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首先阐述了乳酸菌饮料概念、分类和保健功能,分析了乳酸菌饮料制作工艺,并结合国内外乳酸菌饮料市场分析、发展情况以及国内乳酸菌饮料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我国乳酸菌饮料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锥栗利用率研发一种锥栗乳酸菌风味发酵饮料,并对饮料成分稳定性实行分析。高温烘烤锥栗后采用手工方法脱壳去衣,经液化、糖化等处理后得到锥栗水解液,在该水解液中添加白砂糖、牛奶及稳定剂调配为锥栗混合浆,杀菌后接种乳酸菌混合发酵菌种,制备为锥栗乳酸菌风味发酵饮料。实验结果:发酵温度为50℃,发酵3h,基质比例为1:1的情况下,锥栗乳酸菌风味发酵饮料的风味最佳。使用卡拉胶或海藻酸丙二醇酯,能够有效提升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成分的稳定性;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分析,乳酸菌活菌数总体来说高于5×108mL-1,证明该饮料中乳酸菌成分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对以麦胚为主要原料,采用乳酸菌发酵的饮料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发酵剂制备和影响产品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研制了以脱脂麦胚为主要原料,辅以薏米、奶粉、蔗糖,经乳酸菌发酵后配制的一类营养型饮料。用正交试验法对该饮料制备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解决了酸性饮料中蛋白质易沉淀的问题,获得了具有乳酸饮品特有气味和滋味、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酸、甜、香适口的饮料。  相似文献   

5.
以乳酸菌、胡萝卜、芦荟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研制出一种口味独特叉具有保健功能的复合饮料。  相似文献   

6.
红枣乳酸菌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红枣汁和凝固型酸奶为主要原料,枣汁先与牛乳混合发酵后,再稀释调配成乳酸菌饮料,加工中选择适当的稳定剂使饮料中的乳蛋白粒子均匀分散,防止凝集沉淀.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国内乳品饮料市场乳酸饮料、酸乳饮料、酸酸乳以及果乳饮品混杂难辨的现象,有关专家呼吁:应严格区分发酵型乳酸菌乳饮料和调配型乳饮料,避免误导消费者。这是日前在京举行的“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专家学者的共识。据中国轻工联合会副会长潘蓓蕾介绍,乳酸菌产业在全球大大超过了其他乳制品的增长率。在我国乳酸菌奶饮品目前正以每年25%的速度快速递增,有巨大的需求空间和市场机遇。  相似文献   

8.
以番木瓜汁为原料制备番木瓜汁发酵饮料,研究无酒精发酵饮料的工艺条件。制备方法:先添加酵母菌,发酵2 d,灭活酵母菌后,再添加醋酸菌和乳酸菌,继续发酵,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接种体积比为1∶1∶1。菌种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各菌株的最佳接种菌龄分别为:酵母菌为20 h(2.0×107CFU/mL),醋酸菌为20 h(4.0×108CFU/mL),乳酸菌为12 h(1.0×108CFU/mL)。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番木瓜汁发酵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初始SS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0%,接种量为9%,发酵周期为4 d。发酵液经杀菌,置于4℃冰箱中冷藏3 d,澄清后,弃沉淀物,取上清液,所得产品不含酒精,pH值为3.53,SSC为14%,维生素C质量浓度为31.98 mg/(100 g),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90.1%;色泽呈橙红色,具有番木瓜浓郁香气,口感酸甜协调。  相似文献   

9.
实验研究了全收乳酸菌发酵饮料对免疫延长肝癌小鼠的生存率及小鼠耐缺氧时间的影响。该材料能保护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下降,对染色体无诱活力,呈现出显著的免疫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以果汁和红茶浸出液的混合物为原料,采用多菌种乳酸菌的酵母菌对果茶汁进行乳酸和乙醇发醇,生产无醇饮料;并探讨了菌种的选择,多菌种的组成,比例和发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2月1日京华时报报道,11月30日,北京市质监局公布了近期对本市企业生产的饮料、茶叶、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等四大类产品的抽查结果,其中5种京产饮料被曝光。不合格产品名单如下:含乳饮料:北京和润乳制品厂、“和润(图形)”牌菠萝酸奶饮品(110克/袋,生产日期为2006年7月26日);北京优格乳品有限责任公司、“优格尔(图标)”牌活力钙奶(乳酸菌饮料)(121mL/袋4袋/包,生产日期为2006年7月26日);北京聚福乳品厂、“聚康”牌活性乳酸菌饮料(草莓味)(125克/袋,8月1日生产)。乳制品:北京富邦食品厂、商标为图形的全脂调味酸牛奶(凝固型原味)…  相似文献   

12.
《商品与质量》2008,(33):11-11
六一儿童节将近,为保护儿童安全健康,确保儿童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温州市工商局于2008年二季度在鹿城、瓯海、乐清、瑞安、开发区等地,对商场、超市、批发市场等流通领域经销的蜜饯、膨化食品、糖果、果冻、保健品、乳酸菌饮料等六大类儿童食品进行了商品质量专项监测。  相似文献   

13.
以复合乳酸菌发酵果渣浸提液的副产物-乳酸菌泥为原料,以冻干粉的菌存活率(R1),单位质量菌粉活菌数(R2)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试验、爬坡实验和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案优化冻干保护剂配方.实验发现当保护剂为低聚木糖、菊糖、NaHCO3且添加量分别为14.5%、6.28%、0.92%时,乳酸菌冻干粉菌存活率为(82.87±4.28)%,与空白组相比存活率提高了68.27%,结果表明试验所得保护剂制备乳酸菌冻干粉是可行的,为乳酸菌饲料等产品的制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豆浆经驯养后的乳酸菌发酵,可以使菌体在豆光中生长繁殖好、产酸和凝乳的效果好;选择合理的稳定剂,能保证酸豆乳饮料分散均匀,稳定性很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肌醇滤渣采用混酸分段分解制备饲普磷酸氢钙的工艺,该工艺投资少,生产成本低,无废水处理,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饮料标准。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发酵型冬瓜汁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冬瓜汁中加入乳酸菌进行发酵,通过改变发酵温度、菌种添加量以及口味的调配优化,以期得到满足消费者口味的新型冬瓜汁乳酸菌饮料。通过对发酵过程中的pH值、氨态氮、总酸、还原糖、乳酸菌数进行测定和对比,结合感官评定得出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3℃、接种量1.0%、发酵时间2d;调配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加白砂糖1.0%、柠檬酸0.025%、不加盐时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花生粕为原料,用酶法进行水解,对底物的浓度、酶的用量及作用时间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水解条件,制备出花生蛋白饮料。  相似文献   

18.
2007年3月,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了2007年一季度乳饮料商品质量监测不合格的通报。其中,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日出”发酵型乳酸菌果蔬奶饮料(规格160ml/瓶 生产日期或批号2006年9月2日)因配料表中“浓缩果汁”不具体、未标示品质等级类型“‘杀菌型’或‘非杀菌型’”抽查不合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胚芽和甜糯玉米为主要原料,利用乳酸菌发酵生产饮料。首先确定乳酸菌的组合,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最后调配口味和组织状态。确定乳酸菌的组合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乳双歧杆菌,生产工艺为小麦胚芽、甜糯玉米和水的质量比为1∶2∶12,脱脂奶粉添加量2%,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初始pH 7. 0、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24 h,再经杀菌、冷藏后熟,用1. 0%白砂糖和1. 5%蜂蜜调味,用稳定剂CMC-Na、海藻酸钠、黄原胶各0. 05%调配。研制的小麦胚芽和甜糯玉米发酵饮料具有清爽的麦胚和甜糯玉米香味,酸甜可口,风味宜人。  相似文献   

20.
以食品级螺旋藻粉(Spirulinaplatensis)为原料,经采用超声或均质处理等方法破碎细胞,离心分离得到其抽提液,经真空脱气和添加环状糊精后,适当添加甜味剂、植物性风味或香精和稳定剂,经适当的加热杀菌处理,制成了色泽和风味独特、符合食品卫生质量标准的天然螺旋藻营养饮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