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多重乳液在医药、制剂、食品、化妆品等各领域受到关注,乳化技术中乳液的稳定化技术也是世界上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多重乳液分为两种,即内部有微小水滴的油滴分散于水中的 W/O/W 型,以及内部有微小油滴的水滴分散于油中的 O/W/O 型。  相似文献   

2.
采用两步乳化法制备出一种多重乳液型(O/W/O型)汽车上光蜡。第一步乳化分别制备水包油(O/W)型乳化蜡和乳化硅油;第二步乳化是将水包油型乳化蜡和乳化硅油与溶剂油、乳化剂、水等进行再次乳化。结果表明,最佳乳化条件为:原料蜡选择实验室制备1#氧化蜡,硅油用量为5%~10%,溶剂油为120#汽油和低芳烃溶剂油,适宜油水比介于2∶1~1∶1之间。涂在汽车表面上,不仅能清洁车面,还能产生持久的光亮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均质乳化法制备了W/O型乳液,研究了高分子水溶性聚合物(黄原胶、透明质酸钠)和油相增稠剂(山嵛酸甘油酯、二甲基二硬脂基铵锂蒙脱石)对W/O型乳液稳定性和流变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黄原胶后,W/O型乳液在不同稳定性测试条件下的稳定性均下降;添加透明质酸钠后,乳液的常温储存稳定性下降,但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乳液的高温储存稳定性;山嵛酸甘油酯加入W/O型乳液体系后,常温和高温储存的稳定性均增加;二甲基二硬脂基铵锂蒙脱石添加后,乳液在不同条件下稳定性均增强。高分子水溶性聚合物加入后,内水相黏度上升,但W/O型乳液的表观黏度显著降低且线性黏弹区范围缩小,这可能是由于内水相黏度升高阻碍乳化剂分子在油/水界面的吸附;油相增稠剂的添加均增加了W/O型乳液的表观黏度和线性黏弹区范围,这可能和乳化粒子粒径降低和油/水界面能的变化有关。此外,流变调节剂加入后,乳液的滞后环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8):1825-1829
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主要表面活性剂,采用高压均质、超声波等高能乳化法制备水包油型(O/W)纳米乳,研究了油脂、醇类、金属离子、增稠剂及制备方法对O/W型纳米乳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脂类中肉豆蔻酸异丙酯和霍霍巴油对O/W型纳米乳粒径为500~520 nm;醇类中甘油对乳液粒径的降低能力最强,为360 nm;盐类中,适合浓度的条件下随着盐类价态的增加,乳液粒径从400 nm降低至340 nm;增稠剂中,随着增稠剂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增加,从280 nm增加至310 nm。探究出高能乳化制备O/W型纳米乳的关键指标及O/W型纳米乳的不稳定性机制符合奥斯特瓦尔德熟化。  相似文献   

5.
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主要表面活性剂,采用高压均质、超声波等高能乳化法制备水包油型(O/W)纳米乳,研究了油脂、醇类、金属离子、增稠剂及制备方法对O/W型纳米乳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脂类中肉豆蔻酸异丙酯和霍霍巴油对O/W型纳米乳粒径为500~520 nm;醇类中甘油对乳液粒径的降低能力最强,为360 nm;盐类中,适合浓度的条件下随着盐类价态的增加,乳液粒径从400 nm降低至340 nm;增稠剂中,随着增稠剂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增加,从280 nm增加至310 nm。探究出高能乳化制备O/W型纳米乳的关键指标及O/W型纳米乳的不稳定性机制符合奥斯特瓦尔德熟化。  相似文献   

6.
华乃震 《世界农药》2012,34(3):5-11
4 微乳剂 早在20世纪40年代,Hoar和Schulman等人发现油-水混合物借助表面活性剂可以自发地形成透明的分散体系,由于所形成的液滴粒径非常小,后来将这种体系命名为微乳液.此后证明,它是一个热力学上稳定的、均相的水包油型乳液可溶体系,加工的微乳液剂型即为微乳剂. 微乳液存在3种结构类型,即O/W型、W/O型和双连续相结构(也称为中间相微乳型).这3种类型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变[10].农药上的微乳剂大都为以水为连续相的O/W型乳液.  相似文献   

7.
以二甲基硅油(1 000 mPa·s)为主要原料,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P-4和吐温-80复配为乳化剂,天然高分子明胶为稳定剂,采用高速剪切乳化法制备了水包油型(O/W)硅油乳液。考察了乳化剂HLB值及用量、硅油含量、稳定剂用量、乳化温度、剪切速度、剪切时间等制备条件对硅油乳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在乳液体系中w(硅油)=35%,w(乳化剂)=10.5%,w(稳定剂)=0.3%;乳化温度35℃,剪切速度11 000r/min,剪切时间10 min。在上述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硅油乳液外观呈白色、细腻、均一的液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乳液平均粒径为1.2μm左右,乳液固体质量分数为46%左右。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传统膜乳化法制备单分散O/W型乳状液中存在的粒径和通量的矛盾,介绍了采用二级陶瓷膜乳化在射流条件下制备单分散O/W乳状液的方法。2套一体式陶瓷膜乳化装置被串联使用,一级膜乳化采用孔径为0.16μm的ZrO2陶瓷膜,二级膜乳化采用孔径为1.5μm的-αA l2O3陶瓷膜。以甲苯/水体系为研究对象,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化剂OP)分别被用作乳化剂。2种情况下均可获得单分散的乳液,能耗分别是1.53×105J/m3和1.21×105J/m3。因此,该方法可在较低的能耗下制备单分散乳液。  相似文献   

9.
樊悦  陈强  金浩  方波  何泉泉  张洪 《日用化学工业》2018,48(10):577-581
研究了流变学性质在O/W型乳液化妆品生产工艺中的应用,通过测试不同乳化时间下乳液体系的宏观流变性质和微流变性质得到量产放大产品达到乳化终点所需的乳化时间。结果表明,随着乳化时间的增加,该O/W型乳液体系触变性和黏弹性逐渐减弱,弹性因子(EI)下降,宏观黏性因子(MVI)下降,固液平衡值(SLB)上升,体系的流动性逐渐增强;乳化时间大于10 min时,体系的流变性不再随乳化时间的增加而变化,证明体系此时已达到乳化终点。利用动态光散射理论得到的微流变性质与常规机械方法得到的宏观流变性质在乳化终点的判定上结论一致,此外微流变仪具有测试速度快、准确性高、样品量少、不破坏样品等优点,有望进一步扩大在O/W型乳液化妆品生产工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油包水 (W/O)型微乳液进行了制备研究 ,探明了一定条件下W/O型微乳液中的最大增溶水量。进而利用W /O型微乳液作为“微反应器”并用沉淀法制备Mg(OH) 2 Fe(OH) 3 复合氢氧化物 ,最后将此复合氢氧化物进行高温固相反应、晶化制得了纳米尖晶石型MgFe2 O4 。通过XRD、TEM及颜色测量 ,对纳米MgFe2 O4 进行了表征 ,探讨了纳米粒子的量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11.
<正>本发明揭示一种在水包油包水(W/O/W)乳液中的组合物,其组成成分包括:(a)含H2O的连续水相;(b)分散在连续水相间的油相或油壳;以及(c)用于稳定连续水相和油相(或油壳)界面的亲水性聚合物,使其形成水包油(O/W)乳液。油相或油壳包括:(i)油、(ⅱ)分散在油或油壳内的内部水相,以及(ⅲ)一亲脂性山梨醇酐-聚酯复合体,可稳定油和内部水相之间的界面,以形成油包水(W/O)乳液。  相似文献   

12.
固体切片石蜡乳液制备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固体切片石蜡为原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利用HLB值理论,以复配型乳化剂制得O/D型加水转化为O/W型石蜡乳液,可降低固体石蜡用量,增加乳化水用量,减少生产成本。考察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以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石蜡乳液稳定性和分散性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乳化剂用量为乳液总量的8.6%,乳化时间90 min,乳化温度控制在80±5℃,搅拌速度1500 r/min的反应条件下,可制备出稳定的固体切片石蜡乳液。  相似文献   

13.
漆蜡用乳化剂乳化制备水包油型(O/W)漆蜡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类别及用量、水用量、乳化温度、乳化设备等工艺条件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漆蜡乳液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乳化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AEC-9H)、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4)质量比8∶1∶1,用量8%~10%(质量分数),水用量80%~85%(质量分数),温度85℃,搅拌速度3 000 r/min,时间3 min(或超声波功率400 W,时间2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漆蜡乳液液滴形状较规则,表面较光滑,粒径较小且分布较均匀,色泽自然洁白,气味自然,粘稠度较好,外观均匀细腻,离心稳定性一级,分散性二至三级,可无限稀释并长期贮存。在此基础上,还制备了一种基础的润肤乳液。该乳液通过了感官、pH、耐热、耐寒、离心稳定性等指标检测,为后续研发具有专一功用性能漆蜡乳液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漆蜡用乳化剂乳化制备水包油型(O/W)漆蜡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类别及用量、水用量、乳化温度、乳化设备等工艺条件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漆蜡乳液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乳化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AEC-9H)、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4)质量比8∶1∶1,用量8%~10%(质量分数),水用量80%~85%(质量分数),温度85℃,搅拌速度3 000 r/min,时间3 min(或超声波功率400 W,时间2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漆蜡乳液液滴形状较规则,表面较光滑,粒径较小且分布较均匀,色泽自然洁白,气味自然,粘稠度较好,外观均匀细腻,离心稳定性一级,分散性二至三级,可无限稀释并长期贮存。在此基础上,还制备了一种基础的润肤乳液。该乳液通过了感官、pH、耐热、耐寒、离心稳定性等指标检测,为后续研发具有专一功用性能漆蜡乳液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相图法的W/O型微乳液体系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以正戊醇、正己醇和正庚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以正戊烷为油相,制备了油包水型(W/O)微乳液.用相图法分析了微乳液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计算了水核半径的大小,并考察了影响微乳液W/O区域范围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这几种微乳液体系在实验条件下能自发形成:微乳液的水核半径处于纳米量级,可作为制备纳米粒子的超微反应器;以TX-10为表面活性剂时,水核可以包容更多的水分子,微乳液的W/O区域较大;而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时,由于其极性头之间的空间和静电排斥作用强,微乳液的W/O区域最小;以硝酸镧溶液作为分散相时,微乳液的W/O区域变化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微乳液的W/O区域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6.
乳化炸药是一种油包水型(W/O)的乳胶状含水工业炸药。复合油相是一种新型乳化炸药原材料。本文通过使用几种不同厂家的复合油相,以相同工艺条件生产乳化炸药并进行性能比较,从而找出复合油相中影响乳化炸药质量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溶剂乳化剂对水性硝基木器漆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混合溶剂的组成对水乳化硝基木器漆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混合溶剂中添加DBE对提高水性硝基木器漆乳液稳定性的作用。简述了乳化剂对乳液稳定性的作用,实验数据表明,制备水包油(O/W)型水乳化硝基木器漆乳液时的最适宜HLB值范围为13.1~13.2。  相似文献   

18.
易分散改性蒽醌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生  郭睿  姚占静  包亮  张艺钟 《应用化工》2007,36(11):1081-1084
选用适宜溶剂将蒽醌溶解,再用转相法对油相进行乳化,制备O/W型蒽醌乳液,提高其在蒸煮液中的分散性。研究了溶剂种类、乳化剂配比、乳化温度及时间、转相温度等各种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乳化条件为:苯乙酮为溶剂,Span和Tween系列复配乳化剂,转相温度90~95℃,乳化时间40~50 min。此条件下制备的蒽醌乳液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仅为0.26μm,贮存稳定性可达60 d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天然马尾松松香为原料、ONIST APS-350为乳化剂采用常压转相法制备水包油(O/W)型天然松香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用量、初始乳化温度、油水比(松香和水质量比,下同)与搅拌速度对O/W型天然松香乳液粒径分布的影响,并通过响应曲面法(RSM)对制备乳液的工艺参数进行模拟与优化。结果表明:制备O/W型天然松香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搅拌速度500 r/min、乳化剂用量9.95%、初始乳化温度112℃、油水比10:31,所得乳液平均粒径为131.1 nm,乳液离心稳定,静置3个月不分层,通过TEM表征发现,这种天然松香乳液颗粒具有核壳结构,其粒径大小与粒径仪测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柴油乳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化技术,就是借乳化剂的乳化作用,降低油水之间的介面张力,在一定条件下将油或水分散成一定微粒的操作技术。我们选用的乳化剂多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乳化作用降低油水间介面张力的平衡方式用HLB值(亲水亲油值)表征。不同的HLB值将决定所得乳化油的类别,一般说来,HLB值8~18者,所得乳化油为水包油型(O/W);HLB值3~6者,所得乳化油为油包水型(W/O);所以选择适合柴油乳化的乳化剂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