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针对武钢轧板厂热轧4C造船钢板低温冲击韧性有时达不到标准要求值这一生产实际问题,研究了控制轧制各主要工艺参数对4C船板铁素体晶粒平均直径的影响及其脆性转化温度与轧后铁素体晶粒平均直径d之间的定量关系.钢板的脆性转化温度越低,表征其抗冷脆性(抗冷脆的能力)就越大.实验结果表明:终轧温度及道次压下率是决定4C船板轧后铁素体晶粒平均直径的主要工艺参数;4C船板的脆性转化温度随d~(-1/2) 值增大而降低,其抗冷脆性及低温冲击韧性随d~(-1/2)值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压缩比、压下率和轧制温度的控制,使L450M管线钢(/%:0.06C,1.52Mn,0.19Si,0.017Ti,0.048Nb,0.028Als)获得了良好的强韧性.结果表明,200 mm坯粗轧末3道次和精轧前3道次达到20%以上的大压下率,可以使12 mm钢板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形成细小的微米级晶粒.晶粒尺寸基...  相似文献   

3.
为了得到综合性能合格的特厚钢板产品,对特厚钢板轧制工艺进行优化,通过轧机扭矩测试、钢板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研究轧制道次压下率、轧制速度和开轧温度对轧机轧制过程扭矩及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开轧温度、降低粗轧道次的轧制速度,可有效控制钢板的变形抗力、降低轧机负荷、增加钢板芯部的变形量,使得试验钢板的各项力学...  相似文献   

4.
轧板厂自1971年生产4C船板以来,热轧性能合格率就很低。1975年是七十年代最好的一年,热轧性能合格率也只有31.1%。通常生产的4C船板,大都采用一至三次正火后交货,如经三次正火仍不合格,则改钢种  相似文献   

5.
某钢厂在生产Q355B带钢时存在冲击性能不合格的现象,为了研究热轧过程中对Q355B冲击性能的影响因素。本文结合现场生产状况,利用光学显微镜、冲击试验机等检测手段,分析了各阶段轧制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Q355B带钢冲击不合格是由于粗轧末道次温度高和轧制压下率小,导致组织产生晶粒粗大、异常贝氏体组织和混晶现象,并且冬季外部环境温度低、冷速快,也易使带钢表面和偏析处形成贝氏体组织。通过采取降低粗轧末道次温度、增加精轧压下率、降低终轧温度等措施后,Q355B的带钢组织明显改善,冲击性能合格率达到98.5%。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武钢按英国劳氏船规生产第一批2.7万吨位出口船用钢板3840吨的任务,从炼钢、开坯、轧板到热轧,分别轧出成品钢板,已按时、按质和按量超额完成。一、二炼钢厂按内控成分炼钢命中率分别达到93.75%和100%,轧板厂和热轧厂成品热轧合格率分别达到95.5%和100%,低温冲击功达到5~12.4公斤一米,平均达到9.33公斤一米,创武钢船板质量最高纪录,接近国际水平。二、生产和主要工艺 (一) 一炼钢一初轧一轧板系统 1.一炼钢厂 (1) 产量:一炼钢厂共冶炼30炉45罐,其中A级钢(2C)11炉16罐,B级钢(3C)6炉9罐,D级钢(4C)13炉20罐,良锭量共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安钢3500mm炉卷轧机Q345E卷轧薄板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指出主要影响因素为锰含量较高、二阶段累积压下量低和终轧温度偏高,这三者综合作用导致钢板晶粒粗大,板厚心部MnS夹杂物以及贝氏体增多。通过采用降低锰含量、降低初始卷轧温度并保证二阶段累积压下率在50%以上、降低终轧温度等措施,提高了Q345E卷轧薄板低温冲击韧性,冲击性能合格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8.
B级船板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生产B级船板过程中,通过控制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及变形程度,细化晶粒,改善钢板的组织,以解决船板冲击韧性低的问题,提高船板生产的性能合格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研究控制轧制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控制轧制技术对20g钢板的适宜性。研究轧制道次及压下率对变形奥氏体的再结晶和晶粒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奥氏体晶粒是逐道细化的,但前两道轧制细化作用最大,随后道次细化作用逐渐减弱;在以20%的道次压下率轧制时,除第一、四道外,变形奥氏体都发生充分的再结晶,而在以10%的道次压下率轧制时,在所有道次中都只发生部分再结晶,20%的道次压下率要比10%为好。轧制道次及压下率对20g钢板轧后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表明:奥氏体再结晶区轧制的道次压下率及终轧温度是决定轧后铁素体晶粒大小的主要工艺参数。根据本实验结果拟定了适宜的轧制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费鸿 《南钢科技》2001,(2):55-56
结合中板厂生产实际,分析了控制轧制低合金钢板时坯料加热温度、道次压下率以及终轧温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给出了适当的工艺控制参数,保证了钢板性能合格。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武钢所生产的“4C”船板由于韧塑性能低,热轧后的综合合格率仅10%左右,因此,提高“4C”船板的韧塑性能,乃是改善船用钢板质量的关键所在,对此,武汉钢铁公司组织技术处、轧板厂、质量处驻轧板检查  相似文献   

12.
朱红一 《特殊钢》2009,30(3):50-51
安阳钢铁公司通过100 t转炉-100 t LF-200 mm×1 500 mm连铸机-2800 mm中板轧机生产流程开发了Nb微合金化高强度船板。生产数据统计结果表明,通过精确控制钢的成分(%:0.13~0.16C、0.33~0.43Si、1.31~1.42Mn、0.007~0.014P、0.005~0.0185、0.021~0.039A1、0.018~0.022Nb),精轧开始温度950℃,精轧累积压下率≥50%,终轧温度780~850℃,使AH36牌号6~25 mm钢板的晶粒度为9~9.5级,屈服强度360~475 MPa,抗拉强度490~610 MPa,δ5伸长率18%~36%,0℃冲击功110~221J。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对风电钢轧制工艺参数加热温度、终轧温度、轧机压下量及加热温度与其产生相应的产品组织试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过高的加热温度造成板坯奥氏体长大,导致轧后钢板晶粒粗大;降低终轧温度,有利于细化晶粒,且有利于提高组织均匀性;增大粗轧阶段道次压下率,同时降低终轧温度,得到产品组织的晶粒度均在9~10级,晶粒度平均提高1级左右。  相似文献   

14.
在正常生产的Q345D成分基础上不添加Nb、Ti,适当调整C、Mn含量,通过采用粗轧道次压下率15%~20%、待温晾钢时温度〉1 000℃、待温厚度为成品厚度的2.5~4倍、中间快冷返红温度〈950℃、精轧开轧温度830~860℃、精轧前2道次变形率控制在10%左右、精轧后几道次变形率≥15%、精轧总累计变形率〉60%、终轧温度800~830℃、返红温度660~700℃、冷速4~7℃/s等控制轧制+控制冷却生产工艺,可获取综合质量优异的Q345D(E)Z35钢板,实现了降成本不降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介绍鄂钢4 300 mm宽厚板厂试制Q345D钢板的生产工艺。按照1 140~1 180℃均热,加热速率8~11 min/cm的加热制度;第Ⅰ阶段开轧温度≥1 100℃,第1道次压下率控制在12%左右;第Ⅱ阶段开轧温度≤950℃,前3道次累计压下率控制在46%~50%,末3道次累计压下率大于40%,终轧温度为830~870℃的温度制度和轧制制度,进行控制轧制。生产的Q345D钢板组织均匀,晶粒细小,性能较好,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富余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Q235B坯料在天钢3500mm轧机上试轧制Q345B级别钢板。通过对Q235B坯料进行轧制温度、变形量分配及轧后钢板快速冷却等控制,使其达到Q345B钢板力学性能的要求。试轧结果,12mm厚钢板力学性能除8#和9#钢板之外,其余钢板完全达到Q345B级钢板力学性能的要求;20mm厚钢板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全部符合Q345B级钢板力学性能的要求,抗拉强度合格率为50%。分析了试轧工艺及实验结果,并针对20mm厚钢板提出了工艺改进方案,为今后再次试轧及大批量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工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在四辊镍带轧机上,实行“异径轧制和单辊传动”的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比较,单辊传动异径轧制可降低轧制力21—40%,保证了轧机受力零件的安全。同时可增加压下率,减少轧制道次,提高了轧机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18.
冷轧工艺对SUS430铁素体不锈钢塑性应变比r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晓宁  张明华 《特殊钢》2003,24(5):41-43
试验分析了宝新不锈钢公司生产的SUS430(C≤0.12%,Cr16%~18%)铁素体不锈钢冷轧和退火工艺对塑性应变比r值的影响,该钢单次冷轧压下率80%或两道次轧制每道次压下率为60%时具有较高的r^-值,且随退火次数增加,钢的r^-值也增加。  相似文献   

19.
节能优化压下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为了挖掘轧钢(冷热连轧机)的节能潜力,本文采用动态规划法研究了冷热连轧机降低电耗的优化压下规程,热连轧机在终轧温度相同情况下降低开轧温度的优化压下规程。同时,又分析了冷连轧机合理辊径组合和张力制度、热连轧机的合理辊径组合。试验研究表明,通过优化压下规程,可节能4%。  相似文献   

20.
微合金钢中板热轧时晶粒尺寸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立新  汪凌云 《特殊钢》2004,25(5):38-40
通过Φ180mm× 2 0 0mm二辊实验轧机对成分 (% )为 0 0 5 3C 1 5 6Mn 0 0 4 6Nb 0 2 5Mo 0 0 14Ti 0 0 0 12B微合金化钢的轧制实验 ,验证了新建立的热轧板带晶粒尺寸的仿真模拟系统 ,得出晶粒尺寸的仿真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 8 3% ,并对该微合金钢 9道次 2 2 0 0mm× 14mm中板轧制时各道次钢板晶粒尺寸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精轧各道次均没有发生动态再结晶 ,在板厚 5 1 6mm轧至 2 2 0mm的 1~ 5道次 ,晶粒尺寸显著减小 ,由 4 5 μm降至 10 μm ,在板厚 2 2 0mm轧至 14 0mm的 6~ 9道次 ,晶粒尺寸减小不显著 ,由10 μm降至 7 5 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