和着力解决的世纪性课题。中俄两国是大国,又是互为最大的邻国,它们之间的经贸关系既有很大的潜力。因此,认真总结中俄建交10年多来的经贸合作的经验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这对巩固和发展两国的全面政治经济关系至关重要。今天,一个蓬勃发展、潜力巨大的俄罗斯市场已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必须要用新的观念来发展双边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校的全国高工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把原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和机械制造工艺四门课程整合为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一门课程,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内容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并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育教学服务系统的特性与工作流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提高质量与办学效益,提高竞争力,依据ISO900标准建立高等院校质量管理体系十分必要,为此,对高等教育教学服务系统的特性与教育教学工作流程进行了研究,为建立这一质量管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