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特种胶包括导电胶、导磁胶、点焊胶、厌氧胶和光敏胶等品种.本文重点阐述点焊胶、厌氧胶和光敏胶特性及其有关粘接技术.一、点焊胶点焊胶一般分为先涂后焊点焊胶和先焊后涂点焊胶两大类.由于一般铝合金、点焊  相似文献   

2.
从油箱喷塑固化工艺条件出发,以环氧树脂(EP)和小分子聚酰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两种不同配方的汽车油箱用点焊密封胶。测试了点焊胶在90#汽油和0#柴油中的耐油性和粘接强度,并对三种不同连接接头(胶接、点焊、胶焊)的粘接强度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点焊胶的固化工艺与汽车镀锌板类油箱表面漆层的固化工艺相同,故不必增加点焊胶的固化设备和工序;两种点焊胶具有较好的粘接性能,其T型剥离强度分别为89.0kN/m和92.0kN/m,拉伸剪切强度分别为13.3MPa和12.9MPa;两种点焊胶在90#汽油和0#柴油中浸泡360d后,试样的粘接强度降幅不明显,说明其具有一定程度的耐油性;将两种点焊胶用于汽车油箱的密封中,既具有良好的粘接密封性能,又解决了镀锌板类油箱渗漏油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1前言在汽车制造业,胶接点焊工艺具有点焊部位气密、水密性好,抗锈蚀能力强等特性,因此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由于硫化型点焊密封胶的固化温度在130-180℃之间,所以一般不适合作为大型客车生产的点焊密封剂。YM-1非硫化点焊密封胶是我厂为提高客车产品质量而研制的一种不干粘着型点焊胶,使用这种点焊胶后,不需加热后处理就能达到最佳密封防腐效果。YM-1非硫化型密封胶是以混合树脂为主体材料,加入其他助剂混炼而成的黑色糊状物,分为刮涂与刷涂两种类型,都具有施工方便,气密、水密性好,抗锈蚀能力强、点焊缺陷率低…  相似文献   

4.
闵志刚  吴克志  夏玉华 《粘接》2002,23(6):33-35
以液体丁腈橡胶、液体无规羧基丁腈橡胶、液体端羟基聚丁二烯橡胶为基体树脂,配合潜伏性固化剂、增塑剂、触变改性剂、引发剂、填料等制得单组分汽车用点焊密封胶D-263。该胶不含PVC,点焊时不会放出含氯的有毒气体,具有较好的油面粘附性、触变性、弹性和粘接强度,耐介质性良好。现已替代进口产品,应用在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焊接生产线上。  相似文献   

5.
6、新的胶接技术和胶粘剂并用胶接法是胶接与其它连接法相互配合的技术,其中点焊和胶接相配合的是胶接点焊法;铆接和胶接相配合的是胶接铆接法。这些新的胶接技术特点是由于应力分散,使抗疲劳强度大幅度地提高,同时获得液密、气密的密封效果,而且在胶接过程中不需用固定、加压夹具。这些胶接技术现在正在向金属结构胶接的领域发展,下面介绍  相似文献   

6.
胶接金属结构,比一般连接结构强度高、组件用量少、抗疲劳特性好。因为应力集中明显地减小,它比铆接、焊接以及螺栓连接具有更高的耐久性、可靠性等其它优越性。在很多情况下,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的胶  相似文献   

7.
陈舸 《粘接》2004,25(2):41-44
对飞机制造中的点焊胶接工艺进行了分析;应用工艺能力计算方法和生产关键特性控制的方法进行了工艺统计控制的论证。论证表明可以在点焊胶接件上应用抽样检验。这个论证过程也可以推广到其他的工艺项目上。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数理统计、计算机模拟和人工神经智能等先进方法已引入点焊的质量监控中,如何采用精确的控制方法来监控电阻焊过程,已经成为电阻焊质量监控研究的重点,综述了电阻点焊质量监控的现状和发展,并提出可靠性是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薄钢板粘接点焊结构的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植  李建兵 《粘接》1997,18(6):20-23
对汽车驾驶室底盘前横梁的粘接点焊结构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并与数值分析结果作了比较,它们所反映的规律性是基本相同的。结论是应用粘接点焊新技术的结构在结构强度特别是在应力分布上比点焊结构明显优越。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氯丁橡胶为基体材料,配合邻苯二甲酸二葵酯、银粉、补强填料等助剂,采用行星分散工艺,制备得到广研R型点焊密封胶,对研制的产品进行了性能评估:应用广研R型点焊密封胶的试样,其点焊质量与美国同类产品无明显差距,达到焊接质量标准,且一定范围内的涂胶质量对剪切拉力和焊核直径未显示出差异;密封性能试验中,广研R型点焊密封胶显示出较好的密封性能,试验的最大气压值达0.25MPa;另外,产品在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后无裂纹,保持粘性。  相似文献   

11.
油田堵水技术是注水开发非均质油田的一项重要工艺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油井产水量,提高油井产油量,改善注水井吸水的不均匀性。水溶性聚合物冻胶类堵剂是我国70年代以来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种堵水调剖剂,但现场应用时聚合物水解度高,注入地层后在地层温度下进一步水解,导致成胶稳定性变差,影响堵调效果。因此,文章研究了聚丙烯酰胺水解度对冻胶稳定性的影响,用现场污水配制不同浓度、不同水解度的聚丙烯酰胺溶液,而后与酚醛交联剂交联,测试成胶前后粘度变化、成胶强度、热稳定性、抗剪切性及封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水解度为5%-10%左右,成胶后强度高,热稳定性好,抗剪切能力高,封堵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发泡型汽车点焊密封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单组分发泡型汽车点焊密封胶的基础配方及制胶工艺 ,并与日本产品进行了性能对比  相似文献   

13.
从定子管材的表面处理、粘结剂涂刷方式、注胶方式和硫化工艺等方面阐述影响橡胶与定子粘合强度的因素。金属的表面处理应根据定子热处理和机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油污的类别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及清洗剂;粘合工艺的重点是根据配方选择合适的粘结剂、涂刷方式、涂刷厚度和隔绝空气污染;注胶方面应考虑注胶压力、速度、温度及方式,减少胶料对粘结剂的冲刷;硫化工艺方面,控制好硫化罐内温度、压力的均匀性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SWA-56非膨胀型焊接密封胶的基本配方及制胶工艺,并阐述了SWA-56胶的性能测试结果,中间试验及在汽车点焊装配生产工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粘接》2017,(5)
用弹塑性有限元法研究了盘状结构在扭矩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对比分析了点焊和胶焊结构中位于中心线上、界面附近的径向应力和等效应力以及沿一个圆周上的周向应力和等效应力。结果表明,经点焊制备的钢制盘状结构,在焊点附近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发生,可能发生失稳导致薄圆盘端面褶皱;胶焊结构中峰值应力较低且近乎均匀分布,有利于抑制端面失稳,避免早期失效发生。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无ZnO情况下TCY/S用量对丙烯酸酯橡胶(ACM)/丁腈橡胶(NBR)共混胶的硫化特性、两相交联密度、老化前后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并与ACM、NBR硫化胶做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随着TCY/S用量增大:ACM/NBR硫化速度逐渐加快,整体硫化程度增大;ACM相交联密度先增大后不变,NBR相交联密度增大,共混胶中各相交联密度与各自纯胶交联密度大致相同;硫化胶硬度和模量上升,扯断伸长率下降,拉伸强度先上升后下降,TCY/S用量1/0.75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热油和热空气老化之后拉伸强度较老化前下降,且下降幅度与TCY/S用量成正比,热油老化之后的体积质量变化率下降;ACM/NBR共混胶的力学性能好于对应的ACM、NBR硫化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混炼工序对天然橡胶(NR)/稀土顺丁橡胶(Nd-BR)并用的全钢子午线轮胎胎侧用硫化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炼工序对混炼胶的加工特性没有明显的影响。采用先将炭黑与Nd-BR混炼、再与NR混炼的工艺时,炭黑更多地分布在Nd-BR相中,硫化胶有更高的强度。采用先将炭黑与NR混炼、再与Nd-BR混炼的工艺时,炭黑更多地分布在NR相中,硫化胶的强度较低。将NR和Nd-BR分别与炭黑制成母胶后再将二者混炼时,硫化胶具有最佳的物理性能,其强度高、回弹高、生热低,是值得推荐的NR/Nd-BR并用胶混炼工艺。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与BR的对比,研究了国产丁戊橡胶(BIR)的加工性能、硫化特性、物理性能,并探讨了BIR与BR在胎面胶中的加工应用性能差异。结果表明,BIR硫化速度快,门尼粘度低,加工性能好;BIR硫化胶撕裂强度高,压缩温升低,耐疲劳性好。NR/SBR/BIR并用体系胎面胶硫化速度快,加工性能好;硫化胶的撕裂强度、耐疲劳、抗湿滑等性能均优于NR/SBR/BR并用体系。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极性胶CR的加入对NR/SBR共混胶硫化特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CR的加入对胶浆黏合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共混胶中CR用量的增大,共混胶的硫化程度明显增大,硫化速度变快;共混胶扯断强度先增大后降低,扯断伸长率减小,100%定伸强度增大,硬度增大;加入成浆体系会使共混胶力学性能明显下降;胶浆黏合情况方面,随共混胶中CR用量的增大,剥离强度先增大后降低,随附胶量的增加,剥离强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0.
将普通丁苯橡胶(SBR1,苯乙烯质量分数为0. 235)和高苯乙烯SBR(SBR2,苯乙烯质量分数为0. 68)分别与天然橡胶(NR)并用,研究NR/SBR并用比和SBR苯乙烯含量对并用胶硫化特性、物理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BR用量的增大,NR/SBR并用胶的硫化速度、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下降,NR/SBR1并用胶的滞后能量密度(HED)先增大后减小,NR/SBR2并用胶的HED增大;NR/SBR并用比相同时,NR/SBR2并用胶的硫化速度、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低于NR/SBR1并用胶;NR/SBR2并用胶的有效阻尼温域拓宽至高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