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6号煤层沉积特征、硫成分分析、夹矸岩性厚度及变化特征的研究,讨论了6号煤层的沉积环境及变化规律,总结了影响采掘的主要地质因素,并据此初步提出了该层煤在采掘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对煤矿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制作徐州某矿7煤煤厚等值线图及其他分析图件,探讨了7煤煤厚变化规律,分析了聚煤沉积环境、后期构造等煤厚变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该井田沉积环境属于近海湖泊沼泽沉积类型,地壳的不均衡振荡运动和古地理环境的不断变迁,使煤层出现了不同部位的变薄和缺失,后期构造运动使局部煤层厚度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
嘉禾县浦溪井田位于袁家矿区中段,其煤系地层龙潭组为一套湖沼—泻湖海湾过渡相为主的沉积,厚度14.9~335m,含煤7层,煤层总厚5.25~7.85m;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不含煤段,为泻湖相沉积,平均厚187m,上段泻湖—湖沼相沉积,平均厚137m,并形成了泥炭沼泽,形成了2、3、4、5、6、7号煤层,可采煤层为2、5、6号煤层,其中,形成于滨海沼泽地区的5煤层厚度稳定,是该地区主采煤层,下段厚度比上段厚度要大,反映了该区晚二叠世期间地壳沉降不均衡,沉积环境差异是本区找煤条件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都格井田含煤地层研究,探讨了井田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井田龙潭组为三角洲与泻湖—潮坪沉积复合体系,其中三角洲发育时期是本区主要的聚煤期,其沉积环境稳定,含煤性较好.煤层层数较多.厚度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中裕地区的精细煤厚资料,基于相控沉积理论,借助地震沉积学在地层岩性识别及沉积相带划分等方面的优势,提出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预测煤厚的思路。通过对研究区山西组2~#煤层聚煤前后沉积相带分布及其演化与煤厚相关性分析,实现对2~#煤层厚度的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2~#煤层聚煤前为下三角洲沉积环境,聚煤后为上三角洲沉积环境。后期构造及聚煤后沉积环境对煤厚变化影响较小,而聚煤前沉积环境及其相带分布对煤厚变化起控制作用。煤厚预测结果与钻孔揭露吻合较好,最大绝对误差厚度为0.24 m,最大相对误差为9.19%,精度相对较高,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结合地质勘探和矿井生产揭露的瓦斯地质资料,研究了十二矿己15煤层的瓦斯地质规律。综合分析了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和上覆基岩厚度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提出了地质构造控制己15煤层瓦斯赋存和分布,受构造控制井田划分为牛庄向斜南翼区、牛庄向斜和郭庄背斜共翼区及郭庄背斜北翼区3个瓦斯地质单元,并分析了构造对各瓦斯地质单元内瓦斯赋存的控制;己15煤层厚度大,煤层顺层滑动,构造煤成层发育,直接顶底板岩性大部分为砂质泥岩或泥岩且厚度变化小,利于瓦斯赋存;十二矿第四纪松散层垂向差异大,上覆基岩厚度相对煤层埋深对瓦斯赋存分布控制更准确,上覆基岩厚度主导各瓦斯地质单元内瓦斯赋存。  相似文献   

7.
运用瓦斯成藏理论,在对黄白茨井田沉积演化史、构造演化史、埋藏史及热演化生烃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测定12号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等大量瓦斯参数,分析了褶皱、断层、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或底板标高等因素对瓦斯赋存影响,确定12号煤层瓦斯主控因素为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和底板标高,并建立瓦斯压力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郭寿松 《煤炭工程》2014,46(2):89-91
在收集整理乌兰煤矿地质资料和瓦斯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构造演化理论,分析井田地质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研究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层赋存状态等地质因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测定2号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等参数,得出了矿井2号瓦斯地质规律;同时,对矿井2号煤层突出危险性进行了区域预测。研究表明,断裂构造引起的构造煤变化和煤层埋藏深度是影响乌兰煤矿2号煤层瓦斯赋存和引起煤与瓦斯突出的主控因素。研究成果为矿井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沁水煤田位于山西省南部,是山西省最大的煤田,老龙湾井田位于该煤田的西南部边缘。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上古生界二叠系山西组及石炭系太原组,山西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其中下部发育该区主要的可采煤层3号煤层。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其中下部发育本区内的另一主要可采煤层15号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沁水煤田老龙湾井田煤炭勘探项目"的勘查成果,利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岩相古地理等理论及方法,总结其含煤地质特征及控煤因素,重点剖析了井田内含煤地层的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布规律及主要可采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研究了该区聚煤古地理环境及其对煤层厚度的控制,对山西组3号煤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及形成原因进行客观的分析,对该区煤层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煤层对比研究是煤炭资源勘探、矿井采掘过程中重要的地质工作.本文以陇东地区刘园子井田煤层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刘园子井田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的基础上,从煤层厚度分布、煤层结构、煤层层间距、岩性岩相-沉积旋回及煤层层位、可采煤层煤质5个方面对井田内的煤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刘园子井田可采煤层皆具有向斜中心较厚,外围较薄,北部较厚,南部较薄的变化规律,多为厚-特厚煤层,煤层结构较易辨别对比,煤层层间距存在明显的差异;岩性岩相上存在上细下粗的粒度组合形式;可采煤层的煤质具有明显差异及变化规律.这对有效追踪煤层在层序地层中位置的变化情况,为陇东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提供指导和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