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鲁河史话     
贾鲁(1297—1353年),字发恒,原籍河东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县)人。曾历任过元朝县尹、户部主事、工部郎中、山东省道宣抚使、都漕运使、工部尚书、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等职,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治水人物之一。贾鲁河渊源,可追溯至战国和北魏时的“鸿沟”,汉代称“浪荡渠”,宋朝谓“汴河”、“汴水”。到元朝,汴河北段称“汴水”,南段称“蔡水”,故有汴、蔡水之分。该河每年夏秋雨汛季节,河水混浊,多因河水含泥沙量大所致,水呈黄色,故  相似文献   

2.
正宋礼(1359-1422年),字大本,永宁(今河南洛宁)人。以明经出身进入国子监学习,由于他才学出众,先后被选拔为山西、陕西按察佥事。朱棣即位,擢礼部侍郎。永乐二年(1404年)宋礼拜工部尚书后,开始关注漕运事务。明朝迁都燕京(今北京市)后,粮源主要是在江南,大运河漕运在南粮北运上占有关键位置。当时京杭运河中济宁至安山段称为济州河,安山到临清河段称为会通河。明代把两段运河统称为会  相似文献   

3.
(一) 姚河发源子甘肃省南部临潭县西南170余公里岷山县之西頰山东麓,今屬夏河县,流经卓尼、临潭、岷县、渭沅、临洮、康乐、广河,于皋蘭县的劉家峡南面入黄河,全長500余公里。几千年来这条河一直居高临下,奔騰向北,一面是洮河东面的中部干旱地区,三千多万亩土地遭受旱災的严重袭击,而另一面,挑河水却注入黃河流走了。  相似文献   

4.
公元1048年(北宋仁宗庆历八年)六月,一连下了二十多天的大雨,使黄河暴涨.滚滚的河水,象一匹野马,四处奔驰,冲击着堤岸,终于在商胡地方(今河南省濮阳县东)冲开一个四十步宽的大口子,淹役了许多村庄、良田和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连驻守当地的朝廷军队也被洪水围困,几天内吃不上饭,面临死亡。这才惊动了当时昏聩的北宋封建王朝统治者——皇帝宋仁宗,他便派三司度  相似文献   

5.
谈到黄河断流时,普遍认为始于1972年。其实黄河断流的现象早已见于记载。据《今本竹书纪年》,周贞定王六年(公元前463年),“河绝于扈”,黄河曾经在扈(今河南原阳县西)一带断流。 黄河断流主要是由于干旱引起的,如西晋永嘉三年(公元309年)五月全国大旱,“河、洛、江、汉皆可涉”,黄河和其他大河都可以涉水而过;黄河决口改道后,由于河水溢出或流入新的河道,也会使下游断流。如清道光二十二年(1824年),黄河在桃源县(今江苏泗阳、泗洪县)十五里堡、萧家庄决口,主流夺六塘河入海,使萧家庄以下河道断流。 断流一般发生在黄河下游,但个  相似文献   

6.
《河北水利》2016,(9):35-35
宋礼(1359-1422年),字大本,永宁(今河南洛宁)人。以明经出身进人国子监学习,由于他才学出众,先后被选拔为山西、陕西按察佥事。朱棣即位,擢礼部侍郎。永乐二年(1404年)宋礼拜工部尚书后,开始关注漕运事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分析窟野河(陕西段)主流与其支流水质、主流与附近地下水水质,探讨了窟野河(陕西段)沿途排污问题和河水水质变化的原因。认为窟野河(陕西段)河水水质变化与支流水汇入、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有关,而沿途各种污水的汇入是窟野河河水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2008年8月(雨季)及2009年2月(旱季)对嘉陵江流域河水进行密集采样,分析测定河水中主要阴、阳离子的化学组成,探讨河水水质的季节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嘉陵江河水离子化学组成主要受流域内碳酸盐岩的溶解控制。同时,降雨、流域内梯级电站开发及其他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等也是影响河水化学组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嵇曾筠(1670-1738年),字松友,号礼斋,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大学士、水利专家。为了了解黄河水势,嵇曾筠曾亲自踏勘西起河南荥阳、东到山东曹县和安徽砀山的数百里黄河南北大堤。他发明并多次使用开河导水、排除险情的"引河杀险"法,治理黄河水患。这种方法是在黄河河道过于弯曲处开挖引河,引导部分河水自直道下泄,减轻河水对凹岸大堤的冲刷压力。雍正元年(1723年),黄河决堤十里,嵇曾筠被派去堵筑河堤。当时正是黄河与沁水的涨潮期,水漫溢至姚期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历代较大的河道变迁,多在河南境内。因此在已弃故道之两旁,还遗留下不少古堤。现在下游有些堤防,是在原有古堤的基础上加培起来的,仍是下游防洪的主要堤防;还有些古堤,因长期废除,已被破坏。现将河南境现存的古堤,作以下简介,以供修防上之参考。一、古阳堤河南境内汉代的古黄河道,原走阳武(今原阳)、延津胙城以北,至黎阳(今浚县)南,流向东北,由天津入海。这个古河道在延津一带仍很明显。当时黄河的北堤,历史文献上称为“古阳堤”自武陟木栾店向东北经新乡市南,沿古河道入滑县、浚县境,现在还有堤形。在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南徙  相似文献   

11.
正司马迁(约前145-前87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人,著名历史学家。从小受父亲司马谈的影响,诵读古文经书;年经时壮游天下,访遗老,察遣迹,观民风;后袭父职任太史令,饱读政府藏书;天汉二年(前99年)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遭宫刑。司马迁忍辱含垢,发愤著述,终成一部光耀千秋的《史记》。  相似文献   

12.
正永定河是燕南京津廊(坊)平原的母亲河,历史上因其下游河道的"无定"及河水浑浊而被称为"无定河""浑河"。1689年康熙帝修堤束水后赐名"永定河",并沿用至今。永定河的河道摆动及常年泛滥,给京南各县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其中,安次县县治(县城所在地)就因永定河的逼迫一迁再迁,"东安(安次)去都门(北京)百四十里而近,盖畿南首邑也。阅其志,邑近浑河,数遭水患,凡三徙而得今之乐土。"  相似文献   

13.
西汉时期黄河自黎阳(今河南浚县)以下,横贯冀州地区(即今河北省中部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流向东北,经元城(今大名)馆陶、平原、东光、由章武(今黄骅县西南)注入渤海(见附图)。在西汉二百多年间,黄河不断在冀州境内决口为患,泛滥纵横,不可收拾。公元前7年有个名叫平当的管河官员,面对黄河决  相似文献   

14.
印尼玻雅项目厂址附近有Lematang河和Enim河两种水源可以选择。根据水文资料,提出两个供水方案:方案一为采用开敞式取水泵房从Lematang河取水;方案二为采用开敞式取水泵房从Enim河取水,雨季由河水补充水泵向厂区供水的同时,向Bukit Kendi矿坑补水;旱季矿坑作为河水的补充及备用水源,采用泵船取水方式。通过对两个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推荐用Enim河作为水源,旱季由Bukit Kendi矿坑与河水联合供水的取水方式。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在严寒地区每年有6~8个月的冻结期,天然冷气冻结法(简称冻结法)挖基,就是利用这较长的冻结时间,使河水和含水的土壤冻结,形成冰壁围绕基坑起防水作用,使基坑开挖不受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影响,逐层冻结,分层开挖。2 冻结法施工方法(1)基础开挖时应分格进行,分格应为长方形,其格长约2×3~25×4m,长边顺冬季性风向。流速较大时,河面不易冻结,可设简单围堰或挡坝使水头平静,以加快冻结,如下图(1)图1(2)为增加格墙强度可于结冰前在预定格墙位置沉入木板,圆木等作为冰墙的木筋,每层开挖前,应以木螺丝钻,(对冰)或铁钎(对冰土)细心探测冰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识别那曲流域的水循环过程,基于2016年8月,2017年1月、7月、8月、12月那曲流域采集的河水和湖水样品δ_D和δ_(18O)的测试结果,运用最小二乘法得到那曲流域夏季和冬季地表水线(surface water line,SWL)(夏季:δ_D=6.29δ_(18O)-18.01,冬季:δ_D=5.39δ_(18O)-33.54),分析了研究区河水和湖水稳定同位素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这可能是由河水的水源补给和蒸发作用引起的。错那湖湖水中,δ_(18O)值最大,其平均值为-9.28‰,受到不同程度蒸发分馏作用的影响,导致湖水富集重同位素。湖水对于河水中同位素和过量氘的分布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干流河水中δ_(18O)平均值为-12.70‰,支流河水中δ_(18O)平均值为-14.88‰。以错那湖为分界点,干流河水中δ_(18O)值呈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过量氘(D-excess)值则呈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察尔森水库是松辽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松辽委)代水利部直管的大(一)型水库。在战胜今年嫩江、松花江特大洪水过程中,松辽委精心组织,科学调度,使察尔森水库在减轻下游洪灾损失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从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到洛口水文站蹲点,一进办公室,就看到那异常繁忙的景象:航运局问河水流速多大,灌溉部门问今天水位多高,铁桥管理部门派人实习来了,电话正在向郑州、济南报告水情……。看来,这个小小的水文站,却正做着亿万人关怀的事情,每日都从这里发出各种牵扯几省人民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历史上,富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仅文治武功多所建树,在治理黄河水患上也留下过铭之典籍的史事。西汉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经今河南东北部及河北南部、东部入海,由于河床严重淤积,堤防过于狭窄,河道变化频繁,堤防决溢日见增多。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又在南岸濮阳瓠子冲开大堤,河水汹涌南流直达淮泗,山东巨野、江苏沛县等16个郡县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灾情报到京师长安,汉武帝即派大臣汲黯、郑当时二人去主持堵塞决口,结果没有成功。这时丞相田鼢因自己的封地紧靠黄河北岸,河水既已决而南流,其  相似文献   

20.
黄河故道     
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今兰考县东坝头以西)决口后,主流北徙而下,而原黄河在商丘境内留下的百里故道,称为黄河明清故道,也称为咸丰黄河故道。金代以前为古汴渠流路,元大定二十年(1180年)以后,黄河决溢南泛,多道分流入淮,流经襄邑(今睢县)、宁陵、归德(今睢阳区)、虞城诸县,这是黄河流经商丘的起源。至正十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