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介绍了全毛多股纱松结构花呢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成品质量情况和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精纺羊绒针织物和机织物组织结构、成品特点的不同,并在普遍针织用纱和机织用纱要求差异的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集团多年来不同用途纱线生产实践,对比分析了鄂尔多斯集团针织用与机织用精纺羊绒纱线质量指标要求的差异.结合企业实际生产中针织用纱与机织用纱工艺的细微差异而引起的纱线检测指标的变化,分析了羊绒针织和机织用纱的差异,得出了精纺羊绒产品的开发要以成纱用途决定成纱质量进而决定纺纱方式和纺纱工艺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运用多股纱开发松结构羊驼毛花呢的设计思路 ,从原料、纱线、织物组织、紧度几方面进行了优化选择 ,指出生产羊驼毛花呢的主要工艺流程及纺部、织部、染整工序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9.8 tex纯维纶普梳纱的生产技术、成纱品质以及各工序采取的技术措施.9.8tex维纶纱的生产必须从工艺配置、温湿度控制、生产中半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措施等方面着手,确保成纱质量水平,文中详细分析了各工序工艺配置对半成品和成纱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8.33 tex/72 f的吸湿排汗涤纶为面纱,4.67 tex的MS舒弹丝为中间纱,8.33 tex/48 f的丙纶为地纱,在24针/25.4 mm的单面大圆机上开发单向导湿针织面料。结合设计思路进行原料选择,介绍设备参数、组织结构等编织工艺,以及预定形、染涤、成品定形等染整工艺,并详细阐述编织和染整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成品面料的参数,给出合理的染整工艺升降温曲线。开发的面料具有单向吸湿性、尺寸稳定性、弹性等服用性能,为单向导湿针织面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福克曼推出了一款新型多股环锭玻璃纤维并捻机VGTP(P=股纱)。据悉,该机配置多股并纱装置,适用于加工对称的多股玻璃纤维;顶尖技术实现了玻璃纤维在加工过程中最轻柔接触,则是新机型最大的优点;多股并纱装置可以加工2~4股单纱。输送绞盘取代了丝饼架,可实现在适用纤度范围10~2500tex内,2~4股纱的生产。设备特别开发的纱线输送装置确保了高效生产和顶级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生产高质量锦纶6、锦纶66和聚丙烯地毯纱,巴马格公司开发了一种新设备,这种设备把老的间歇的工艺改进为连续的和高度自动化的工艺。用于生产BCF地毯纱的SpeetexSTM25型设备采用热空气或蒸汽喷嘴变形的原理控制股纱前进,生产出三维卷曲的地毯纱,此种纱具有蓬松性、卷曲稳定性和染色均匀性。  相似文献   

8.
胡彦  潘利 《毛纺科技》2005,(1):41-43
运用生产过程中长短腿留下来的批尾纱进行样品制作及产品的创新设计,对日积月累形成的大量库存纱优先进行考虑,对它们加以有效的选用,使它们变成对生产有用的东西,避免造成浪费.文章具体介绍了几种批尾纱的使用实例,并设计了包袱样,同时提出了在选用批尾纱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玉米纤维作为外包纤维、PTT弹力记忆长丝作为芯纱开发生产的包芯纱.介绍了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各工序的工艺参数配置,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采取了相应技术措施,成功地纺制出了符合成品质量要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自拈纺纱新技术能扩大应用于腈纶膨体针织纱,我院先后与上海第廿一毛纺厂和第二十毛纺厂协作探索其工艺与设备,曾设想把二股结构的自拈纱(ST)直接用于针织。经试验证明:由于ST纱的强力低,在后工序中断头率高,无法正常生产;如用追加拈度的自拈纱(STT)编织针织物,则成衣手感粗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一台自拈纺纱机上用二次自拈来克服第一次自拈时无拈区的弱环。纺制的成品是三股纱或四股纱(ST~2)。这种纱具有足够的强力和耐磨性能,不需要追加拈度就能用于针织或机织纬纱。三股自拈纱的强力达到同支环锭股线强力的80%以上,并且避免了双股自拈纱因相反拈向而在织物表面形成的扭曲现  相似文献   

11.
周赳  唐澜倩 《纺织学报》2013,34(2):69-72
为了在灰度仿真提花织物设计中保留数码图像的色彩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多组纬的灰度仿真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结合数码提花织物分层组合模式和全显色组合结构设计方法,通过分色然后组合的方法,可以将彩色效果的数码图像直接用于灰度仿真提花织物的设计,该方法采用多组灰度效果的丝线来还原数码图像的灰度效果,实现了提花织物对数码图像灰度效果的仿真设计。另外,由于获得的灰度仿真提花织物的分层结构保留了分色信息,若将灰度丝线换成有色丝线,则可以设计各种彩色效果的数码提花织物。采用该方法设计的织物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为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斜向纱的排列方式对五轴向立体机织物的结构和Z向纱密度的影响,获得了2种类型的五轴向立体机织物结构:一种结构稀疏,Z向纱密度小;另一种结构紧密,Z向纱密度大。以紧密结构的五轴向立体织物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织物的单元体结构模型,采用解析几何方法,计算了Z向纱的截面形状,根据Wβ/WX、Wβ/WY与cosβ、sinβ的关系,Z向纱的截面形状可呈八边形、六边形和四边形等不同形状。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多色经像景织物及其组织结构特点、组织与经纬色纱的配合问题,制定一套独特组织结构命名规则,利用这一套组织结构命名规则,创新性地将复杂的多层像景织物组织分解成三种规范化基本结构并进行规范化设计;通过规范化基本结构分析,提出了多色经像景织物组织渐变过渡的表现方法和组织过渡顺序,分析了多色经像景在生产中出现的诸如“血丝”问题的经路疵点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这一套组织结构命名规则和基本结构简化了多色经像景织物组织有针对性的设计过程,为多色经多色纬织像景织物的组织库建立以及为数码化创新设计多色经像景织物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在喷气织机上织造两种不同经纱的提花织物的过程,具体论述了整经、浆纱织造时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有效解决了两种经纱的易绞现象,减少了经缩、横档等疵布,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棉毛纹织物设计中色彩空间混合原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织物具有经、纬组织循环数大,色纱与组织结构配合可使其织表产生立体感很强的花纹图案的特点,但其组织结构设计过程却很复杂,这一点在多经、多纬纹织物设计中就更加突出。文章论述了在多经、多纬棉毛纹织物设计中,利用色彩空间混合原理达到利用少量色纱使织表色彩丰富、立体感强的目的,以及使其组织设计直观明了,简化设计过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使提花织物在表现影光渐变效果的同时又能表现出凹凸立体的高花效果,提出一种以影光组织为基础的高花效果提花织物设计原理与方法。分析了传统高花织物的设计方法和织物特征,通过不同细度纬线的比例配合和相对应的组合全遮盖结构设计,实现影光效果与高花效果在提花织物上的完美结合,其中影光效果包括黑白渐变影光效果和单彩渐变影光效果。除此之外,通过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以影光组织为基础的高花效果提花织物的设计实现过程,主要包括纹样设计和组织结构设计,并生产出兼具晕纹渐变视觉效果和高花触觉风格的提花织物,验证了该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粗纺千鸟格产品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粗纺织物的织物图、组织图及工艺,分析了千鸟格类织物的风格特点.利用各种新型花式纱线的变换、组织创新设计、整理风格的变化,生产出新颖而丰富多彩的千鸟格织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开放性的创新设计思路.色纱排列与织物组织的严格对应是设计千鸟格产品的关键点,做好染色牢度的控制和后整理时的防沾色处理是生产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弹性回复性更强的防辐射针织物,在全聚纺细纱机上采用嵌入式纺纱方法纺制3 种不同线密度的棉/ 不锈钢/ 氨纶双芯纱和3 种对应线密度的棉/ 不锈钢包芯纱,设计织制成1+ 1罗纹组织织物,测试分析纱线的包覆效果和主要性能及织物的弹性回复性、电磁屏蔽等性能。结果表明:6 种纱线包覆效果及成纱性能均良好;相比不锈钢包芯纱线织物,双芯纱织物在弹性回复和屏蔽电磁波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达到一般性民用电磁屏蔽织物的要求且能保证人体舒适性,这种新结构纱线在全聚纺设备上生产是可行的;开发弹性电磁屏蔽织物时,不仅要合理选择长丝预牵伸倍数等工艺参数,还要考虑到织物的服用性、耐久性及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起绒织物由于其立体感强、风格特殊,是机织物中一类非常独特的织物,为丰富起绒织物的品种,增加其多样性,特设计起绒均匀方格平素织物。方格效应的形成原理有方格组织、简单组织与色纱配合等多种方法。通过研究起绒方格平素织物的组织设计,认为利用简单组织与起绒组织进行配合可形成起绒方格组织,并阐述起绒方格平素织物的纹样分类、组织设计、色纱排列和织造要点,进行试织。通过实践得出:利用简单组织、起绒组织和色纱配合可织造出凹凸立体效应明显、色彩丰富的起绒均匀方格平素织物。  相似文献   

20.
张萌  周赳 《纺织学报》2018,39(12):41-46
针对传统双面提花织物双层结构的表层结构和里层结构互换设计单一的问题,通过对基于分层组合设计模式的双面双层提花织物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双面双层提花织物的表里换层结构设计新方法。将双层结构中的表里层结构、表里层纱线和表里层图案进行有效分离,通过三者重新组合的方式实现双面双层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表里换层在双面提花织物设计中的应用可分为基本设计和变化设计二类。设计实践表明,提出的表里换层设计新方法可在相关设计参数不变的前提下,使双面双层提花织物的结构、表面图案和色彩呈现新效果,为该类织物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