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煤》2015,(8):78-80
山西潞安集团和顺一缘煤业及新疆潞新集团一矿所开采煤层均属于自燃煤层,通过长期实践经验,回采工作面适宜采用单U型通风方式。文章主要介绍两矿在治理工作面瓦斯过程中采用瓦斯抽采系统改变采空区气体流向,并有效控制煤层自然发火方面的有效做法,提出自然煤层单U型通风系统在上隅角瓦斯治理和自然发火预防方面的思路和措施,为此类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工作面U+L型通风系统能够高效应用,采用理论分析方法,从回风巷瓦斯浓度、采空区煤炭自燃、通风系统管理及经济合理性4个方面对工作面U+L型通风系统高效应用的判定方法进行了分析;构建了U+L型通风系统模拟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工作面供风量分别为1 000、2 000、3 000、4 000 m3/min条件下的联络巷至工作面距离与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联络巷处于不同位置时工作面供风量与氧化带宽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联络巷至工作面距离与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近似满足指数函数关系,且风量越低这种关系越明显;以1%作为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超限标准,当工作面供风量为1 000、2 000、3 000 m3/min时,联络巷间距分别不能大于11、34、50 m;当工作面供风量为4 000 m3/min时,无论联络巷处于何处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均不超限。工作面供风量与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近似满足负指数函数关系,且联络巷至工作面距离越大这种关系越明显;当联络巷间距为10、20、30、40、50 m时,工作面的...  相似文献   

3.
《煤矿安全》2013,(11):29-32
为了解决某矿3405综采工作面在"U+L"型通风系统条件下回风巷及上隅角瓦斯经常超限的问题,建立了该综放面在"U+L"型和"U+U"型通风系统下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比模拟结果分析了2种通风系统下采空区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工作面宽度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瓦斯分布规律。数值模拟和对改造前后对34052回风巷、34053回风巷及上隅角瓦斯浓度监测表明"U+U"型通风系统有效地保证了回风巷及上隅角瓦斯浓度处于低位,保证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高瓦斯矿井U型通风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容易超限、治理难的问题,以山西汾西矿业集团香源煤业20101综采工作面瓦斯治理工程实际应用为基础,探讨了U型通风系统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治理方法,通过瓦斯赋存规律分析确定下邻近层瓦斯涌出为工作面主要瓦斯来源,采用本煤层、裂隙带、上隅角埋管、底抽巷等多种抽采措施将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瓦斯浓度始终控制在0.4%以下。研究结果表明,瓦斯综合抽采技术可有效遏制上隅角瓦斯集聚及涌出,确保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针对回采工作面U型通风方式容易造成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的问题,提出Y型通风方式,建立采空区的瓦斯流动控制方程和系统物理模型。并对采空区瓦斯浓度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Y型通风方式能拦截采空区瓦斯进入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巷,有效避免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的积聚。  相似文献   

6.
随着矿井开采的延伸和采煤工作面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采煤工作面"U"型和"U+L"型通风方式中,工作面的上隅角及回风巷瓦斯管理难度大幅度增加,制约着煤矿的安全生产。采煤工作面采用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布置,结合"Y"型通风方式,合理调配风量并进行综合瓦斯抽放,实践证明能从根本上解决上隅角及回风瓦斯管理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综放工作面开采Y型通风系统,建立了Y型通风采空区流场模拟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Y型通风采空区流场和瓦斯运移规律,对比分析了Y型通风和U型通风条件下的采空区流场及瓦斯运移特征,并与现场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采用Y型通风方式可有效地减少采空区向上隅角的集中漏风,从而可有效解决U型通风中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回风巷和采空区瓦斯浓度较高的问题,为综放工作面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自燃煤层U型通风系统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现象,采用ANSYS数值模拟对瓦斯浓度与风速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根据工作面内瓦斯积聚规律,实施了U型通风系统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通过工程实践证明此方案能够有效解决U型通风系统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张鹏 《山东煤炭科技》2022,40(1):103-105
为实现综采面瓦斯灾害的有效防治,以斜沟矿18112综采面为工程背景,对比研究了U型通风和U+I型通风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基于此,提出通风方式优化、上隅角设置多重风幛以及喷雾装置、降低工作面推进速度等综采面瓦斯治理措施.研究表明,U+I型通风更有利于降低采空区漏风和瓦斯浓度,工作面风速的增加可降低回风巷瓦斯浓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瓦斯矿井采用传统U型通风系统时出现的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瓦斯风排能力较好的U+L型和偏W型通风系统的巷道结构及适用性,随后以偏W型通风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对U型和偏W型系统的通风阻力进行了对比计算,然后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两种通风系统下的瓦斯体积分数分布,可知"两进一回"式偏W型通风系统,由于采用两巷并联进风,因此风压损失较小,可有效解决回风巷和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等问题,适合高瓦斯、长壁工作面矿井通风。  相似文献   

11.
高瓦斯回采工作面瓦斯治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兴煤矿219工作面采用了调整风量、风障引风、调压通风、本煤层预抽、边采边抽及采空区钻孔抽放等措施综合治理采面瓦斯,并取得了预期的治理效果,为该矿的安全生产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也为该矿开采高瓦斯煤层时提供了较为适宜的瓦斯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明东 《煤炭技术》2008,27(6):103-104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东海煤矿通过采用高瓦斯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章主要介绍了高瓦斯工作面的瓦斯综合治理技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与煤矿管道瓦斯抽放中采用的孔板流量计相比较,涡街流量计是煤矿瓦斯抽放管道流量测量的理想仪表。为了解决在小流量测量和管道周围存在周期振动的场合下涡街流量计显示出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信号处理法。通过大量试验证明,设计出了适合在煤矿瓦斯抽放管路中使用的新型涡街流量计。  相似文献   

14.
为了查明黄陵二号煤矿203工作面采空区煤层气与油型气混源瓦斯的构成比例,通过分析采空区瓦斯涌出来源,建立了煤层气与油型气混源构成比例同位素的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出:203工作面采空区中油型气占比为77.61%,煤层气占比为22.39%。模型计算结果与统计法获得的油型气和煤层气构成比例相比误差为1.9%,验证了混源天然气比例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的瓦斯涌出及上隅角瓦斯浓度,对采空区顶板裂隙变化及瓦斯流动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此,对主焦煤矿21141工作面的瓦斯抽放提出了分源抽放的综合治理方法,即上隅角采用埋管抽放,顶板裂隙内瓦斯采用高位钻场钻孔抽放。应用结果表明:分源抽放技术的应用使得21141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由原来的0.6%左右下降到0.4%,高位钻场单孔瓦斯抽放体积分数平均为34%,瓦斯流量为0.062 m3/m in,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采空区瓦斯的涌出量,保证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运用瓦斯地质理论与方法,通过对瓦斯赋存逐级控制特征与地质构造特点的分析,研究矿区矿井的瓦斯赋存特征和瓦斯地质规律,对其瓦斯涌出量和瓦斯含量做出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丽 《煤》2010,19(8):82-83
通过分析煤层瓦斯的形成、瓦斯在煤层中的储集与运移及影响瓦斯储集与运移的因素,阐述了瓦斯灾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瓦斯压力随瓦斯量变化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范氏气态方程,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在瓦斯温度和贮存瓦斯容器的容积一定的条件下,瓦斯压力总是随着容器中的瓦斯量的增大而增大,但这种增大不是直线上升,而是一个由减速增大过渡到加速增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4起低瓦斯矿井瓦斯突出的事故。通过分析,认为低瓦斯矿井发生瓦斯突出事故有以下原因:管理上对于低瓦斯矿井发生的瓦斯异常现象不重视;技术上对低瓦斯矿井瓦斯低的原因不清楚,另外低瓦斯矿井升级不及时。并提出了预防低瓦斯矿井的瓦斯突出的对策:密切关注瓦斯异常区域,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分析低瓦斯矿井瓦斯低的原因,划出瓦斯风化带的下限,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后,及时升级。  相似文献   

20.
杜儿坪矿坚持瓦斯治理先抽后采的方针,积极做好瓦斯综合利用,先后建成瓦斯抽放泵站和瓦斯发电厂,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提高了企业效益.文章对杜儿坪矿瓦斯利用现状进行简介,并对杜儿坪如何提高瓦斯利用率的实践经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