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官帽舟水电站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建立了官帽舟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仿真了大坝填筑和水库蓄水过程,在获得坝体静力场的基础上,计算分析了大坝在设计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特性,获得了坝体及沥青心墙的加速度、速度、位移反应分布以及坝体单元的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大坝在设计三向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速度及位移反应分布符合一般规律,总体上沥青心墙的地震反应不大,且坝体各单元各时刻的安全系数均大于1,坝体在设计地震作用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应用流体的势流理论及梁的振动方程,分析了大型渡槽承重结构的竖向流图自振动力特性及地震动力反应。分析结果表明,渡槽承重结构由于大量附连水质量的作用,其自振频率大幅度下降,即使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不高,坚地震作用对承重结构也具有较大影响,结构设计时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3.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某沥青混凝土心墙坝进行地震反应分析,以正常蓄水条件下的总静力场作为动力分析的初始应力场,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DINA计算出坝体的绝对加速度反应、相对位移反应、动应力反应、动剪应力反应。计算结果表明:该坝的设计基本合理,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设计,采用三维有限元的方式对玉树国庆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坝进行分析。基于各种配合比下沥青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通过对水库正常运行期工况进行模拟,研究推荐配合比下心墙参数对坝体以及心墙运行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渗心墙尺寸设计合理,坝体及分区合适;推荐心墙配合比参数满足大坝运行条件;坝体和心墙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拱效应。  相似文献   

5.
下坂地水库地处高地震区,大坝基础覆盖层厚度达150 m,且存在粉细砂层,针对下坂地大坝工程的特点,在坝料静、动力特性试验和三维静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考虑坝体—覆盖层—防渗体等动力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有效应力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对下坂地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坝体和覆盖层进行了地震情况下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6.
高地震烈度区建设高坝通常采用心墙堆石坝和面板堆石坝,大型土石坝振动台模型试验可以为土石坝的结构-动力特性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基于大型振动台模型对某高土石坝的地震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三种不同高土石坝模型的抗震性能都较为良好;水库蓄水与否影响坝体动力特性,且水库蓄水量对坝体动力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有所不同;面板堆石坝防护效果更为明显,有效抑制了上坝坡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西部强震区修建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大多建于深厚覆盖层上,深厚覆盖层的存在明显改变了覆盖层底部传入到坝体的地震动特性。考虑了覆盖层厚度、土体动力特性参数和土层结构型式等因素的变化,建立二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基于一致输入方法分析了覆盖层对沥青心墙坝动力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沥青心墙顶部加速度放大系数并非随覆盖层厚度增加而逐渐增大,而是存在一个临界厚度,超过此厚度时,加速度放大系数有所降低;同一厚度下覆盖层土体动剪切模量增加,则沥青心墙顶部加速度放大系数增大,随着饱和程度的增加,其加速度放大系数先增大后减小;覆盖层土体软弱细砂层的耗能作用使得覆盖层顶部加速度放大系数降低率达31.7%。  相似文献   

8.
9.
高土石坝地震动力反应特性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墙堆石坝和面板堆石坝是目前高地震烈度区高坝建设中普遍采用的两种高土石坝坝型,它们的动力反应特性和抗震性能是水电工程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双江口高心墙堆石坝、两河口高心墙堆石坝和猴子岩高面板堆石坝等3个实际工程的大坝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研究高土石坝地震动力反应特性,重点考察了两种坝型(心墙坝和面板坝)地震动力反应特性的异同点。研究表明:高面板堆石坝和高心墙堆石坝均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水库蓄水对两种坝型结构动力特性参数变化的影响规律有所差异;面板对堆石坝上游坝坡的保护作用明显,有效抑制了上坝坡的加速度反应;面板堆石坝虽然抗震性能优良,但对面板相关的设计和施工水平依赖性很强。  相似文献   

10.
某尾矿坝地震动力加速度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GZ-1型多功能共振柱试验机进行了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采用SDZ-1型双向电磁振动三轴仪进行了动强度试验,获得了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应用等效线性粘—弹性模型对某尾矿坝进行地震动力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坝体对地震加速度的反应随着高程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加速度反应发生在坝顶位置;坝体对地震的反应在相同高程不同位置差别不大,坝体外边坡和坝体内部的区别不大;坝体对地震水平向加速度反应比竖直向加速度反应大,坝体的动力破坏主要取决于地震的水平运动。  相似文献   

11.
为客观准确的评价尾矿坝的稳定性,在动力稳定性分析理论和可靠度分析框架下,采用蒙特卡罗抽样技术产生输入参数样本,将输入参数特性值分别赋给尾矿坝稳定性有限元分析模型,编写MATLAB程序与商业有限元软件GEOSTUDIO实行对接,将有限元软件当做黑匣子直接调用,进行一体化尾矿坝边坡稳定性有限元批处理分析.输入地震波,采用动力有限元方法,比传统的拟静力法更能反映出尾矿坝的动力特性.最后应用到实际尾矿坝工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真实地模拟地震作用对尾矿坝稳定性的影响,并使用蒙特卡罗法计算10 000次,得出尾矿坝的失效概率,所用方法简单实用并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对尾矿坝安全、保护下游生命财产安全和周边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Biot固结理论的u-p列式作为饱和砂土的控制方程,土的本构关系采用能够描述饱和土体振动液化特征的有效循环弹塑性模型,并运用更新的Lagrange大变形算法考虑液化后土体的大变形行为。利用移动最小二乘近似推求形函数,再采用伽辽金法对控制方程离散,获得无网格伽辽金法的基本计算方程。无网格法能避免液化大变形有限元分析时由于网格畸变而引起的计算中断。首先,通过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这一优点,然后,将无网格法应用于填筑坝的地震响应分析,并通过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考虑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重力坝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相邻新、老重力坝的彼此相互作用对响应的影响规律,基于阻尼溶剂抽取法(Damping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简称DSEM)模拟无限地基辐射阻尼效应的思想,建立了新坝—土—老坝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并推导了具体的数值实现公式。进而运用UPFs的二次开发特点,通过创建用户单元在ANSYS中实现了所开发模型的嵌入。最后,结合工程实际条件,探讨了地震作用下老坝拆除前后对新建重力坝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老坝的存在降低了新坝在地震动作用下的动水压力的大小,在老坝拆除前后对新坝的动力特性分布规律影响较小,而对于幅值有一定的影响。本模型表现出了良好的工程适用性,结合通用有限元软件丰富的结构单元模型及非线性分析能力可开展类似工程的抗震安全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珊溪水库大坝在设计地震作用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研究面板和坝体动位移反应、加速度反应和动应力等,并对坝基覆盖层的地震液化可能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烈度为7度时,珊溪水库大坝震陷率较小,坝基不会发生地震液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某上游式尾矿坝的抗震安全性,采用等价黏弹性理论、Seed液化理论和Newmark滑动变形理论,对尾矿坝的地震动位移、加速度、液化区域、坝坡抗震稳定性及地震永久变形进行计算分析.结果 表明:尾矿坝在Ⅶ度设防地震作用下,坝体动位移和加速度分布规律合理,其中水平向和竖向动位移极值分别为6.39和0.72 cm,水平向...  相似文献   

16.
小湾拱坝模拟实际横缝间距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徐艳杰  张楚汉  王光纶  金峰 《水利学报》2001,32(4):0068-0075
本文采用Fenves接触单元模型对小湾拱坝在地震作用下的横缝非线性特性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内容包括有限元网格收敛性、横缝模拟间距和模拟条数收敛性、横缝灌浆强度的影响、不同水位的影响等,文章首次采用实际横缝间距和最多达到25条的横缝模拟条数对小湾拱坝进行非线性地震分析,揭示出了许多重要工程规律。Fenves关于“拱坝横缝非线性分析中只模拟3条横缝就足够了”的研究结论,对于应力分析结果尚可成立,但要得到符合实际的横缝张开度,必须在拱坝关键部位以真实间距模拟横缝,并保证一定的模拟条数。此外,不同库水位对非线性响应影响显著,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东圳水库过去设计时没有进行过具体的抗震验算。在土石坝除险加固设计时,利用FLAC3D计算机数值模拟手段对坝体动剪应力、坝体永久变形、坝顶加速度、液化敏感性等进行三维动力反应分析,评价大坝的地震安全性和抗震性能。结果:东圳水库大坝在抗震设防烈度7度情况下其抗震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水库大坝混凝土连接坝段、均质壤土挡水坝段静动力计算中须考虑渗透体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静动力计算中渗流体力的施加方法,采用MSC.Marc有限元软件,通过Fortran语言自编用户子程序,对该坝地震响应过程开展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设计地震作用下,坝体的水平绝对加速度反应极值为5.0 m/s~2,最大放大系数为7.70;竖向地震永久变形最大值主要集中在最大断面坝顶附近,地震沉陷量约为坝高的0.06%;最大地震动加速度、动位移反应位于坝顶局部位置;坝顶存在明显的鞭鞘效应,需要在坝顶进行适当的抗震加固;各分区的设计与填筑标准、坝体分层填筑方案合理,坝体抗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显式有限元结合黏弹性人工边界的地震波动反应分析方法,在计入坝体横缝动态接触非线性影响基础上,对溪洛渡拱坝采用模拟孔口及闸墩结构、仅模拟孔口不模拟闸墩和孔口闸墩结构均不考虑的3种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研究孔口、闸墩结构和大坝的静态和静动综合应力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孔口、闸墩的存在对大坝主体的静动综合应力分布规律影响不大,而孔口闸墩区域位于动态反应较大的坝体中上部,由于闸墩的悬挑及截面变化的复杂性,以及孔口对坝身的削弱作用,这一区域将出现数值较大的拉应力集中区,主要分布于上游闸墩根部和下游面深表孔之间以及顶部大梁位置,在溪洛渡拱坝深孔、表孔抗震设计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