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选用3种阳离子染料(阳离子红X-GRL、阳离子金黄X-GL、甲苯胺蓝)对氧气等离子体辐射羊绒进行染色,结合纤维强力变化,确定等离子体预处理最优工艺。通过2种低温交联剂(氮丙啶交联剂、聚碳化二亚胺)分别将丝胶蛋白接枝在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羊绒上,并对等离子体接枝羊绒纤维接枝效果与保健功能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发现,氧气低温等离子体最佳处理工艺为:功率200 W,放电时间240 s,进气量300 mL/min;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后羊绒纤维大分子引入了羧基,接枝中低温交联剂与羊绒大分子及丝胶蛋白发生了架桥反应,丝胶蛋白在羊绒纤维表面成功固定。氮丙啶交联剂的架桥效果要优于聚碳化二亚胺,二者的最大接枝率分别为6.30%与5.89%。同时,丝胶蛋白-氮丙啶交联剂-等离子体改性羊绒能够赋予纤维抗氧化功能(抗氧化率50.18%)和抗菌功能(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分别为80.42%、77.54%)。  相似文献   

2.
羊绒纤维通过交联剂(戊二醛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的架桥作用实现胶原蛋白在其表面的接枝改性。考察接枝过程中反应的时间、温度以及交联剂用量等工艺参数对接枝增重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改性前后羊绒表面化学成分变化进行分析,并对改性前后羊绒纤维的强力、上染百分率、白度、伤口愈合性及抗菌能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交联剂与羊绒本体及胶原蛋白发生了开环反应,改性后羊毛强度和上染百分率均得到提高,其白度值基本不受影响。伤口愈合性和抗菌结果证明羊绒表面接枝胶原蛋白后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孙文专  田俊莹  黄侃 《染整技术》2010,32(2):6-8,22
以氧气为气氛,微波低温等离子体对羊绒进行处理并染色。通过依次改变微波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时间、功率和压力三个因素优化出了处理羊绒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白云  麻文效  蒲翠 《针织工业》2021,(10):44-47
羊绒纤维利用氨气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后,在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戊二醛(GA)、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交联剂的架桥作用下分别进行丝胶蛋白在其表面的接枝改性。通过探讨羊绒的染色效果与纤维强度,优化了氨气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对比常温浸渍反应与浸轧烘两种方式对接枝的影响,优化交联剂的用量。结果表明:浸轧烘的方式要优于常温接枝,丝胶经不同交联剂在羊绒的接枝率顺序为GA﹥EGDE﹥HDI,但GA交联后纤维白度下降严重,EGDE及HDI交联绒的染色能力不受影响;抗菌和抗氧化剂测试发现,丝胶改性羊绒具备了良好的生物活性;另外,改性绒具备了较持久的耐洗牢度。  相似文献   

5.
胡丙南  麻文效  蒲翠  白云 《印染》2021,(11):53-57
PLA纤维经氮气及氨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再通过环氧交联剂EDGE和环氮交联剂PTAP进行丝胶蛋白接枝整理,探索接枝改性处理对PLA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气的处理效果要优氮气,以200 W处理210 s为宜;采用环氮交联剂PTAP整理时,丝胶蛋白对氨基化PLA纤维的接枝率较高,接枝后的PLA纤维具有较好的抗菌和抗氧化剂功能。  相似文献   

6.
将羊毛、羊绒织物以氩气为介质进行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处理,探讨不同处理时间、电压等因素对羊毛、羊绒织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羊毛织物的最佳工艺为时间20 s、电压200 V;处理羊绒织物的最佳工艺为时间10 s、电压200 V。经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羊毛、羊绒织物的润湿性、强力、得色量均得到提高,而白度和染色牢度基本不变。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织物的表面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且等离子体处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7.
《毛纺科技》2021,49(3)
为了使羊绒纤维具有抗菌等保健功能,对羊绒纤维进行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及动物源蛋白功能整理,2种动物源蛋白分子(丝胶蛋白和胶原蛋白),通过氮丙啶交联剂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PTAP)架桥获得了改性羊绒。等离子体处理分别采用氮气(N_2)和氨气(NH_3)气氛来诱导在纤维表面产生氨基,处理后纤维经酸性染料染色与元素分析获得评价,综合表明氨气等离子体处理羊绒的效果要优于氮气。蛋白功能剂整理羊绒纤维中,发现偏高的温度有利于氮丙啶基交联,交联剂6 g/L时接枝效果最佳,但丝胶蛋白的接枝率低于胶原蛋白接枝率。羊绒整理后的亲水性、染色性与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变化不大,卷曲性发生下降,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表面鳞片缝隙及刻蚀沟痕被蛋白功能剂掩盖。另外,用丝胶蛋白处理的羊绒抗菌能力强于用胶原蛋白处理羊绒,胶原蛋白处理的羊绒抗氧化能力大于丝胶蛋白处理的羊绒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对纤维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无污染的处理工艺,正被广泛应用于纤维表面改性.简要介绍了等离子体的组成和分类,重点阐述了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的控制条件、对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和原理以及等离子体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
10.
传统高温(98℃)染色工艺对羊绒纤维有损伤,文中采用超声波技术,配合使用低温助染剂Mi-ralan LTD对羊绒纤维进行低温染色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此项技术,染色温度为60~70℃,加入0.6%~0.7%低温助染剂Miralan LTD,染色时间控制在40~70 min时,所得试样的色牢度和平衡上染率均能满足要求,且与传统工艺相比,染色后羊绒纤维的断裂强力损伤程度大幅度降低,为羊绒染色提供了一条新的加工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勇  李杨  杨建忠 《毛纺科技》2013,41(9):42-45
将山羊绒纤维利用空气低温等离子体进行表面改性,采用SEM、XPS等手段,分析研究改性前后纤维的表面特性。结果表明:经过等离子体不同条件处理,纤维表面的鳞片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表面元素成分和元素比例也发生改变,在纤维表面引入了大量的CO、C—O—H等亲水性极性基团,可显著改善表面润湿性。  相似文献   

12.
山羊绒、羊驼绒毛染色后和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在棉纺设备上混纺,存在断头多,车间生活难做,飞花、疵点多,质量不稳定,静电现象严重等问题。文章在纺前对纤维进行给湿、加油预处理,相对湿度偏高控制,各工序遵循“减少纤维损伤、减少落棉、减少断头”的原则,采取合理配套纺纱器材、确定纺纱速度等工艺技术措施,保证了成纱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纳米技术在毛(绒)纤维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介绍纳米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氧化锌纳米材料对毛(绒)纤维进行剥鳞,将处理后的纳米毛(绒)纤维与山羊绒性能进行对比,指出纳米毛(绒)纤维具有抗起球、完全易护理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山羊绒/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半精纺针织纱线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山羊绒纤维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性能特点,以开发纱线线密度为20.83 tex×2山羊绒/大豆蛋白复合纤维15/85色纺半精纺针织纱线为例,进行了纱线规格和工艺流程设计,并对原料预处理、和毛、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并等工序的主要生产工艺与技术措施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16.
对高温与低温染色工艺下的山羊绒纤维,利用电子单纤维强力仪测试其强伸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染色前后纤维的表面形态进行观测.实验结果表明:低温染色纤维的强伸性能比高温染色纤维的强伸性能好,特别是深色染色更为明显.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出:低温染色工艺中纤维鳞片表面的损伤比高温染色纤维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17.
采用95℃的恒温水对同一种类不同性别山羊的羊绒原绒、洗净绒纤维进行加热,使山羊绒纤维表面上的油脂因温度的升高而黏着在玻璃片上,并借助电子显微镜拍照获取玻璃片上的油脂印迹点图片,计算图片上的印迹点数所占百分率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掌握了同一羊种不同性别山羊的羊绒原绒、洗净绒纤维油脂含量的情况,以确定这些羊绒纤维的油脂含量的大小,并针对这一现象对山羊绒的生产加工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于山羊绒鉴别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盛冠忠  李龙 《毛纺科技》2007,(12):52-55
介绍了山羊绒鉴别的技术标准,分析了光学显微镜法、溶液法、近红外光谱技术、计算机图像识别法的技术现状.认为在目前实际工作条件下,光学显微镜法仍是一种普遍、实用的检验技术,但由于其存在分辨率低、对染色或变异的山羊绒和绵羊毛识别困难等不足,为了提高其鉴别的精确度需要借助其他的方法进行辅助检验;同时提出了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计算机图像识别法鉴别山羊绒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3种印度产天然植物色素Eco orange、Blood red、Sea blue对羊绒纤维的染色性能.采用预媒法染色,比较铝盐和天然植物媒染剂HM的媒染效果,确定媒染剂种类;通过实验探讨媒染剂用量、预媒处理pH值、温度、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确定预媒处理的pH值、温度和时间;并对3种天然色素对羊绒纤维的上染性能和染色效果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植物媒染剂HM媒染效果比铝盐好,媒染工艺为:媒染剂HM用量4%(owf),预媒处理pH值4,温度90℃,时间60 min.3种天然染料对羊绒纤维上染率偏低,耐皂洗牢度、汗渍牢度和水洗牢度达到3级以上,但日晒牢度较低.  相似文献   

20.
山羊绒纤维细度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显微镜投影仪法测量了山羊绒纤维直径。通过对比变异山羊绒与正常山羊绒的平均直径和直径分布、二细纤维及两型纤维的含量与分布、含粗率等,发现山羊绒细度存在变异的现象,如纤维直径在17.5~25.0μm范围内的山羊绒含量增加,致使绒纤维直径变粗;直径在25~30μm范围内,在分梳中最难去除的二细纤维以及两型纤维的含量增加;粗毛直径有变细趋势,含粗率减小等。并针对这些现象对山羊绒的生产加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