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深井螺杆泵采油工艺的精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中深螺杆泵井的管理水平,在对检泵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存在的问题及螺杆泵井杆柱受力的基本规律,对螺杆泵井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现场管理等各环节制定出相应对策,进一步提高了工艺水平和现场管理水平,为延长检泵周期,降低维护性费用奠定了基础.通过对螺杆泵各项管理措施的完善,把螺杆泵井的管理模式由单纯的经验型转化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提高螺杆泵采油工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螺杆泵油管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正旭  赵伟 《石油机械》2006,34(7):44-45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螺杆泵采油易发生油管脱扣现象,为此研制了一种螺杆泵油管锚。这种螺杆泵油管锚在生产时可自动坐卡防止油管旋转脱扣,螺杆泵停止工作时能自动回收解卡,且具有无密封件、不受温度的影响、使用可靠等特点。200多井次的现场应用表明,螺杆泵油管锚能有效地锚定管柱,解决了螺杆泵采油易发生油管脱扣的难题,平均检泵周期延长到1a以上。  相似文献   

3.
螺杆泵作为一种新的举升方式具有其它抽汲设备不能替代的优越性。但随着螺杆泵在油田的用量逐渐增多,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偏磨问题比较突出,由偏磨导致杆断、管漏已成为影响螺杆泵检泵周期的主要因素。目前喇嘛甸油田共有371口螺杆泵井,三年来共检泵214井次,由于偏磨造成杆断或管漏检泵98井次,占检泵井总数的45.79%。因此,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防治偏磨措施,延长螺杆泵井检泵周期,以便更好地发挥螺杆泵井优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游梁式抽油机-有杆泵采油方式在低渗透油藏部分区块定向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油井免修期短、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在6口低渗透油藏定向油井应用了螺杆泵采油工艺,现场运行效果表明,螺杆泵采油工艺可有效的延长油井的检泵周期及提高泵效,为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定向井采油提供一种新的举升方式。  相似文献   

5.
螺杆泵采油工艺在二连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螺杆泵采油工艺水平,结合二连油田实际情况,通过逐步完善优化设计技术、测试诊断技术及相关配套工艺,进一步提高了螺杆泵采油工艺的适应性;并通过测试分析,总结出扭矩与动液面、转速、含水、泵型、盘根盒松紧程度等生产参数的基本规律,以指导现场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工艺和现场管理水平,为扩大螺杆泵井应用规模,延长检泵周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变频器在地面驱动螺杆泵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地面驱动螺杆泵抽油杆断、脱频繁及单井提液调整参数难以控制等问题,开发了螺杆泵井的变频调速装置及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准确、实时地监控螺杆泵井的扭矩、转速等工况参数,并对螺杆泵井实施变频调速和自动控制。该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螺杆泵井的管理水平,有效地减缓了抽油杆的频繁断、脱问题,延长了螺杆泵井的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7.
常规管式井下采油螺杆泵现场检泵作业周期长,且作业过程中存在油管和抽油杆的损坏风险,为此而研制了新型杆式螺杆泵。该泵综合了螺杆泵与杆式柱塞泵的结构特点,起下井作业方便,可以实现快速而经济的检泵和换泵作业,作业时只需起出抽油杆柱即可,可以缩短检泵时间,避免起下油管对其的损伤,降低油田的作业成本。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新型杆式螺杆泵操作和维护简便,综合效果明显,与同规格的管式螺杆泵相比,其工作电流降低约30%,泵效提高近20%,检泵周期也延长1倍多,换泵作业时间及作业成本均降低13左右。  相似文献   

8.
机械采油新进展(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导有杆泵、螺杆泵、水力泵、气举和柱塞举升及其它有关机械采油装备的新进展。有杆泵采油方面:研制成功了一种折叠式游梁抽油机;一种调节和监控抽油杆柱的液压缸;一种新型玻璃钢抽油杆;一种边远井有杆泵控制器;一种综合试井系统和一种通信软件包。一年来,美国对螺杆泵、水力泵、气举和柱 升等机械采油工艺的技术进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研制成功了螺杆泵井自动分析/控制器和螺杆泵定子温度监控器;水力泵的找性油管  相似文献   

9.
针对扶余油田螺杆泵井诊断困难的问题,开发了应用电参数进行螺杆泵工况诊断的技术,在扶余采油厂192口井进行现场应用,成功解决了螺杆泵井泵漏、管漏难以区分等问题。该研究对螺杆泵采油技术的普及推广、螺杆泵井生产最佳工况的掌握、提高系统效率、延长油井免修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谈螺杆泵采油井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螺杆泵的工作特性,找出螺杆泵采油井的高效工作区,以此为基础对螺杆泵采油井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泵深的合理选择,泵型的优化优选,尾深的合理设计,使泵的工作点落在螺杆泵工作特性曲线的高效区,然后将油井的供液能力曲线与泵的工作特性曲线相对照,在螺杆泵试运行期间对生产参数进一步优化调整,使泵的工作点最大限度地趋近系统效率量高点。实践证明:螺杆泵采油的优化设计不但可提高整个系统的系统效率,而且可使螺杆泵与采油井之间达到合理匹配,有利于提高油井产能,延长油井的免修期。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面驱动螺杆泵抽油杆断、脱频繁,单井提液调参难以控制等问题,开发了螺杆泵井的变频调速装置及自动控制系统,该技术准确,实时地监控螺杆泵井的扭矩,转速等工况参数,并对螺杆泵井实施变频调速,自动控制以及科学合理的调参,该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螺杆泵井的管理水平,有效地减缓了抽油杆的频繁断,脱问题,延长了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12.
变频调速地面驱动螺杆泵稠油开采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地面驱动螺杆泵抽油杆断、脱频繁,单井提液调参难以控制等问题,开发了螺杆泵井的变频调速装置及自动控制系统。该技术准确、实时地监控螺杆泵井的扭矩,转速等工况参数,并对螺杆泵井实施变频调速,自动控制从科学合理的调参。该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螺杆泵井的管理水平,有效的减缓了抽油杆的频繁断,脱问题,延长了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13.
青海油田难采储量占很大一部分,动用程度低,地层出砂、结蜡,严重制约油井正常生产,导致油井检泵周期短、油井产量低、开发成本高.通过这几年的努力,螺杆泵采油工艺技术在青海油田得到推广应用,并且不断成熟完善.螺杆泵采油井能耗规律也得到认识,提高螺杆泵采油井系统效率方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PCM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在玉门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玉门油田已开发多年,泵挂深度已达2 800 m,原油物性变差、粘度增大、含砂量大,造成杆式泵频繁检泵。国产螺杆泵的最大扬程仅为1 800 m,因此在915井试用法国PCM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成功解决了部分抽油机井难开采的问题,该井是目前国内最深的螺杆泵采油生产井之一,为深井开采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对比螺杆泵采油方式的优势,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弊端,即常规螺杆泵井的检泵作业仍需要起下油 管才可完成,施工工序复杂,较高的作业维护费用成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大障碍。针对这一问题,开发 了可锚定在油管中的插入式螺杆泵,介绍了它的结构优势及工作方式。这种新型泵的应用能够简化检泵 工序,节约一次起下管柱的作业费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原有隔水采油工艺存在隔采周期短、检泵时水层倒灌污染油层、多次隔采后坐封难度大等问题的分析,对井下工具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了长寿命防倒灌隔水采油技术系列,以适应不同井况的套损井。现场试验应用表明,长寿命防倒灌隔水采油工艺技术可达到一次坐封封隔器、多次检泵的目的,且有效延长了隔水采油周期,为类似套损井隔水采油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低产采油井,对造成检泵周期缩短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三个方面对有效延长检泵周期的对策进行阐述介绍,旨在为实现采油井稳定生产的目标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南堡油田采油二区电泵井总井数30口,其中电缆绝缘值低或者无绝缘的风险井18口,占电泵总井数的60%.这些井均启泵正常生产,日产油350 t,随时都有停泵躺井的风险.为了防止这些高危电泵井躺井影响产量,针对这些高危电泵井加强了精细化管理,结合油井实际的生产状况,及时分析电流、压力、液面、泵工况、清蜡、加药等现场资料,摸索制定出高危潜油电泵井的现场管理方法,延长了油井的检泵周期.截至2011年10月底,18口高危电泵井累计延长检泵周期2 228 d,平均单井检泵周期增加124 d,累计增油390 t,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利用模糊控制技术设计的单片机模糊地面驱动螺杆泵扭矩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策略和实现方法。该系统具有较完善的自诊断功能,与模拟控制方式相比,具有性能好、可靠性高、控制灵活等特点。该技术运用在螺杆泵抽油光杆扭矩控制上延长螺杆泵检泵周期,提高了油井产量和螺杆泵井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螺杆泵采油工艺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华东分公司小油田30年来一直从事油气滚动勘探开发,采油工艺技术应用比较落后,2004在高含蜡井成功地应用了螺杆泵采油工艺新技术。在概括螺杆泵采油系统特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在苏205B高含蜡井和北汉庄油田稠油井的应用。应用螺杆泵采油,既降本增效,又提高了原油产量。2005年在完善其配套工艺技术的同时,不仅扩大了生产井的应用范围,也延长了油井修井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