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构建城市海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通过优化绿地景观格局以提升城市整体滞蓄能力的方式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沈阳市三环内建成区为研究范围,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城区、场地2个研究尺度的绿地景观格局进行评价,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2个研究尺度的绿地景观格局与内涝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城市园林绿地滞尘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雾霾天气频发,绿地的滞尘作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过综述城市园林绿地植物滞尘作用的机理、植物个体和群落的滞尘能力以及绿地滞尘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植物滞尘机理的多学科综合应用、植物滞尘能力测定技术标准化、植物耐尘抗尘能力以及城市滞尘绿地体系构建等研究方面应是城市园林绿地滞尘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张蕊  蒋白懿 《山西建筑》2012,38(4):143-144
为了解决沈阳市水资源短缺、城市洪涝灾害、生态环境等问题,对雨水收集方式作了分析研究,借鉴国内外雨水收集成功经验,提出沈阳市可采用建下凹式绿地和修建雨水调蓄池为主要雨水收集方式,建下凹式绿地,雨水渗蓄率最大达到43%;修建雨水调蓄池可将原有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截留倍数提高到2以上。  相似文献   

4.
刘骏  沈广哲 《室内设计》2015,(3):116-1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缓解 人多、地少、山地多、耕地少的矛盾,越来越 多的城市将山地开发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 本文针对山地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城市建设 开发用地、城市绿地、耕地、自然环境矛盾 突出的现实状况,在梳理国内外现有相关研 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效能优化为切入点,引 入“生态智慧”的理念及研究方法,探讨了基 于效能优化的山地城市绿地空间研究的目 的、意义及价值,建构了效能优化的山地城 市绿地空间研究的框架,明确了研究的关键 环节,提出以景观生态学的理念,结合城市 空间发展的动态趋势来认识山地城市绿地 的空间特征,系统性、层次性地建立山地城 市绿地效能评价体系,在城市空间的不同尺 度探索山地城市绿地空间效能优化的原则 和策略是山地城市绿地空间效能优化研究 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四川建材》2016,(7):92-94
通过对海绵城市雨水管控的介绍,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分析,引出道路空间、绿地空间雨水渗蓄、净化的重要性,总结出透水设计的原则和适用范围,并根据原则做出道路、绿地相关的透水模式设计。通过透水模式的灵活性、多样性、组合性搭配,从而更有效切实地提高地表粗糙度,方便实现雨水的自然渗蓄与净化,最终达到减缓城市内涝,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恢复生态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相较于城市绿地中的城市广场用地、城市附属绿地、城市防护绿地,城市公园绿地具有较高的雨洪管控潜力,但因现行的城市公园绿地海绵改造建设过程中缺少对选址和时序的考量,造成其雨洪管控能力未能有效发挥.为充分发挥城市公园绿地的雨洪管控能力,研究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公园绿地海绵适...  相似文献   

7.
张丽  刘子奕  麻欣瑶  卢山 《园林》2023,(4):125-134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范围内具有固碳作用的主要生态资源,具有不可或缺的生态价值,在缓解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影响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碳汇效能的关键特征因子,有效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碳汇绩效,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共选取72个样地,对植物群落特征因子(落叶树种占比、平均径级、平均冠幅、平均固碳能力和样地密度)与碳汇效能之间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对植物群落碳汇效能的贡献能力相当;(2)当径级范围在10~20 cm时,平均径级对植物群落碳汇效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平均冠幅对植物群落碳汇效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4)平均固碳能力对植物群落碳汇效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植物群落中高碳汇树种的比例越高,碳汇效能越高;(5)群落密度虽然是实现高碳汇效能的基础条件,对碳汇效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具备高密度,并不一定具备高碳汇效能,低密度植物群落通过合理配置也能具备高碳汇效能。最后提出了城市公园绿地高碳汇植物群落优化设计策略,以期为后续城市公园绿地碳汇能力的研究和建设提供参考,提升城市绿地碳汇对中国206...  相似文献   

8.
马明新 《园林》2014,(5):54-55
随着沈阳市生态美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2013全运会的召开,大量高质量、高水平的绿地迅速产生,随之而来出现了一个重要问题——绿地管理。绿地养护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维护建设成果的关键。建设和管理如果衔接不好,往往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切实加强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营造低碳式风景园林是目前沈阳市生态园林建设事业面临的一个长期的、非常重要的问题。近年来,沈阳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尝试利用不同手段,建设节约型园林,一些做法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滨谊  吴敏 《中国园林》2012,(10):66-70
将绿地融合于整体城市,探索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功效的发挥与其空间结构、形态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基于绿网的空间构成及“网络效能”体系的构建,提出各效能要素的功效指标;通过对其空间关联的分析并进行形态学转换,进而构建城市绿网空间格局与空间形态的指标体系,以期基于生态学过程以及空间效能的视角引导一种科学务实的规划设计方法,最终构建合理高效的城市以及区域绿化网络,并促进城市空间综合效益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深入认知城市功能空间对绿地格局的作用效应, 是促进绿地与城市空间高效协同发展的基础。基于15min 生活圈尺度单元,利用规划与国土部门土地利用数据,揭示 2004、2012、2017年南京绿地格局特征,重点对城市功能 空间的作用效应进行地理探测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绿地 呈现出极化、扩散、均衡的分布特征与演变趋势;2)交通与 居住功能深刻影响了绿地发展格局,呈强作用、弱带动特点, 水域空间协同可激发绿地增长;3)城市生活服务化转型协同 强化了功能空间与绿地的互作效应,生产功能退化为绿地增长 腾挪了空间。相关规律可望深化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的耦合理 论,为城市空间绿色生态转型发展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深入探测公园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空间耦合模式及影 响因素,是高效协同两者发展、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基础。 结合土地利用、POI等多源数据,借助空间聚类分析、地理 探测器等方法,基于南京主城区街道单元,系统揭示2006、 2012、2017、2020年公园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空间耦合模 式,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的规模增长滞 后于居住用地,古城区格局稳定,主城边缘变化突出;2)公 园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空间聚集趋势波动性减弱,形成高水平耦 合、低水平耦合、公园绿地主导、居住用地主导4种空间耦合 模式;3)空间耦合受自然条件的核心支撑、规划政策的关键导 向、邻里特征的辅助催化作用。相关规律有助于深化公园绿地 与居住用地的空间耦合理论,为城市宜居环境规划与建设提供 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周建东  黄永高 《城市规划》2007,31(10):63-68
通过对滨河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与目前城市滨河绿地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城市滨河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对滨水绿地空间各景观组成要素的处理提出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高强度开发建设如何影响城市绿地的渗蓄效能值得研究,可解决现有研究由于原型观测量不足造成的参数误差,实现城市雨洪韧性管理的科学预测和精准调控.以沈阳市三环内主城区为研究范围,将土壤容重作为因变量,选取不同自变量例如绿地类型、容积率、建设密度、建筑高度、用地开发年限、地形高程、绿化覆盖率、下垫面硬化比例等用地开发强度...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建筑密度越来越大,市民的户外活动空间被压缩。由此,在西方一些国家的城市产生了微绿地这样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生活场所。虽然微绿地产生至今只有短短半个世纪,却对城市景观、城市环境、市民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微绿地是城市开放性空间的新型表达方式,也是城市绿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城市微绿地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通行的重要场所。随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更新和发展,“生态城市”背景下绿地空间的不断建设、与城市居民息息相关的城市微绿地空间的现状和改造对优化居民生活体验意义重大。本文以合肥老城区的微绿地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解析合肥老城区微绿地空间的分布状况、可达性、功能契合度,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合肥未来城市微绿地空间的改进与发展提出建议,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广场、绿地是城市开敞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发利用广场、绿地的地下空间 ,是其自身功能完善、拓展的需要 ,也是综合解决城市各种矛盾的需要。本文探讨了广场、绿地地下空间开发的动因、原则 ,提出了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并对国内外一些成功的实例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根据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功能,即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为导向,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特色城市理论、系统学理论、城市开发策略理论等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构造满足生态功能的生态安全格局、营造满足社会功能的宜人特色场所、布置满足经济功能的过渡提升空间,并由此构建出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基础上,自下而上满足耦合功能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模型。并以宜兴环科新城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为实践案例,探讨了新城区园林绿地系统的建设运营,以期进一步完善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为新城区园林绿地系统健康良好地建设运营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张建林  王琳 《山西建筑》2006,32(19):163-164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城市雨水蓄渗利用的下凹式绿地研究,分析了传统的城市道路断面设计和道路排水系统的优缺点,探讨了城市路面雨水利用的一种新途径,以达到雨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完善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城区铁路廊道两侧的防护绿地长期处于废弃状态,而正在运营的铁路线路为城市储备了大量的防护绿地。在满足隔音、防护功能的前提下,探究铁路廊道绿地为沿线城市空间提供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的潜力和机会。以北京中心城区内京广高速铁路、京广普速铁路两侧绿地为研究对象,以铁路线两侧1 km的城市空间为范围,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建立铁路廊道绿地CES供应的研究框架,包括供应潜力和供应机会两方面。研究认为:1)现存的景观要素可以转化为植物、水体、游憩活动、场地与交通、管理与维护5类,待补充要素主要集中在设施的完善与后期管理与维护方面,提出“识别-转化与补充-供应”的途径;2)研究区内西三环至西五环之间是沿线CES供应机会较高区域,园博园以南区域供应机会一般,研究范围东侧边界至西三环和园博园区域CES供应机会较低。基于以上结果,提出铁路廊道绿地供应CES功能的具体建议。城区铁路廊道绿地CES供应潜力和机会研究是中观尺度下CES功能的空间化研究,其定量化的研究将为沿线交通空间的精细化治理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