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地沟油为原料,硫酸铁作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酯交换反应考察醇油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氢氧化钾的用量对降酸后的地沟油酯化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醇油摩尔比为7∶1,反应时间为40min,催化剂氢氧化钾用量为油重的1.0%,反应温度为65℃时,生物柴油得出产率含量为96.53%。  相似文献   

2.
"地沟油"碱法催化试制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初步探讨了以“地沟油”为原料,以NaOH为催化剂催化甲酯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所得产品具有较好的柴油机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废弃地沟油为原料,经预处理后采用两步酯化工艺将其转化为生物柴油.第一步为酸催化预酯化反应,主要是将地沟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转化为脂肪酸甲酯;第二步为酸催化转酯化反应.主要是进一步将地沟油中的甘三酯转化为甲酯和甘油.通过正交实验得到预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醇油摩尔比10:1、催化剂用量1.0%、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 h;转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醇油摩尔比20:1、催化剂用量6%、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甘三酯的酯化率可达到86.89%.  相似文献   

4.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s2O/La2O3固体碱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棉籽油与甲醇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考察了催化剂载体、Cs2O负载量、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La2O3作为载体,Cs2O负载量20%(Cs2O与载体的质量比),焙烧温度600℃,制备得到的Cs2O/La2O3固体碱催化剂用于酯交换反应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65℃,醇油摩尔比12∶1,固体碱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的3%,反应3 h产物中棉籽油甲酯含量达到98.8%。  相似文献   

5.
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由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地沟油预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是:浓硫酸用量为2%、甲醇用量为16%、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4h;地沟油酯交换反应的最优工艺条件是:甲醇20%、KOH用量1%、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2h,且制备所得的生物柴油达到国家生物柴油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预精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固体酸为催化剂,采用釜式反应与固定床反应相结合的方式,将地沟油预精制成为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油。釜氏反应预酯化条件: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8h,催化剂用量5%;再通过固定床反应器进一步酯化,酯化条件:反应温度70℃,油重时空速0.2h^-1,甲醇重时空速0.2~0.3h^-1。  相似文献   

7.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活性炭固载对甲苯磺酸催化剂,用于催化地沟油与甲醇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分别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分析测试了所制备生物柴油的主要性能指标。确定适宜的反应条件为:醇油摩尔比20∶1,催化剂用量4%,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h;在此条件下,地沟油酯化率达95.86%。制备的生物柴油性能指标均在国家生物柴油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李琛 《西部皮革》2010,32(13):25-29
简要介绍了我国地沟油的现状,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其进展情况,并展望了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微波固体酸法制备生物柴油,以炭化-磺化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炭基固体酸催化剂,于实验室自制微波反应器中催化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实验中固体酸催化剂在微波环境下催化活性高、性质稳定,且微波辐射可大幅提高反应速率。对反应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并针对微波功率密度、微波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生物柴油转化率的影响进行了响应面优化设计,得到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密度1.15 W/m L,微波反应时间33.33 min,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用量4.83%(质量分数),最终生物柴油转化率为90.38%。此优化结果与先前单因素实验结果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可信度高、拟合度好。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理论结合实践,较全面、系统分析影响碱催化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有原料状况、醇碳链长度、甲醇浓度、催化剂类型及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压力和流体力学条件等。其中,原料油水分、游离脂肪酸含量、杂质,特别是胶体杂质含量是决定酯交换反应转化率高低的内在因素;而甲醇浓度、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和压力是决定酯交换反应转化率高低的外在因素;其它则为辅助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秸秆为原料,采用炭化-磺化法制备了秸秆炭基固体酸,通过FTIR、XRD、SEM、EDS、TGA及DSC对秸秆炭基固体酸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催化高酸值废油脂与甲醇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磺酸基团被引入秸秆炭表面;当醇油摩尔比18∶1、催化剂用量为废油脂质量的5%、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8 h时,脂肪酸甲酯收率可达97.2%;秸秆炭基固体酸重复使用6次后,脂肪酸甲酯收率仍在82%以上。  相似文献   

12.
亚临界甲醇相固体碱催化大豆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热力学研究表明,大豆油在亚临界甲醇相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可解决常规酯交换过程中油脂与甲醇相间传质问题,而固体碱催化剂低温催化活性可解决超临界甲醇制备生物柴油过程中的高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140℃、2 MPa、醇油摩尔比16∶1和反应时间30 m in条件下,K2CO3/A l2O3催化大豆油酯交换反应产物中脂肪酸甲酯含量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MCM-41为载体,通过负载蔗糖并使之碳化、磺化制备出一种单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S/MCM-41,并通过在其上负载一定量磷钨酸制备出酸性更强的双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P-S/MCM-41.以大豆油和油酸按比例混合作为模拟餐饮废油原料,两种固体酸作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发现,双负载型固体酸拥有更好的催化性能.以双负载型固体酸P-S/MCM-41为催化剂,实际餐饮废油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7h,反应温度115℃,醇油摩尔比15∶1,催化剂用量10%(以油质量计).该条件下生物柴油的最高收率可达94%.  相似文献   

14.
固体酸性催化剂催化生物柴油合成反应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固体酸性催化剂作为酯交换的催化剂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选择了几种固体酸性催化剂作为废煎炸油与甲醇酯交换的催化剂,并将它们的催化活性与传统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所有这些催化剂中,NaHSO4.H2O的催化活性与H2SO4相似,且催化剂可回收再生,整个反应过程无三废污染。  相似文献   

15.
为高效环保地制备生物柴油,通过三步法合成了一系列HSO4HSO3-C3\[MIM\]Cn\[MIM\]C3-HSO3HSO4(简写为CnMSS,n=2~6)双咪唑磺酸型离子液体,对其催化酯交换反应的性能进行了探究,并对离子活性最强的离子液体进行了核磁共振表征。以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对三油酸甘油酯模型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煎炸废弃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同时对生物柴油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结果表明:离子液体C5MSS的催化性能最强;在醇油摩尔比18∶?1、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100?℃、催化剂用量8%(以三油酸甘油酯质量计)条件下,油酸甲酯产率为91.18%,且该离子液体重复使用7次油酸甲酯产率仍然能够达到83%以上。煎炸废弃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18∶?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9 h、催化剂用量10%(以煎炸废弃油质量计),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的产率可达9860%。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结果表明反应生成了脂肪酸甲酯,且酯交换反应比较彻底。  相似文献   

16.
两步法利用高酸值废油脂生产生物柴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废油脂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即先用氯化铁为催化剂催化废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和甲醇反应降低原料的酸值,然后分离出氯化铁并加入KOH催化生产生物柴油。第一步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温度65℃,催化剂FeCl3用量2%,醇油摩尔比为11∶1,反应5 h;第二步反应条件是:在65℃下加入1%的KOH,醇油摩尔比为6∶1,反应时间为1 h,最终生物柴油的得率为93.6%。此方法相对传统的浓硫酸催化生产生物柴油具有反应迅速、转化率高,催化剂易于回收,不产生污染物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餐饮业废油脂制取生物柴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提出了利用餐饮业废油脂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工艺,并且根据碱催化甲醇酯化反应机理提出了甲醇酯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对甲醇酯化制取生物柴油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模拟,得到一种与实际工艺非常吻合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定化假丝酵母99-125脂肪酶,对不同地区废油脂在有机溶剂体系下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来源组分各异的3种废油脂,经过工艺优化,酯化率分别为89.7%、91.4%和94.7%;在相同条件下,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较多的废油脂酯化率高于三甘酯(TAG)含量较多的废油脂。该法对大规模使用酸化油工业化生产生物柴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