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详细分析了一种运用了后级调整技术的新颖的多路输出正反激变流器的工作原理。该变流器可以利用电路的正激部分输出大功率,而用反激部分输出小功率。所以,该电路将正激变流器的高效率和反激变流器的低成本的优势相结合,同时后级调整技术还保证了每个绕组的精确输出。一个250W的样机验证了该变流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反激逆变器存在输出电流纹波大、功率容量小等缺点;交错并联反激逆变器存在开关器件多、控制方式复杂等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双变压器有源钳位正反激光伏并网逆变器结构,该逆变器二次侧仅用两个开关管,控制方式简单、可靠性高;采用双变压器可以分担功率、减小单个磁性元件尺寸。对该逆变器的电路拓扑、电流控制策略、稳态原理、特性等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逆变器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一种采用单端反激变换器实现多路输出正负电压的DC-DC开关电源控制系统.根据单端反激开关变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多路输出单端反激开关变换器的动态小信号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设计了补偿校正网络.利用SG3525做控制器组建了多路输出电源闭环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多路输出单端反激开关电源具有良好的电源调整率和负载调整率.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新型单端正-反激式高压电源的拓扑形式,它兼具了正激式电源和反激式电源的优点,电路简单,元件较少,无需添加铁心复磁电路,具有高电压增益和高效率.介绍了该电源的3种工作模式,分析了电源的工作原理,得出了电压增益公式和电源变压器的设计方法.最后进行了电路仿真和实验,设计的实验电源功率为30W,输出电压为1.5kV,效率高达92%;实验结果符合仿真结果,证明该电路是一种很好的高压电源拓扑形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应用于逆变器内部,为逆变器提供直流电的应用场合设计了一款多输出反激式开关电源。该电源有三路输出端,分别为+12、-12和+5 V输出端。为使输出电压更为稳定,系统响应速度更块、抗干扰能力更强,设计了反激式开关电源基于电流型控制方式的双闭环反馈回路和零点-极点补偿网络。该开关电源电路主要有以下各部分组成:主电路、控制电路还有采样电路。PWM控制电路采用UC3844芯片,采样电路由PC817与TL431组成。经仿真验证,所设计的反激式开关电源输出精度高,且输出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6.
基于UC3842的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以UC3842芯片为核心的反激式开关电源,比较了正激和反激的不同,分析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UC3842在反激电路中用于输出直接反馈的用法,提出了一种并联整流二极管用于减小尖峰电压的方法,并通过实验结果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7.
交错并联双管反激DC/DC变流器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传统反激电路的一些不足,将交错并联技术用于双管反激电路中,具有工作频率高,输出纹波小,功率等级高等优点。本文分析了两路交错并联双管反激变流器的工作模式,采用开关平均法建立了电流断续模式(DCM)下的变流器小信号模型。详细论述了采用电流峰值控制和光耦隔离系统时,其反馈补偿回路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一台100W实验样机,验证了工作模式分析和参数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双向反激拓扑的单级逆变器,并对该电路拓扑的工作原理、控制策略和关键电路参数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该拓扑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双向反激变换器构成,两个双向变换器输入并联、输出串联,负载与两个双向变换器的输出端连接,从而组成一种单级逆变器。该逆变器具有单级功率变换、结构简洁、双向功率流和可靠性高等特点。实验充分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单级逆变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传统反激变换器基础上,引入三电平技术,并针对传统反激三电平DC-DC变换器电源两端并联的分压电容不均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交错并联反激式三电平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具有电路拓扑简洁,输出只需电容滤波,减小输出滤波器,提高了变换器功率密度等优点。深入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推导了其输入输出关系,和传统的反激两电平变换器相比,可以得出该并联交错三电平反激变换器能减小输出电容,降低功率开关管电压应力等结论。最后设计了闭环控制策略,并基于saber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了该拓扑的正确性和输出电容小、功率开关管电压应力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和变换电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正-反激组合式变换器作为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参数设计要求和控制方案,着重讨论了减小输出端二次纹波电压的方法,并用PSIM仿真软件作出了仿真波形,给出了1kW40kHz的实验电路波形,其输入端功率因数可达0.95左右,验证了该方案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UC3844的开关电源驱动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湖  黄泳均  张立伟 《电气技术》2008,(5):69-71,80
探讨了单端反激式变换器的基本原理,介绍了一种基于UC3844的开关电源驱动电路设计,给出了具体的电路分析,利用Multisim7进行了仿真,最后给出了实验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12.
高频开关电源单端反激变压器的原理与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小功率电源的设计,详细介绍了单端反激变压器中连续电流模式(ContinuousCurrentMode,CCM)和断续电流模式(DiscontinuousCurrentMode,DCM)下变压器的工作原理,论述了采用面积乘积法(AwAe)设计反激式主功率变压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庆武  陈菁  雷立 《电源技术应用》2011,(12):40-40,41,42
设计了一种实用的交流/直流并行供电的智能电度表用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模块。它具有体积小,电路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反激变流器小信号模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反激变流器补偿控制方法,分析基于UC3842的反激式开关电源用于输出直接反馈的可行性.该法较之传统控制方法,具有动态响应快、闭环增益高、稳定性好、电压纹波小、负载调整率低、电压调整率低的优点,并且得到了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15.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优化高频变压器的磁芯功率损耗和绕组功率损耗为目标,以单端反激式变压器为例建立了高频变压器的总功率损耗计算模型。在该功率损耗计算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从系统角度设计DC-DC变换器的方法,采用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高频DC-DC变换器的优化设计方法,得到了设计参数的最优取值。利用优化设计方法设计了高频DC-DC变换器印制板电路,实验验证了优化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张磊  周静  南洋 《电气技术》2009,(3):45-47
文章介绍了松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结构,并对其进行磁路模型分析,得出影响效率的关键参数。然后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软件对EI松耦合变压器进行仿真,得出效率和这些参数的关系曲线。最后搭建了EI型松耦合变压器系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了仿真和磁路数学模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用作高频 UPS的辅助电源的电路,分析了其工作原理、给出了主要参数设计方法及相关的实验结果,该辅助电源采用了电流型控制器 UC3845构成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其核心部件是高频变压器的设计.该辅助电源的电路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的电压型PWM单反馈支路控制多路输出开关电源存在的非反馈支路调节性能差,以及输出支路之间存在交叉影响的问题,采用反激式变换器实现单输入三输出电压,同时引用电压型分时复用控制方法,从而得到稳定可靠的5V、15V、24V三个输出电压等级。详细介绍了主功率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在DCM(电流不连续模式)下反激变换器三种工作状态的交流小信号动态特性,进而建立了控制对象的开环传递函数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可知,其低频段斜率为0dB/dec,不能实现无静差;高频段斜率为-20dB/dec,抗干扰能力差。基于此,在电压型控制回路中增加一个单极点—单零点补偿网络后,低频段斜率提高到-20dB/dec,高频段斜率提高到-40dB/dec,从而改善了系统输出性能。最后通过MATLAB软件搭建了分时复用控制多路输出开关电源的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仿真分析可知针对此拓扑电路结构所采用的电压型分时复用控制方法能够得到稳定的、可靠的和调节性能较好的三路输出直流电压。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的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案。首先建立了基于电导增量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和基于主动频率偏移法的孤岛效应检测数学仿真模型,然后以STM32为核心处理器,采用锁相环技术与电网电压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策略,结合BUCK充电控制电路、交错反激变换电路、全桥逆变电路、信号适配电路和信号检测电路,实现了样机设计。测试结果表明:样机运行稳定、可靠,谐波含量THD和孤岛检测耗时均在相关标准要求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In the multi‐output primary side‐regulated (PSR) flyback converters, cross‐regulation effect denotes the phenomenon that change of load current in either one of the outputs would lead to the output voltage variations in other output terminals. Because the PSR flyback converters are frequently used to provide power supplies in a power system, the steady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may be affected. Based on an improved Cantilever model, this paper proposes a thorough analysis on the cross‐regulation effect in the PSR flyback converter.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output windings and the topology of the output terminal would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ross‐regulation effect. Moreover, a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has been derived to calculate the relationship, in the time domain, between the voltages of the output windings in the PSR flyback converter. In th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the leakage inductances in the improved cantilever model are lumped into a matrix R ′. Hence, the winding method and the geometry of the transformer can be optimized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the multi‐output voltages in the PSR flyback converter. A 10‐W PSR flyback prototype with three output terminals is built.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given to validate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