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氨水作促凝剂,采用溶胶-凝胶和冷冻干燥法制备HAP/CS/KGM复合支架。HAP在CS作用下呈链状均匀分布在KGM基体中,支架具有适宜的孔隙率、孔径分布和机械性能。XRD分析证实低结晶度HAP和CS间发生了一定的键合作用;FT-IR分析证实KGM分子间及KGM和CS分子间也发生了一定的键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培养表明,HAP/CS/KGM支架相容性好,能够引导定向骨形成。HAP/CS/KGM复合支架的组成和结构特征与人体自然骨非常相似,在骨组织工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透明质酸钠与β-磷酸三钙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化学交联改性,将交联与未交联的HA/β-TCP复合支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研究支架材料调控BMSCs增殖或凋亡的过程,评价线粒体应激信号通路在调控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样品细胞毒性的CCK-8试剂盒测试、细胞黏附实验、细胞Hoechst/PI染色实验、细胞凋亡率的流式细胞仪检测、以及线粒体机制Bax与Bcl-2相关蛋白表达的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交联HA/β-TCP复合支架材料与未交联材料相比,生物相容性更好,能从线粒体机制更有效地抑制细胞凋亡。HA/β-TCP支架材料有望在软骨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魔芋(KGM)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用硝酸铈铵做引友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m)为交联剂,在钠基蒙脱土(MMT)悬浮液中,进行KGM接枝AM的聚合反应,制得KGM—AM—MMT复合材料。探讨了聚合物和单体、粘土、交联剂用量和pH值等因素对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ω(KGM):ω(AM)=1:4,MMT用量为KGM的2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0.5%,交联剂用量为单体质量2.5%,pH为8时,该复合材料具有超强吸水和保水性能,其吸水率达620倍,保水率达97%。  相似文献   

4.
改进粒子沥滤法制备PLA径向梯度多孔支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浇铸/真空挥发/粒子沥滤法制备了径向梯度聚乳酸(PLA)多孔支架材料,对支架孔的形貌、孔径、孔隙率、压缩模量及致孔剂和溶剂残留情况等进行了研究.SEM测试结果表明,支架的孔分布均匀,孔径呈现梯度变化,且孔与孔间具有良好的相互连通性.梯度多孔支架各层的平均孔径在(175±30)-(341±23)μm之间;孔隙率均大于(87.9±1.2)%,结果表明:径向各层的孔径、孔隙率可通过致孔剂用量和粒径进行控制.压缩模量在(1.96±0.24)-(2.40±0.1)MPa之间,致孔剂用量和致孔剂粒径的变化均会导致支架力学性能的变化;TGA测试结果证实支架不存在致孔剂和溶剂残留.  相似文献   

5.
以魔芋葡甘聚糖(KGM)粉末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分子量、水分含量的内在性质和红外辐照温度、时间、强度外部条件为参考因子,考察其与KGM溶胶成膜后力学性能的相关性,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观察膜截面的微观形貌.实验结果表明:经红外处理,KGM膜力学性能的下降百分比与分子量呈明显线性正相关,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较高辐照温度、光强度和较长辐照时间显著破坏膜的力学性能;膜截面的有序完整片层破坏成碎裂小块和多孔结构.合理选择高品质KGM,控制红外辐照条件,可改善KGM膜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壳聚糖/聚乳酸复合超细纤维支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纤维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发现随着复合纤维中聚乳酸含量的增加,纤维的平均直径在增大。对所制得的纤维支架的孔隙率、拉伸性能及亲水性进行了测试。制得的纤维支架在组织工程领域拥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冷冻干燥和纳米合成技术制备生物玻璃和胶原复合支架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弯曲强度测试等分析手段,对复合支架的理化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支架具有多孔结构。在制备过程中,两相间产生了化学键合作用。由此论证了复合支架的孔隙结构可为细胞生长及细胞外基质的产生提供充分的空间。两相间的键合作用对于提高骨支架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力学性能,减弱植入体内后在体液中的膨胀和浸析反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多孔支架材料能为细胞吸附、增殖、分化和最终神经组织的再生提供可靠的环境。因此,采用了一种新的相分离/糖球沥滤复合法制备出聚乳酸(PLA)多孔支架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计算了支架的孔隙率。研究结果表明,此复合法制备的PLA支架具有高孔隙率、宏观孔相互连通、纳米微孔状孔壁结构,由于其多孔连通且孔径大小可控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组织工程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
以聚ε-已内酯(PCL)作有机高聚物基体,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在其溶液中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制备出透明的PCL/SiO2杂化材料。通过SEM观察,证实该材料达到了分子级复合。采用FTIR、XPS技术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证明该类杂化材料中有机、无机组分间存在少量共价键。  相似文献   

10.
以纯化魔芋葡甘聚糖(KGM)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红外光照射时间及温度与KGM粘度的相关性,经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研究表明,红外光对KGM的影响主要源于红外光产生的辐照热,与KGM含水量有一定关系,而与光的强弱没有明显相关性.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56.50℃红外光持续照射40.30h对KGM有很好的干燥效果,且不会破坏KGM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以甲基叔丁基醚(MTBE)和对苯二酚为原料、硫酸为催化剂,合成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DBHQ)。用正交实验分别考察了酚醚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3个因素对DBHQ收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对粗产品的精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合成DBHQ的适宜工艺条件为:酚醚摩尔比为2.1:1,酚酸摩尔比为1:0.1,反应时间为1.5h,反应温度为90℃,分离所用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2。在此条件下,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的质量分数为99%以上,平均收率为60%。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习水地区不同类型水的主要阴阳离子及Sr^2+、ρ(Sr)/ρ(Ca)、ρ(Sr)/ρ(Mg)组成分析,发现水中各种主要离子及TDS含量基岩裂隙水小于岩溶水,pH则相反。地下河出口水的Ca2+、HCO3-、TDS浓度及ρ(Sr)/ρ(Ca)、ρ(Sr)/ρ(Mg)值均位于灰岩水、白云岩水、基岩裂隙水、雨水之间,反映出地下河水是由这4种水混合而成。流经不同岩层的地下水具有不同的Sr^2+、ρ(Sr)/ρ(Ca)、ρ(Sr)/ρ(Mg)值。一般来说,流经砂岩层的基岩裂隙水Sr^2+含量低,而ρ(Sr)/ρ(Ca)、ρ(Sr)/ρ(Mg)值较高,当砂岩中的基岩裂隙水受到灰岩水或煤系地层水补给时,其Sr^2+、ρ(Sr)/ρ(Ca)、ρ(Sr)/ρ(Mg)值均较高;岩溶水补给区ρ(Sr)/ρ(Ca)、ρ(Sr)/ρ(Mg)值低,径流排泄区较高,径流滞缓区最高,且ρ(Sr)/ρ(Ca)、ρ(Sr)/ρ(Mg)值不受环境污染影响,能较好的反映岩溶水的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一缩二乙二醇(DEG)修饰丙醇锆(Zr(OPr)4)的水解-缩聚过程,在乙醇(EtOH)介质中制备ZrO2基溶胶;借助小角X射线散射和激光动态光散射研究胶体微观结构对合成体系组成的依赖性。结果表明,DEG分子可以通过其端羟基与Zr(OPr)4发生亲核取代而形成稳定的配合中间体,有效抑制Zr(OPr)4的水解-缩聚过程,从而在很宽的组成范围内获得稳定的ZrO2基溶胶。此外,在稳定溶胶对应的组成范围内,随DEG引入量减少或反应H2O量增加,胶体粒子数量增大并形成团簇。受胶粒表面未水解的DEG配体残留的影响,胶粒之间通过表面羟基缩合迅速长大的几率很小。  相似文献   

14.
利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PTT-PBT(简称PTBT)共聚酯。采用核磁共振(NMR)和固体^13C-NMR研究了共聚酯的化学组成、序列结构和结晶性能。^1H-NMR和13C-NMR表明:PTBT为无规嵌段聚合物,而且共聚酯链段中PBT链段的实际含量都要小于投料比,可能归因于生成四氢呋喃的副反应消耗了部分丁二醇。共聚酯中各链段的序列长度与其含量成正比,即含量高的组份具有更长的平均序列长度,但PTT序列长度较短,PTT链段比PBT链段更倾向于发生交替反应。固体13C-NMR表明:PTBT共聚酯结晶主要是富集相对应的链段参与完成。  相似文献   

15.
利用原位熔融接枝共混技术制备了一系列完全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皮粉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不同皮粉含量对聚乳酸/皮粉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聚乳酸/皮粉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皮粉含量对聚乳酸/皮粉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机械性能以及结晶行为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硅烷分别对填料皮粉进行活化处理和对基体聚乳酸进行熔融接枝,提高了基体和填料之间的相容性,从而提高聚乳酸/皮粉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尤其是提高其机械性能。当皮粉含量为15pbw(parts by weight)时,聚乳酸/皮粉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ICP-MS对长白山区野生和种植五味子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0.092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87%~4.96%之间,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4.0%~104.5%之间;野生五味子中的微量元素的总量明显高于种植的,并且有害元素铅、砷和镉的含量均低于种植五味子.  相似文献   

17.
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备共混物PBS-PLA以改性PBS的力学与加工性能,并研究了PBS、PLA及PBS-PLA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BS-PLA体系表观黏度随PLA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剪切敏感性随PLA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温度敏感性介于PBS和PLA的之间;黏流活化能随PLA质量分数的变化呈现复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高介电聚偏氟乙烯/聚苯胺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和介电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聚苯胺(PANI)在聚偏氟乙烯(PVDF)基体中分散得比较均匀,当质量分数w(PANI)达到10%时,大部分还是独立分散于PVDF基体中,只形成了少量渗流簇;虽然在PVDF中加入PANI会使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变差,但PANI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当w(PANI)8%时,复合材料在103Hz时的介电常数随PANI的增加而小幅增加;当w(PANI)由8%提高到10%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由8%时的57.7突跃至10%时的1 140。对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来说,当w(PANI)8%时,介电损耗较低,但当w(PANI)由8%提高到10%时,介电损耗从1.07增加至12.2。  相似文献   

19.
以柠檬酸(CA)为助剂,采用共浸渍和程序升温还原的方法制备了不同n(CA)/n(WP)的WP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扫描电镜(SEM)、热重(TG)分析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高压微反评价了催化剂的噻吩加氢脱硫(HDS)性能。结果表明,柠檬酸并没有改变WP的本体结构,但具有阻止WP晶相颗粒生长的作用,并提高了WP催化剂的BET比表面积。加入柠檬酸改变了硝酸根的分解过程,降低了催化剂的起始磷化还原温度和磷化还原过程终结温度,有利于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柠檬酸对WP催化剂噻吩HDS反应有利。Cat-5催化剂具有相对最好的HDS活性,与不加柠檬酸的催化剂相比,其噻吩转化率提高近20.4%。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S)-N,N-二甲基-3-羟基(2-噻吩基)丙胺合成工艺中操作较复杂,产率低的问题,以2-乙酰噻吩、二甲胺盐酸盐、多聚甲醛为起始原料,经曼尼希反应、硼氢化钠还原和S-(+)-扁桃酸拆分合成(S)-N,N-二甲基-3-羟基(2-噻吩基)丙胺.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考察了浓盐酸的用量、投料比、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得到各步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曼尼希反应的最佳投料比为n(2-乙酰噻吩)∶n(浓盐酸的用量)=15∶1,产物收率可达90.6%;还原反应在25℃下,投料比为n(3-二甲胺基-1-(2-噻吩基)-1-丙酮盐酸盐):n(硼氢化钠)=1∶0.55,反应6h时效果最佳;拆分反应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85℃,反应45mim优化后反应的总收率可达60.3%,目标产物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确认.该合成工艺原料便宜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工艺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