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凝胶自然法制备低温烧结Z型铁氧体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干凝胶自然工艺制得铁氧体纳米粉,研究了干凝胶的自然燃烧过程,利用XRD分析了纳米粉的晶体结构与晶粒尺寸,结合TG-DTA数据,设计了粉体处理与陶瓷样品的烧结工艺。选用自然粉制得的低温烧结Z型铁氧体材料性能为:μ1≈4(300MHz);Q≥150;ft≥1.5GHz。 相似文献
2.
3.
4.
5.
6.
采用陶瓷工艺制备Co2Z(Ba3(Co0.4Zn0.6)2Fe23.4O41)六角铁氧体,通过二次球磨掺杂少量BST(BaSrTiO3)铁电材料。研究BST掺杂对Z型铁氧体的烧结温度、相结构、晶粒生长及其在频率1MHz~1GHz的动态相对复介电常数(ε′=ε″r—iε″r)和相对复磁导率(μ=μ′r—i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ST掺杂量为Co2Z一次预烧料重量比的0~1.5%内.随BST含量增加,形成在Z型六角结构相生长同时,伴生M相六角结构和钙钛矿结构的多相结构;六角结构晶粒明显长大,材料密度增加;μr和εr增大;铁磁共振和铁电共振频率点移向低频。当BST掺杂量为1.5%、频率1MHz时.μ′=28,ε′=100,相对于纯相Co2Z材料μ′r和ε′,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摘 要: 采用陶瓷工艺制备 Co2Z ( Ba3 ( Co0.4Zn0.6)2Fe23.4O41)和BaM(BaFi1.4Co1.4Fe9.2O19)六角铁氧体,二次球磨时掺杂少量 BST(BaSrTiO3 )铁电材料,对比研究了 BST 掺杂对 Z 型和 M 型铁氧体在1MHz~ 1GHz 频率范围内相对复磁导率(μr =μr′ iμr″)的影响。BST的掺杂使Z型铁氧体μr 增大,共振频率点移向低频;使M型铁氧体的μr 减小,共振频率点移向高频。通过对其微观结构和磁参数的测试分析,讨论了 BST掺杂对 Z型和 M型铁氧体复磁导率不同影响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毫米波用六角铁氧体多晶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普通陶瓷工艺制备了BaAlxFe12-xO19六角铁氧体多晶材料,随着X的增加,饱和磁化强度减小,居里温度下降,磁晶各向异性场增加。其结果可以通过假设Al^3+取代了2a位和12K点阵位上的Fe^3+来解释。 相似文献
9.
10.
11.
Zn-Ti取代BaM型铁氧体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固相反应合成的方法,制备出了不同比例的Zn-Ti取代BaM型六角晶系铁氧体材料,研究了温度和取代量对产物的相组成、微观形貌以及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的提高有利于晶体的长大和发育完整,样品晶粒均呈六角形板片状,比较适合用于吸波用途。随着取代量的增加,BaZnTiM的复介电常数增大,介电损耗呈波动变化,磁损耗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13.
14.
利用氨气低温等离子体对聚碳酸酯聚氨酯材料进行表面修饰改性研究,讨论了改性条件对材料表面亲水性和表面形态的影响.蛄果表明,修饰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得到改善,随着表面氨基浓度增大,接触角降低;表面形态由高度平整光滑变为粗糙结构,而且粗糙程度因修饰条件不同而异;材料表面N/C比值从原始材料的2.44%上升到3.98%.时效性考察...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烧结温度和掺杂对软磁锰锌铁氧体材料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传统成型工艺和冷等静压成型相结合,进行分段烧结,研究坯体的致密化程度和晶粒生长情况。烧结体的密度、微观结构和相组成分别采用阿基米德法、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测试分析。烧结体的磁性能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来测定。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在850℃时材料密度、微观结构和磁性能较好,但还未能达到高性能产品的标准,需要通过掺杂等其他手段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