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考虑层间干扰研究多层合采油藏各层水驱采收率变化规律,对制定油田开发调整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联合BuckleyLeverett水驱理论和Welge水驱方程,推导了考虑层间渗流阻力干扰的多层合采油藏水驱采收率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各层渗流阻力差异体现层间干扰程度即注入端各层吸水量系数值,针对各层的注入量采用水驱油理论和物质平衡原理建立水驱采收率计算式,循环迭代计算各小层的渗流阻力、吸水量和水驱指标(含水饱和度、含水率、水驱波及系数及采收率),可以预测各小层水驱采收率与累积注入量关系。该方法应用于渤海QHD油田高含水期开发调整,首次在海上采取大规模水平井联合定向井分层系开发模式,通过实施开发调整,各主力层采油速度由0.5%~0.8%提高至1.9%~2.2%,采收率由10.4%~22.4%提高至26.5%~37.9%,极大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可真实反映多层合采油藏水驱过程中高、中、低渗层(低、中、高黏层)之间的干扰程度及其对水驱采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上多层稠油油藏由于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且纵向储层物性差异大,导致合采时层间矛盾突出,开发效果不理想。针对此问题,基于Buckley-Leverett理论,推导了考虑稠油启动压力梯度的多层油藏水驱油模型,建立了多层合采条件下产液量、渗流阻力、采出程度等指标的动态评价方法,并结合现场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渗流阻力的动态差异是导致多层油藏合采时层间矛盾的重要因素;采取分采措施更有利于纵向各储层的均衡开发。该成果对海上多层稠油油藏的后续高效开发调整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进入高含水期的层状油藏油水运动规律日益复杂,其剩余油分布除了受地层物性的影响,还受到渗流阻力等动态参数的影响,常规的KH值劈分产量方法已不再适用.为满足开发后期层状油藏精细挖潜的要求,建立多层活塞式水驱油并联模型,考虑动态渗流阻力对层间干扰的影响,运用油藏工程方法计算多层水驱油藏各小层的产量.通过在实际区块的应用,并通...  相似文献   

4.
多层非均质油藏在合注合采开发时,受储集层岩性、物性、地层压力、流体性质等因素影响,层与层之间相互干扰。早期开展的并联驱替室内实验,无法有效地模拟油藏多层合采时各层间的流体交换,且所定义的干扰系数的物理内涵与注水开发渗流过程不符。为此,建立串并联组合驱替实验模型,模拟储集层层内岩性的变化。通过研究串并联驱替实验下不同渗透率岩心的产油量、含水率以及采收率,对干扰系数进行验证和再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层间干扰的实质是不同储集层渗流阻力随着时间的变化,导致储集层流量分配发生改变;储集层非均质性是多层合采过程中形成优势渗流通道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层间干扰相关实验设计和非均质油藏合理高效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胜坨油田不同含水期层间干扰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胜坨油田为整装多层砂岩油藏,储层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多层合采势必造成层间干扰,影响潜力层的发挥。利用各种生产资料、取心检查井、测井解释资料及精细油藏研究成果对不同开发阶段的干扰形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发初期主要是稀油高渗透层干扰稠油中低渗透层;中含水期主要是高压高含水层干扰中低压含水层;高含水期初期主要是高压特高含水、高含水层干扰低压高含水、中低含水层,特高含水期层间干扰转变为特高含水韵律层干扰高含水及中低含水韵律层。该研究对胜坨油田及同类油田的调整和挖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陆相多层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三大矛盾特征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庆喇萨杏油田为大型陆相多层砂岩油藏,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各类储层渗流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液/油比急剧上升,控含水、控递减难度日益加大。通过室内水驱油实验、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小井距密闭取心井及生产动态监测资料分析研究,系统剖析了特高含水期平面、层间及层内三大矛盾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三大矛盾加剧的主要因素。通过典型区块和近年检查井逐井逐层剩余油精细剖析,总结了平面、层间及层内剩余油分布特征,建立了平面、层间、层内3个层次的精细结构调整模式,并在大庆喇萨杏油田6个水驱精细挖潜示范区得到成功应用,在含水率为93% 的条件下,取得4年产油量不下降、含水率不上升的良好效果,探索出了一种特高含水期老油田水驱精细、深度开发的新模式,为多层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考虑多层油藏层间非均质性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基于Buckley-Leverett 水驱油理论推导并建立一种多层油藏开发指标预测方法。该方法根据各层的有效注采压差和渗流阻力动态劈分各层的注水量,采用物质平衡原理和水驱油理论预测各小层的开发动态,可以定量刻画多层油藏合注时,各层有效注采压差和供液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真实反映多层油藏实际生产时,高渗层产液比例越来越大,层间矛盾越来越严重等生产特征,可以用于指导油田进行分层注水等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含水期层状水驱油藏普遍发育优势通道,与常规油藏渗流特征不同,注入水在优势通道中的流动可视为高速非达西渗流,但现有的层状水驱油藏开发指标预测方法尚未考虑优势通道的影响。为此,基于油藏工程和渗流力学理论,考虑注入水在优势通道中的高速非达西渗流,推导并建立了层状水驱油藏开发指标预测方法。该方法可以计算优势通道发育的层状水驱油藏的含水率和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定量反映优势通道渗透率和厚度对油藏开发动态的影响。实例分析表明,随着优势通道渗透率和厚度的增大,油藏层间矛盾更加突出,小层中正常储层的采出程度降低,优势通道中注水量增大,注水利用率降低,油藏整体开发效果变差。该方法准确地反映了优势通道发育的层状水驱油藏的生产特征,可用于指导该类油藏的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9.
海上多层非均质油藏初期多采用五点井网合注合采的方式开发,高含水期层间矛盾突出,开发指标预测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基于Buckley—Leverett水驱油理论,建立了考虑平面径向流的多层油藏水驱油模型,通过该模型可对各开发指标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型验证,该模型可近似反映五点井网下各油层的水驱开发动态,且与...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层间均衡驱替的分层注水井层间合理配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水驱过程中,受层间储层物性差异的影响,多层合采油藏层间动用状况差异大,层间矛盾突出。分层注水技术是改善特高含水期层间矛盾的有效方法,其成功的关键是根据各小层的储层物性和动用状况确定各层的配水量。为此,以层间均衡动用为目标,综合考虑储层物性和动用状况,利用Buckley-Leverett非活塞式水驱油理论,建立了注水井分层配水量的计算方法,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分析结果表明:层间配水量的差异受油层厚度、剩余油饱和度和调控时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计算的配水量在给定的调控时间内使各小层达到均衡驱替状态,能够满足分层注水井层间配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