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化工公司以煤软沥青、煤油及焦化油为原料试生产煤系针状焦的生产工艺,此次试生产为国内煤系针状焦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知识及宝贵的试生产经验.同时探讨了国内煤系针状焦的质量情况,并预测针状焦生产技术在我国将有较快发展,且发展前景比较美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精制煤沥青为原料,在自制模拟延迟焦化塔反应装置中进行碳化处理,借助偏光显微图片、XRD谱图和SEM观察针状焦和生焦的结构形态,通过研究热聚合过程中的碳化温度、恒温时间和反应压力对针状焦结构的影响,寻求合适的热聚条件,从而给制备优质煤系针状焦提供工艺参数,为精制煤沥青制备优质针状焦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的许多机构对煤液化残渣的热解性能和转化利用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燃烧、气化、萃取和加氢转化上。通过对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分析,提出利用煤直接液化残渣制备沥青改性剂、中间相沥青、针状焦等产品,此法将极为有效地提高煤液化残渣的附加值,进而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利用和低碳环保的目标,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高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研制出优质煤系可纺中间相沥青,并纺出中间相沥青纤维。经预氧化、炭化和石墨化后,获得了超高模量石墨纤维。  相似文献   

5.
煤直接液化残留物制备中间相沥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盛英  李克健  李文博  朱晓苏 《煤炭学报》2009,34(8):1125-1128
采用程序升温、多管井式坩埚炉进行热转化反应,对煤液化沥青在热转化过程中生成的中间相沥青进行了研究.在温度为410~440 ℃、炭化时间为6~8 h可得到广域流线型结构的中间相沥青.通过元素分析、偏光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中间相沥青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经历了中间相小球的生成、生长及球融3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煤焦油馏分油为溶剂,采用萃取—固液分离—溶剂回收等工艺,分离出了约占煤液化残渣总量50%的煤液化沥青,研究了固液分离对煤液化沥青灰分等参数的影响。对不同灰分的煤液化沥青进行了元素、工业和组分等分析,并在防水卷材、C/C复合材料浸渍剂沥青、中间相炭微球、针状焦和高比表面活性炭等方面进行了应用研究。剩下约50%的萃余物可作为气化原料,从而实现了煤液化残渣的高效、清洁利用,形成了一套煤液化残渣萃取分离及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煤炭技术》2017,(8):274-276
以煤液化沥青为原料,在高压釜中进行热缩聚炭化合成针状焦,通过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形貌和组织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炭化温度是影响针状焦性能的主要因素,炭化温度为420℃~440℃时得到针状焦的性能较好;炭化时间延长,有利于针状焦的粉末电阻率和真密度的增大。在中试装置上制备出了各项指标优于或相当于国外某品牌优质针状焦。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以3种煤的沥青为原料并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实验方法,分析了中间相沥青的偏光显微结构,从而得出制备中间相沥青的适宜工艺条件,即以北京焦化厂的沥青为原料,终温360℃~400℃,压力不宜过高,恒温时间一般控制在6h~10h。  相似文献   

9.
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和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相比,通用型碳纤维具有突出的价格优势,但较差的强度性能限制其只能应用在建筑补强等低附加值领域。因此,在控制通用型碳纤维制备成本的同时提高其强度性能从而拓宽其应用领域已然成为研究热点。迄今,原料选择与调整以及沥青前驱体合成方法的改进被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极具潜力的途径。煤加工过程中副产的煤焦油等产品是制备通用型碳纤维的重要原料。结合我国能源结构特点,研发与优化煤系通用型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和技术对我国碳纤维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煤系通用型碳纤维的制备研究为主旨,首先从原料的角度讨论了煤系原料的种类、前处理方法、性质与特点以及在用于通用型碳纤维制备过程中优缺点;此外,详细论述了通用型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热缩聚法、共炭化法、加氢聚合法和卤化-脱卤化法。未来的煤系通用型碳纤维的研究开发工作应该多集中于如何从分子层面实现沥青前驱体的可控合成,从而提高碳纤维的强度性能,而不应该再仅关注简单地改变原料比例和调整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0.
煤直接液化中油煤浆热溶产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压釜中用不同溶剂在不同温度下(250~370 ℃)考察了神华煤、新庄煤和Westerholt煤热溶产物的变化.结果发现:这3种煤的热溶行为不同,故热溶产物的组成也不同.神华煤以前沥青烯为主,随温度升高,神华煤热溶产物沥青烯生成量变化较为平稳,而前沥青烯生成量逐渐上升,到370 ℃时前沥青烯的生成量已增加到19.9%.新庄煤在低于310 ℃时两种中间产物相差不大,在高于310 ℃以后,沥青烯的生成量增加很快,逐渐占主导作用,其中间产物以沥青烯为主.Westerholt煤的热溶行为与新庄煤类似.采用红外光谱、固体核磁共振对神华煤及其热溶中间产物与抽余煤分析可知,神华煤经热溶处理后,脱除了一些含氧官能团以及某些脂肪烃结构,此外还发现热溶中间产物、抽余煤与原料煤的基本有机结构相似,表明热溶中煤的主体结构尚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