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9):130-136
选择市售的2种霉豆瓣为研究对象,分离出其中的微生物,通过回接发酵实验,筛选出能发酵霉豆瓣的优势菌株M1、M2和M3。经鉴定M1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M2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M3为雅致放射毛霉(Actinomucor elegant)。对优势菌株进行蛋白酶活力及氨基酸态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米曲霉的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活力最高,分别为632 U/g和416 U/g。黑曲霉产酸性蛋白酶活力及氨基酸态氮能力远高于米曲霉和毛霉,酸性蛋白酶高达872 U/g,氨基酸态氮含量高达0.997 5 g/100 g。而毛霉产的3种蛋白酶活力均在中间值,可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4株米曲霉菌种(j2、y2、x42、x72)与对照米曲霉菌株(沪酿3.042)制备大曲,探究其所产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α-淀粉酶以及糖化酶在盐浓度为0%、5%、10%、15%、20%下酶活力变化。实验结果表明,5株菌株所产酶系中,中性蛋白酶活随盐水浓度的增加显著(P<0.05)下降,酸性蛋白酶和糖化酶在5%盐浓度下活力显著下降(P<0.05),随后酶活力下降速率减慢,α-淀粉酶在5%的盐浓度下无显著下降(P>0.05),随后下降速率加快。此外,相同盐浓度下淀粉酶比蛋白酶更稳定,5株米曲霉菌株的α-淀粉酶和糖化酶在20%的盐浓度下残留率均达到50%。菌株y2、j2所产中性蛋白酶和菌株x72所产酸性蛋白酶的耐盐性优于对照菌株。  相似文献   

3.
两种曲霉产蛋白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经过多年选育的两种曲霉AOI-6及851-6B的特性,对影响该曲霉三种蛋白酶活力的各种因素(时间、温度、pH、混合培养基等)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AOI-6产中性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时间为25℃,72h;碱性蛋白酶为25℃,64h;酸性蛋白酶为25℃,48h;而851-6B三种蛋白酶均为30℃,48h。混菌培养时的最适pH值,中性蛋白酶为pH7.0,碱性蛋白酶为pH9.0,酸性蛋白酶为pH5.0。培养基配比:米渣:麸皮:豆粕为2:1:0.2时,各种蛋白酶活力最高。在混菌培养时,两种曲霉的互补和协同作用,有利于各种蛋百酶的产生。比单菌培养时达到最大酶活所需的时间缩短16~24h,各种蛋白酶活力也有很大提高,与单菌培养时中性、酸性、碱性蛋白酶最大酶活相比,酶活提高率分别为281.5%,159.6%,160.1%;混菌发酵时氨基态氮转化率达到70%。此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和广泛应用AOI-6,851-6B两种优良曲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豆酱种曲培养过程中米曲霉Y29与3.042产酶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米曲霉Y29菌株和沪酿3.042菌株在豆酱制种曲过程中产生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米曲霉Y29菌株的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活力的峰值分别比米曲霉沪酿3.042菌株高了45.55%,15.13%,9.86%,而α-淀粉酶和糖化酶活力二者无显著差异;并且两菌株蛋白酶和淀粉酶酶活高峰出现的时间也一致。  相似文献   

5.
Rhizopus oryzae产酸性蛋白酶条件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少孢根霉(Rhizopus oligosporus)为对照研究了豆豉中的一个分离菌株米根霉(Rhizopus oryzae)产生酸性蛋白酶的条件及所产蛋白酶的性质,结果表明这个菌株的产酶条件和蛋白酶的性质与少孢根霉相比有相似性但也存在一些差异:米根霉在水分含量57%~59%、pH2.5~3.0的酸性介质中、28~31℃下培养36h时产酸性蛋白酶能力最强,所分泌的蛋白酶系在pH4.0和pH6.0附近有最强的催化活性,在pH3.0~6.0的范围内有较好的稳定性,催化反应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它的温度稳定性很差,在50℃保温30min已完全失活;少孢根霉在水分含量52%~55%、pH2.5~3.0的酸性介质中、31℃下培养48h时产酸性蛋白酶能力最强,在35℃条件下培养36h也能产生较高的酶活力,少孢根霉分泌的蛋白酶系在pH3.0和pH6.0附近有最强的催化活性,在pH4.0~6.0范围内很稳定,催化反应的最适作用温度可达55~60℃,但它的温度稳定性较差,在50℃保温30min,酶活力损失达到90%,保温120min酶几乎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6.
该文研究了耐盐米曲霉制曲的产酶特性,并且通过对耐盐米曲霉在不同作用条件下制得的曲料的蛋白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的变化分析,探讨了不同原料配比、水分添加量、制曲温度和蒸料时间等因素对耐盐米曲霉制曲效果的影响,为米曲霉在工业生产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耐盐米曲霉制曲产生的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酶活较高,酸性蛋白酶和淀粉酶酶活较低.复合酶分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配比为豆粕:麸皮=2:3,加水量为120%,蒸料时间为30min,30℃制曲42h,此条件下酸性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酱油曲霉蛋白酶及其用于酱油酿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酱油生产蛋白质利用率,对酱油曲霉B和米曲霉进行了比较.通过酱油曲霉B和米曲霉所产蛋白酶的酶活比较;无机氮和拌水率对酱油曲霉B和米曲霉产酶的影响;无机盐对酱油曲霉B产酶的影响:米曲霉3.042和酱油曲霉B对大豆蛋白的消化能力及酱油曲霉B用于酱油生产的效果等试验.结果表明:酱油曲霉B能大量产生中性蛋白酶,所产碱性蛋白酶是米曲霉3.042所产的200倍,大豆蛋白消化能力也远高于米曲霉3.042,其蛋白质利用率比米曲霉高10%~20%,所产酱油口感不逊于米曲霉3.042生产的酱油.  相似文献   

8.
真菌固态发酵鱼糜过程中蛋白酶活及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值海产鱼糜为主要发酵原料,毛霉和米曲霉为发酵菌株,研究固态发酵鱼糜过程中发酵菌株产蛋白酶活性、鱼糜生化指标及质构特性等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真菌发酵剂能够在鱼糜表面生长并分泌蛋白酶。在前发酵过程中,毛霉和米曲霉产蛋白酶活性不断提高,发酵24 h后酶活迅速上升,其中毛霉组由发酵24 h的19.74 U/g上升到发酵48 h的66.27 U/g,而米曲霉组由发酵24 h的23.32 U/g上升到发酵48 h的82.38 U/g。发酵48 h内,鱼糜制品水分含量及pH值持续降低;硬度先增加后降低;氨基酸态氮含量不断增加,毛霉和米曲霉组由初始的0.03 g/100 g分别增加到发酵48 h的0.49 g/100 g和0.46 g/100 g,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综合比较,米曲霉产中性蛋白酶能力优于毛霉,但毛霉发酵后的鱼糜制品的成形性、质构及其余生化指标较优。目前国内外未见以真菌为发酵剂对鱼糜制品进行发酵的相关研究,本研究为低值鱼糜制品的高值化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米曲霉与酱油曲霉高酶活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酱油酿造过程中菌株所分泌的酶系直接影响原料的利用率和最终产品的品质.实验通过紫外诱变、亚硝基胍诱变以及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方法分别对米曲霉和酱油曲霉菌株进行了诱变,采州酪蛋白透明圈法初筛以及福林酚法和DNS法复筛,根据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α-淀粉晦酶活水平的变化,选育出数株米曲霉和酱油曲霉高酶活菌株.并对初筛方法的可行性和不同诱变方法对菌株改良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实验室保藏的白曲霉菌株为目标菌株,从生长条件、产酶活力的关键工艺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以提高白曲霉菌株酸性蛋白酶活力为目的,探究高产酸性蛋白酶白曲霉的实验室最佳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以麸皮为主要原料,培养基水分添加量为100%,培养基pH值为5,培养温度38℃,培养时间72 h,为该实验菌株的实验室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1.
腐乳前酵过程中生物胺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丹磺酰氯柱前衍生、HPLC检测腐乳前酵过程中生物胺含量变化;同时,检测多肽、氨基态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前酵过程中,多肽和氨基态氮的含量均呈增长趋势,生物胺总量的上升趋势与氨基态氮一致,总胺含量分别达到971.1mg/kg和782.0 mg/kg,但两种菌种发酵产物中,各种生物胺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雅致放射毛霉发酵产物中,尸胺和酪胺含量分别达到460.1 mg/kg、318.5 mg/kg,两者共占生物胺总量的80.2%,其余6种生物胺含量均低于100 mg/kg;少孢根霉发酵产物中,尸胺含量为668.0 mg/kg,占生物胺总量的85.4%,其余7种生物胺含量均低于50 mg/kg。  相似文献   

12.
研究比较了Actinomucor elegans蛋白酶和Rhizopus oligosporus蛋白酶在pH 3.0~6.0的条件下催化大豆分离蛋白(SPI)降解的特性,结果表明:在pH3.0和pH3.5的条件下,SDS-PAGE显示毛霉和根霉蛋白酶都能迅速地催化大豆7S和11S蛋白的降解,但此时水溶性蛋白的得率不高,均在35%以下;在pH5.0、5.5和6.0时,毛霉和根霉蛋白酶催化大豆分离蛋白降解的能力增强,水解度升高,水溶性蛋白的得率增加,但毛霉蛋白酶的水解产物水溶性蛋白得率始终高出约10%,SDS-PAGE显示毛霉蛋白酶催化下的大豆分离蛋白各个亚基降解消失的速度下降,同时伴随有新的条带产生,特别是碱性亚基几乎不能在4h内降解,根霉蛋白酶催化下的大豆分离蛋白各个亚基降解消失的速度在pH5.0和5.5时还比较强,但在pH6.0时明显下降,酸性亚基和碱性亚基均不能在4h内消失,表明在酸性条件下2个霉菌的蛋白酶其催化特性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毛霉AS3.2778脯氨酸氨肽酶的部分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霉蛋白酶对大豆蛋白有较高的水解效率并对蛋白水解物有良好的脱苦效果,因此在大豆多肽的制备方面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开发这一蛋白酶系,实验中P采用硫酸铵盐析、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及凝胶层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从雅致放射毛霉AS3.2778的发酵麸曲中部分纯化得到一氨肽酶组分,并对其性质进行了探讨。纯化的毛霉氨肽酶是一典型的脯氨酸氨肽酶,它对小肽N端的脯氨酸有非常强的水解能力;该氨肽酶在40~45℃、pH6.5有最大催化活性,在30℃以内,pH5.0~8.0有很好的稳定性;在所试验的几种蛋白酶抑制剂中,仅1 mmol/L的苯甲基磺酰氟(PMSF)对毛霉氨肽酶有抑制作用,由此说明纯化的毛霉氨肽酶可能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常见金属离子对该氨肽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脱苦实验结果表明,纯化的毛霉氨肽酶对于大豆蛋白水解物的苦味有明显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黑曲霉、白地霉、宇佐美曲霉、雅致放射毛霉、产朊假丝酵母、地衣芽孢杆菌、米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菜籽粕为原料,氮溶解指数、氨基酸态氮、肽得率和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对固态发酵生产菜籽肽的菌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宇佐美曲霉、雅致放射毛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效果较好,发酵后产生了较多的低分子量菜籽肽,而枯草芽孢杆菌更适合单菌固态发酵生产菜籽蛋白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豆渣固态发酵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及抗氧化特性的动态变化,为利用豆渣开发功能性食品或配料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以米根霉、少孢根霉为发酵菌种对豆渣进行固态发酵,测定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纤维素酶活力、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及还原力、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e2+螯合能力为评价指标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未发酵豆渣相比,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纤维素酶活力、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豆渣经米根霉发酵24 h,其还原力、ABTS+·清除活性、Fe2+螯合能力分别提高了1.63、1.48、2.82 倍;经少孢根霉发酵24 h,分别提高了1.88、1.63、3.18 倍。结论:用米根霉和少孢根霉发酵豆渣可以提高豆渣的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陈伯林 《现代食品科技》2011,(10):1192-1195
通过控制酒精发酵来研究乙醇对酱油发酵体系中蛋白酶系的影响,发现乙醇对碱性蛋白酶的稳定性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发酵温度为30℃、pH 5.0、乙醇含量在2%以上时碱性蛋白酶失活加剧;乙醇对中性蛋白酶活力的抑制作用较明显,特别是在乙醇含量大于2%以后,其活力急剧下降,最低降到38%.研究结果显示,适度的酒精发酵对氨基氮生成和原...  相似文献   

17.
研究米根霉HB12利用玉米淀粉生产乳酸的发酵条件优化。从土壤中新筛选得到一株以高浓度玉米淀粉为原料发酵生产乳酸的米根霉HB12。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g/L)为:玉米淀粉140、NH4Cl 2、KH2PO4 0.3、MgSO4·7H2O 0.3、ZnSO4·7H2O 0.05、CaCO3 80;最佳培养条件为:摇瓶装液量50mL/250mL,接种量为2.5×106个孢子,35℃、200r/min培养108h。该条件下,菌株最大产酸量为104.9g/L,产酸速率为0.97g/(L·h),对玉米淀粉的转化率达74.9%,产酸量提高了49.4%。此菌株能够直接高效利用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玉米淀粉发酵生产乳酸,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研究米曲霉、黑曲霉、黑根霉、高大毛霉4种不同单一菌种分别发酵制得的蚕豆酱中蛋白酶、淀粉酶活力及主要成分、酱色OD420nm值等指标在不同发酵时期的变化,并对发酵42d的蚕豆酱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米曲霉的中性及碱性蛋白酶活力较其他三种菌强,分别高达546.84U和188.79U。米曲霉发酵的蚕豆酱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可达1.381 g/100g,根霉、黑曲霉次之,毛霉最少。米曲霉和黑曲霉制得酱的颜色深,酱色OD420nm值高,另两种霉制得酱的颜色较浅。米曲霉发酵制得蚕豆酱在色泽、气味和口感上都达到一级标准,是制作蚕豆酱的良好发酵菌种。  相似文献   

19.
八公山腐乳酿制过程中毛霉和根霉的前期发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公山腐乳前期发酵工艺对其总体风味具有重要影响,围绕腐乳酿制中常用的总状毛霉(Mucorracemosus)和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开展工艺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接种量为影响因子,以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总状毛霉和米根霉发酵腐乳的前期发酵条件,比较最优条件下二者前期发酵分泌酶系和氨基酸。研究结果表明总状毛霉的前期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60 h、发酵温度24 ℃、接种量1.0×105 CFU/mL,此时分泌产蛋白酶活力为42.79 μg/mL;米根霉的前期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50 h、发酵温度32 ℃、接种量1.0×105 CFU/mL,此时分泌产蛋白酶活力为33.51 μg/mL。通过对二者前期发酵的情况比较分析可知:总状毛霉发酵前期产物中蛋白酶活力高于米根霉,而淀粉酶、糖化酶、脂肪酶活力低于米根霉。总状毛霉发酵产物的氨基酸总量高于米根霉,但其中呈味氨基酸和疏水氨基酸差别不大。两种菌的前期发酵互有优势,为协同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米根霉细胞中乙醇脱氢酶(ADH)催化丙酮酸向乙醇支路的转化,导致丙酮酸向乳酸转化通量减少,降低了乳酸转化率。本文初步从米根霉菌丝体中提取制备ADH粗酶液,并研究其酶学特性,结果表明,ADH粗酶液体系反应的最适温度为25℃,温度高于30℃将降低ADH活力。ADH催化体系pH值对其活力有很大影响,最适pH值在7.5左右,高于或低于此值,反应速度均很快下降。在反应体系中添加0.1μmol的EDTA、Mg2+、Ca2+或Zn2+,对该酶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ADH以乙醛为底物的米氏常数Km为6.90×10-4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