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脉状矿床开采中,留矿法是使用最广泛的采矿法.但是用留矿法开采倾角为45°~65°的矿脉,在技术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放矿困难,矿石损失大.中南矿冶学院与石人嶂钨矿合作,对用振动出矿留矿法开采45°~65°倾角的矿脉的可行性进行了室内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对倾角在50°以上的单脉,采用振动出矿留矿法开采,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因为振动出矿是一种部分借助重力势能的强制出矿方式,振动出矿机产生的振动以波的形式在松散矿石中传播,使受振矿石相互移动、活化,减少了受振矿石在出矿口上组拱的几率,从而降  相似文献   

2.
介绍静态留矿采矿法在二道沟金矿的应用情况,解决了软岩矿体的采矿问题,静态留矿采矿法是结合普通留矿法和削壁充填法的特点,总结出的一套新的采矿方法。静态留矿法选取了普通留矿法的回采工艺简单、采矿效率高的特点,同时也选取了削壁充填法架设溜矿井,矿石由溜矿井放出的特点;静态留矿法采用普通留矿法的采准工艺,只是在漏斗上架设溜矿井,回采过程中,矿石由溜矿井放出,也可采用间隔漏斗架设溜矿井。平场时,矿石由架设溜矿井的漏斗放出,未架设溜矿井的漏斗在回采过程中不放矿,回采结束后再统一放矿,架设溜矿井的漏斗回采结束后,放净溜井内的矿石后,炸开溜井的隔板,使溜井之间的矿石流到漏斗内,再放矿。回采过程中,留矿堆处于静止状态,能够对上下盘的软岩层起到良好的支护作用,保证采场正常上采。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探讨留矿法采场放矿时矿石损失率,即残留采场中的矿石数量及其品位。为此进行了两个矿山的现场调查,取样分析,矿石块度及湿度测定等工作,从而制做了三种弯度、五种采幅、九种倾角的放矿试验模型。通过试验,获得了各种采幅下、各种采场倾角的放矿损失量、损失率。同时测出了采场中残留矿石的分布规律、形态及其数量和品位。并根据放矿试验结果及图象,推导出一种适合留矿法放矿损失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自然崩落法放矿基本上都是在覆盖岩层下进行的。在放矿过程中,覆盖岩层废石会混杂在崩落矿石中从放矿漏斗一起放出,造成放出矿石贫化。经研究表明,覆盖岩层下放出矿石贫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放矿高度到达矿岩接触面而引起的接触面上贫化;另外就是覆盖层中细小废石颗粒的渗透作用引起的矿岩提前贫化。从实验的角度出发,结合崩落矿岩散体性质及流动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矿石颗粒组成和废石颗粒组成,对覆盖岩层下放矿进行室内实验,探明崩落矿岩块度非均匀性对放矿贫化的影响,对放矿控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离散元理论和PFC3D程序构建放矿模型,探究多放矿口条件下崩落矿岩流动特性,实现多放矿口条件下放出体及矿石残留体形态变化过程的可视化.同时,将模拟结果与已有研究结论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基于PFC程序的放矿模型在崩落矿岩流动特性研究中的可靠性.放矿PFC模拟结果表明,多放矿口条件下放出体形态会因各放矿口间的相互影响而产生交错、缺失等程度的不同变异,并不是一个规则的椭球体.在单一放矿口和多放矿口条件下,放出体高度的变化趋势均可概括为两个阶段:在放矿初始阶段,放出体高度呈指数形式快速增加,随放矿量的增加,其增长率逐渐减小;随后,放出体高度将随放矿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长的趋势.矿石损失率随放矿口尺寸及崩落矿石层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放矿口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当相邻放矿口间产生相互影响时,平面放矿方式与立面放矿方式相比,其矿石残留量更小,且崩落矿岩接触面呈近似水平状态下降.   相似文献   

6.
五龙金矿是以留矿法开采为主的矿山,该方法在大量放矿过程中,随着矿石的回收,逐渐开始混入废石,从而使放出矿石的品位逐渐下降,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黄金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确定一个截止品位(或叫作极限品位),当到达这个品位时,应停止放矿,否则企业将出现亏损。为了给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经济评价方法,对放矿截止品位的确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留矿采矿法     
一、概述留矿采矿法与其它方法不同的地方,在于进行留矿法时,有颇大一部分采出的矿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存在采矿场上——留仓内(见第一图)在每次矿石崩落以后,按时放出一部分矿石,使采下的矿石面与掌子顶板之间的空间适于采矿工作的进行。留矿采矿法是一种具有高度效率的采矿法。关于留矿法的能否采用问题应该给予莫大的注意。采用  相似文献   

8.
放矿是地下开采矿山一项非常重要的生产工艺,对矿山的贫化、损失两大指标会产生直接影响。采矿界也一直很重视对放矿理论的研究。本文提出一种在振动放矿系统下,能有效降低贫化损失的方法--集中强化放矿。这种放矿是以放矿理论为依据,科学地运用放出矿石的移动规律来布置放矿口,从而达到减少贫化,提高放矿机效率、简化放矿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采矿场崩落下来的矿石,无论从采矿场底部的放矿漏斗直接装入矿车还是流入电耙巷道,也无论从回采进路的端部放出还是从各种溜井底部的漏斗闸门放出,都是借助矿石的自重自溜放出。即重力自溜放矿。重力自溜放矿是传统的放矿工艺,放矿时常出现“卡斗”“悬拱”,劳动强度大,材料消耗多,放矿能力小,特别是对粘性矿石常常放不下来等一系列严重缺  相似文献   

10.
1 概述矿块崩落法放矿的特点,包括两个不同放矿阶段的控制原理,即崩落下面放矿和覆盖岩下放矿。前者处于空场状态下放矿的纯矿石回收阶段,这时的放矿主要是控制放矿速度与崩落速度相匹配;覆盖岩下放矿,主要研究覆盖岩下放矿时矿岩移动规律,这方面结合中条山铜矿峪矿矿体赋存条件,进行了放矿模拟试验,其研究内容: 1.崩落矿岩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测定  相似文献   

11.
聂泳 《白银科技》1996,(1):70-73
地板振动放矿机振动放矿时,矿石在重力场和振动场的共同作用下,成平稳的连续的矿流放出,避免了卡块、结拱、堆滞和跑矿现象,是溜井控制放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鲁中冶金矿山公司小官庄铁矿放矿截止品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当次放出矿石收支平衡方法,利用小官庄矿2002年经济指标,从立足于小官庄矿和矿山公司两个角度。分别计算了小官庄矿经济合理的放矿截止品位。据此计算了截止放矿时的矿岩比。为小官庄矿放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开采急倾斜薄矿脉主要是用留矿法。这种采矿法的最大优点是采准系统和回采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低。但主要缺点是矿石贫化大,达到70%~80%;坑木消耗量大,一个采用木材支护顺路天井和用木漏斗放矿的长50米的采场,木材消耗量通常在20米~3以上;矿脉倾角要求不小于60~65度,并且矿石不能有结块性,否则放矿不顺利,甚至有大量矿石放不出来而造成损失。为了解决矿石贫化大的问题,有些矿山,如大吉山钨矿、昼眉坳钨矿等,曾经想用削壁充填采矿法取代一部分留矿法,但试验都失败了。原因是削壁充填采矿法工艺太  相似文献   

14.
王家齐  李明福 《黄金》1991,12(7):28-29
留矿采矿法广泛用来开采矿石和围岩稳固的急倾斜薄和极薄矿脉,在采矿强度、矿房日产能力、劳动生产率、采矿成本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可用于这种矿脉的采矿方法。其主要缺点是,矿房中采矿每个循环只放出三分之一的矿石,其余三分之二的矿石要暂时留在采场作为继续上采的工作台,待矿房全部采完才能大量放矿,把矿石放完,因而,积压了大量矿石,影响资金周转和选厂的供矿。往往由于急需资金周转或因选厂供矿不  相似文献   

15.
底部放矿的放出漏斗与放出体方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底部放矿的崩落法在国内外金属矿山地下采矿中应用广泛.研究底部放矿理论可为设计改进采场结构、出矿工艺和出矿作业提供理论支持。本文系统地考虑二次松散的影响,推导出了放出漏斗和放出体方程,并分析了方程中各参数对放出体形态的影响,该方程与试验数据拟合程度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省目前地下金属矿山按矿石产量计留矿法比重约占70%左右,其中根据矿床赋存特点和具体开采条件而采用变形留矿法的矿山亦为数不少。宏观来看,“标准的”与“变形的”留矿法方案虽然都在某种特殊条件下解决了若干实际问题而有可取之处,但有一个实际问题迄今未被人们重视。留矿法采下矿石,不论矿块底部结构形式如何,大量放矿结束后总有若干数量矿石残留于底柱之上。这些残矿损失数量不清,价值未计,长期以来一直划作永久损失。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矿石回收率是撰写本文宗旨。  相似文献   

17.
同步充填留矿法因柔性隔离层的存在,其散体矿岩流动规律突破传统放矿理论的描述范围,因此开展柔性隔离层下单漏斗散体矿岩流动规律研究对于丰富放矿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相似原理建立物理试验模型,以标记颗粒刻画出放出体和松动体形态,采用高清摄像机记录试验基础数据.基于试验数据,对柔性隔离层下单漏斗放矿放出体、松动体、空腔等演化规律进行分析.最高层位矿石未放出前,放出体呈完整封闭的近似椭球体形态;放出后,放出体呈现为陀螺体.最高层位矿石产生沉降前,松动体为完整封闭的近似椭球体形态;产生沉降后,松动体形态整体上呈喇叭状,喇叭状松动体上部为指数曲线,下部为近似部分椭球体.空腔在最高层位矿石产生沉降瞬间开始形成;隔离层边界与矿石层边界相切于空腔边界,切角随着隔离层下降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至散体自然安息角后保持不变,切点位置随着隔离层下沉由中间逐渐向两侧发展至放矿终止.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端部放矿中放出体形态,获得大结构参数下最优的崩矿步距,基于颗粒元理论和PFC3D程序,构建具有矿石散体细观力学性质的放矿模型.通过已有研究结论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基于PFC程序的放矿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开展18 m×20 m结构参数下不同端壁倾角崩矿步距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倾角端壁条件下放出体形态不完整,并不是一个规则的椭球体.当放矿量相同时,放出体高度随端壁倾角的减小而增大,放出体整体形态也随之越来越"瘦长".在无限边界和不同倾角端壁条件下,放出体高度的变化趋势均可概括为两个阶段:在放矿初始阶段,放出体高度呈指数形式快速增加,随放矿量的增加,其增长率逐渐减小;随后,放出体高度将随放矿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长的趋势.建议在18 m×20m结构参数下采用85°-90°的端壁倾角,4.8 m的崩矿步距.   相似文献   

19.
杨玉林  李国增 《黄金》1993,14(12):16-18
内蒙红花沟金矿始建于1958年,建矿初期,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急倾斜极薄矿脉金矿床.浅孔留矿法的主要优点是工艺简单、便于管理,产量易于控制.但其缺点是矿石损失贫化大,资源利用率低.由于损失贫化较大,致使大量存窿矿石难以放出而残存在采空区内,形成了特有的浅孔留矿法残存“松散矿石体”(以下简称松散矿石体).1979年以后,矿山在改革采矿方法、大幅度降低采矿损失贫化的同时,面对地质资源短缺的现状,为了充分利用黄金资源,对“松散矿石体”的采矿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一种适合于急倾斜极薄矿脉”松散矿石体”的采矿方法,即“脉外天井分层切割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云锡老厂锡矿五号矿体土状氧化矿的放矿模拟试验。对放出体的偏心率与放矿层厚度及放矿口直径之比的关系、偏心率与粉矿含量的关系以及松散体系数对偏心率的影响等进行了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