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靖安油田是长庆石油勘探局“九五”期间重点开发的低渗透油田,油藏埋深较安塞油田平均深600m,开发建设条件差,为了实现靖安油田的高效益开发建设,文中详细介绍了在安塞油田成功开发的基础上,完善、发展了转油装置、增压装置、多井单管集输工艺以及树枝状串管注水工艺,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建设投资,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安塞油田开发建设实践与长庆低渗透油田地面建设规划胡文瑞长庆石油勘探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甘肃庆阳745100主题词低渗透油气藏,油田开发,油田建设,开发研究,开发效果开发建设概况1 油田环境与地质特征安塞油田是一个特低渗透的整装大油田。位于革命圣地延安附...  相似文献   

3.
靖安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继安塞油田之后的又一整装特低渗透三叠系油藏。在总结安塞油田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油藏特点进行了井组注水试验,水平井开发,注气试验,矩形井网和CO2压裂等开发试验,逐渐完善了适合该油藏特点的高效开发技术,实现了油田的高效开发,使地层能量较快恢复,油井大面积见效。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普遍较差,为了更好地开发,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阐述了首次开发安塞低渗透浅油层油田的成功经验,总结、提出了低渗透浅油层油田开发的技术思路、技术措施及取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石油规划设计》1995,6(2):14-14,26
安塞特低渗透油田地面建设模式长庆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甘肃庆阳745100主题词低渗透油气藏,油田地面工程,油田建设,开发方案,模式探索试验的王窑模式根据安塞特低渗透油田的实际,安塞王窑作为一个试验开发区,产能建设的思路介于马岭和延长之间。1王窑模...  相似文献   

6.
安塞油田反九点面积注水开发调控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塞油田由于储层裂缝的存在,难于建立较为精细的地质模型。本文通过建立裂缝概念模型,对安塞油田普遍采用的不规则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取其1/8和1/4单元,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结合生产动态特征,对各阶段调控措施进行评估,提出反九点面积注水开发的调控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7.
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安塞特低渗透油田水平井开发井方式,针对安塞油田储层特征,设计了四类21种井网进行开发指标分析,筛选出3种最佳的井风及其与人工压裂裂缝区配方案,并讨论了井距、水平段长、压裂缝长度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通过计算,对比、分析、试图形成一套正确的水平井开发井网设计的油藏工程观点。  相似文献   

8.
采收率是油田开发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它主要取决于驱油效率和波及体积的高低。在油层驱动方式一定的条件下,驱油效率不会发生变化,而波及体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受油藏地质特征开采技术条件因素影响,往往达到应有的效果,成为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采收率的基本因素,研究残油的形成信分布特征,提出提高安塞油田采收率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安塞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经过20多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矛盾也日益突出,主要存在油井见水后产量递减快、储层天然微裂缝发育、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套损及水淹关井逐年增多等问题。结合安塞油田多年开发实践效果,在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了井网调整、重复压裂、堵水调驱、套损井治理工艺技术研究,形成了安塞油田中高含水期剩余油有效动用技术。该技术在安塞油田推广应用1 100余井次,累计增油20余万吨,采收率提高了1.8%,油藏整体开发形势较好。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安塞油田四大区块已表现出的注水开发矛盾;分析了针对注水开发采取的措施和产生的效果;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注水开发三大矛盾的措施措施方向。  相似文献   

11.
安塞油田坪桥区注气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坪桥区属特低渗透油田,自然产能低,需人工压裂后投产,开发好这类油田难度极大。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手段,建立了具有人工裂缝和不稳定钙质夹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充分体现于油藏数值模拟模型中,同时考虑了人工裂缝对注气开发的影响和注气的风险性,比较符合实际;油藏数值模拟使用全组分模型,对不同开发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和对比,对油田实际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石油规划设计》1995,6(2):8-10
“三从一新”原则在安塞油田地面工程的实践长庆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甘肃庆阳745100主题词低渗透油气藏,油田地面工程,开发方针,开发设计,综合效益,开发效果“三从一新”,即“从简、从省、从快,适用新技术”,是开发建设安塞特低渗透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  相似文献   

13.
特低渗透油田裂缝发育区剩余油分布及调整技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安塞油田为特低渗透油田,局部裂缝较发育,注水开发后部分油井含水上升快,而周围存在较大范围的低产低效井,降低了注水波及系数,影响油田开发效果。通过研究裂缝发育区水驱油特征并认识其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挖潜裂缝发育区( 块) 剩余油的调整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地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研究过程中,应用微观砂岩模型观察双重孔隙介质模型的水驱油方式,结合裂缝发育区典型井组动态反映、沿裂缝注水试验及检查井的结果,确定安塞油田裂缝发育区水驱油方式主要为裂缝部分基质孔隙驱油,其结果是剩余油大量分布在裂缝侧向,并且主要受油层物性、裂缝发育程度及井网部署方式的控制。提出与裂缝垂直距离约120m 加密调整是安塞油田裂缝发育区目前有效的调整方向。图1 表2 参1( 熊维亮摘)  相似文献   

14.
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主要做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鄂尔多斯盆地目前发现的两个整装特低渗油田-安塞、靖安油田长6油层的地质特点及开发实践,以油藏工程方面的内容为主,总结、提出了特低渗油田开发的主要做法,即开展油藏早期评价,优选富集区;深化油藏描述,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加强开发试验,优化方案设计;井网系统与裂缝合理匹配,整体开发压裂;早期注水开发;适时调整注采比,建立有效压力系统;开展不稳定注水,裂缝侧向合理加密调整,局部扩边挖潜;以及调剖堵水  相似文献   

15.
安塞油田重复压裂技术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雷群  宋振云  吴增智 《钻采工艺》1999,22(5):26-28,36
安塞油田随着开发时间推进,老井出现低液面,低面,低流和采 指数下降,综合含水上升,产量递减率增大,裂缝主向油井与侧向油井矸力差异大等日益突出的矛盾,这直接影响油田开发效益和最终要收率,对油田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安塞油田老井低液面、低流压、采液和采油指数下降、综合含水上升、产量递减率增大、裂缝主向油井与侧向油井压力差异大等生产特征,就如何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和最终采收率,分析了安塞油田重复压裂改造工艺和压裂效果及影响油井产量降低的各种因素。找出了油井重复压裂改造工艺技术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低渗油层重复压裂措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安塞油田储层渗透率低、地层吸水能力差的特征,以及地面复杂地理情况,通过不断研究、试验,形成了满足安塞特低渗透油田开发需要的适宜配套注水工艺技术。在注水调配、水质处理、地面工艺、投注技术和注水井增注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石油规划设计》1995,6(2):11-13
安塞特低渗透油田地面建设“单、短、简、小、串”配套工艺长庆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甘肃庆阳745100主题词低渗透油气藏,油田地面工程,工艺设计,工艺流程,工艺设备安塞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既无法采用马岭油田的建设模式,也不同于延长油矿的单井采油。既要降低...  相似文献   

19.
安塞油田是低压、低渗油田、主要产层为三叠系工组长6油层,普遍无自自然产能,针对这一特性,将该油田作为保护油层,防止污染的试验区,从长6油层沉积特征入手,通过多种分析试验,研究了油层的集集空间、孔隙结构、敏感性特征,分析了油层污染的地质因素及伤害机理,为保护油层提供了必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油田压裂开发的新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乔新  闫锐 《测井技术》1994,18(1):39-43
乔新,闫锐,王泰.低渗透油田压裂开发的新方案测井技术,1994,18(l);39~43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裂缝。本文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对地质构造、沉积环境、裂缝、地应力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根据本地区油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设计往采井网,为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提供了依据,在实际生产中提高了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