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8年6月,由于受低压槽及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珠江流域经历了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西江区域水位普遍出现超警戒水位。分析"08 6"西江大洪水特性,同时与"94 6"、"98 6"、"05 6"洪水进行了对比,对认识西江的暴雨洪水特性具有可供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2004年7月上旬至下旬初,西江流域出现3次明显降雨过程。3次降雨时空分布特点不尽相同,流域洪水组合情况也不同,但从梧州站后两次洪水来看,洪峰流量却相当,只是水位相差较大。对其进行概述与分析,为了解和掌握西江洪水特性作借鉴,  相似文献   

3.
西江"94·6"、"98·6"、"05·6"暴雨洪水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6月,1998年6月,2005年6月西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三场洪水的规模相似,但是洪水的成因、流态等均有所不同.根据大量的相关资料,分析了"94·6"、"98·6"、"05·6"三场暴雨洪水的特点,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点,以及分析了影响西江洪水的因素.针对"05·6"洪水"低水位大流量"及其所呈现的暴戾性的反常现象作出了必要的分析,并且提出治理西江的紧迫性.对研究西江流域的暴雨洪水特性不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防洪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1994年6月16~19日,西江、柳江、黔江、浔江发生了相当或超过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给广西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全自治区直接经济损失138亿元,为1993年广西国民生产总值的17.5%,梧州市街道受淹面积达98.5%,洪灾直接经济损失24.8亿元,为1993年该市工、农业生产总值的66.1%。1 暴雨洪水成因及特点 6月12~17日,广西受地面静止锋、高空低糟、低空切变线和低涡共同影响,桂北、桂中大部地区,桂东南局部地区普降暴雨至特大暴雨,降雨量大于100mm、300mm和500mm的笼罩面积分别是137574km~2、44187km~2和3530km~2,分别占全自治区总面积的58%、18.7%和1.7%。12日暴雨区首  相似文献   

5.
1998年6月上旬中上旬华南地区普降暴雨 ̄大暴雨,西江流域局部特大暴雨,造成梧州出现100年一遇特大洪水,给两广带来严重的灾害。着重分析天气系统暴雨时空分布和特点、洪水的来源和组合以及特点。  相似文献   

6.
西江"01.7"与"02.6"洪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7月和2002年6月西江出现了中等偏高的洪水.两场洪水的规模相似.但洪水的成因、组成等均有所不同。该文通过对“01.7”与“02.6”这两场较为典型的一般洪水的比较分析,能更好地了解西江洪水的特性以及北江洪水对西江洪水的影响情况.以提高对西江洪水预报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西江暴雨洪水特点及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西江区域04.7、09.7暴雨洪水的相关资料,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对认识西江的暴雨洪水特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2004年7月,受西南低涡气流和锋面低槽天气系统的影响,珠江流域经历了两次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西江流域中,上游普遍出现了超警戒水位,但下游受河道采沙影响,洪水位降低,几乎未达到警戒水位。该文对“04.07”西江洪水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9.
秦淮河流域"2007·7"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余华  陈靓 《人民长江》2008,39(15):20-21
2007年7月上旬,秦淮河流域出现了大范围持续性降雨过程,暴雨中心最大1、3、7 d雨量均超历史最大雨量,致使流域形成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分析了这次暴雨的时空分布和洪水特点,并与历史典型年暴雨和洪水进行了多方面比较,最后针对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为该流域今后的防汛调度和防洪规划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形成董铺水库罕见特大暴雨的成因、分布特点、洪水过程以及水库的蓄洪错峰的防洪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梧州自1992年以来每年均发生1-3次水位在20m以上的灾害性洪水,其中水位在23.00m以上的洪水有5次(4年),给梧州及西江下游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应用梧州水文站百年长系列水文资料,通过对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上游来水来沙、断面变化、河床冲淤、防洪堤对洪水的影响、灾害性洪水的一般规律进行分析,认为人类活动并未改变西江下游河道特征、梧州站洪水原有周期性演变自然规律及水文要素原有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汾河洪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述杰 《人民黄河》2005,27(5):17-18,31
在对汾河流域水文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汾河流域洪水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峰型变化、易发地区分布、洪水流速等洪水水文特性,并对历史洪水进行了有关调查。认为:①汾河洪水的发生时间在5—9月,而频次最多的时段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②汾河洪水的持续时间一般在100小时以内,以单峰形态居多,洪水多发生在中游的支流上,流速随发生位置的不同而不同;③历史上汾河流域曾经发生过较大洪水;④建议防汛、水文、水资源、工程和河道管理等部门联合开展对洪水的研究工作,处理好发展经济与防洪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维数学模型,对成都市府河上游段河道裁弯取直工程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弯颈落差全河段分摊和设置集中跌落两种不同裁弯取直方案对河道行洪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裁弯取直方案均会造成畸弯河道上游主槽水位降低和流速的增加,并引起老河湾水流动力的减弱;落差分摊方案对老河湾分流量及水流动力参数的消弱作用更大,上游河道水位降低更为明显;从流速沿程分布规律来看,设置集中跌落的裁弯取直方案将引起局部河段流速过高,对河道冲刷安全不利,且存在明显的噪声污染。但是,落差分摊方案将弯颈落差通过工程措施直接分摊到整治河段范围,更接近自然裁弯取直的河道演变过程,因此该工程方案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对长江流域1954年与1998年两次洪灾作详细的比较,分析了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结合历史及1998年抗洪的经验教训,对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今后的治理方略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对海河、黄河防洪问题作深入的探讨.文末还对多年来对水利投入和产出的错误理解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对2011年伊洛河秋汛的洪水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秋汛降水强度大,降水时段多,持续时间长;②此次洪水径流系数较大;③洪水峰高量大,历时较长,下游洪水坦化变形严重,削峰率大,洪水水位比2003年、2010年的洪水水位低。  相似文献   

16.
1960年以来,渭河下游共淤积泥沙13.28亿m^3,其中1990—2003年下游河槽淤积加重,淤积量为3.073亿m^3。渭河下游各水文站同流量水位抬高,华阴、吊桥、华县二三站水位分别上升3.14、2.91、2.93m;华县平滩流量逐渐减小,2003年汛前减为历史最小的1000m^3/s,比1958年小4000m^3/s;渭河下游洪水特征发生了变化,洪水过程线由尖瘦型变成矮胖型,峰现时刻明显推后,峰量关系发生变化,洪水历时显著增加,小洪水、高水位、大灾害的现象极易出现。建议采用跨流域引水的方式治理渭河,从秦岭歼凿隧洞引汉江或其他支流补充渭河水源,尤其应该尽快制定渭河综合治理规划,协调渭河水沙关系,维持渭河的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17.
对黄河下游滩区的洪水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滩区近期漫滩几率为3~5年一遇;②滩区安全建设实施后能够解决20年一遇以下洪水的人口淹没和部分财产损失问题;③补偿政策的实施能使滩区群众承担的洪水风险得到分担与补偿,初步解决与黄河下游防洪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伊洛河夹滩地区对伊洛河入黄洪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洛河河道两岸堤防的存在使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不同于天然滞洪区,它不仅对人黄洪水起滞洪削峰作用,而且对洪水总量还略有削减。不 同时期堤防的建设标准及河道条件不同,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也不同。经过1935、1937、1954、1958、1982年实测洪水资料的分析知,夹滩地区对入黄洪水的滞洪作用与洪水量经大小、洪水过程胖瘦、堤防决溢程度等因素有关,在现状堤防条件下,如何再发生1954、1958年量级的洪水,在确保洛洛北大堤安全的情况下,有计划地使用夹滩及南岸滞洪共滞洪,则夹滩地区对入黄洪水的削峰率可达20%~25%。但夹滩地区的容量有限,因此对洪水总量的滞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渭河洪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2003年8月26日至10月13日;渭河连续发生了6次洪水过程。其中,华县站9月1日11时洪峰流量3570m^3/s,为1992年以来最大流量;相应水位342.76m,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最高水位。在渭河首场洪水过程中,临潼至华县河段洪峰削减率高达53.1%,传播时间52.3小时,均为历史之最。初步分析认为,本次渭河洪水有以下特性:①水沙条件改变,河床淤积严重,形成了高水位洪水;②河道过流能力降低,比降变小,致使前期洪水削峰率大,传播时间长;③人类活动以及支流大堤的决口对削峰率和传播时间有影响;④洪水后期下游河道明显冲刷,漫滩流量增加,洪峰传播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