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陕北民歌,一朵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葩.复杂的文化背景,打磨出它"沉郁"、"博大"的独特气质和独特价值;浓重的黄河气息和黄土味道,造就了陕北民歌"土生土色"的异彩之处.陕北民歌,不仅是一首飞扬在黄土地上的歌,更是发自陕北人民内心深处最"自然"的呐喊声.经济多元,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给陕北民歌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更给我们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的新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2.
民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作品。中国民歌因地域的不同呈现出风格的差异,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歌风格的多样性与地域的差异性是一致的,本文着重探讨民歌的地域差异性,继而促进我国民歌的相互融合,彼此借鉴,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陇南山歌是分布在甘肃南部广大地区的一种古老民歌,其作为地方性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具有独特的社会娱乐功能。这种娱乐功能主要表现在单身、失恋者、恋人等不同的个体和对象的表现内容上。  相似文献   

4.
淮安楚州,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里,也是闻名遐迩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这块古老土地上的璀璨文化。以博里农民画、仇桥杂技、南闸民歌、"十番锣鼓"等为代表的楚州民间特色文化是文化百花苑中的奇葩,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今天,得到了传承和光大。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乡一品、一地一品的喜人局面。  相似文献   

5.
白族大本曲产生于大理白族聚居地区。它是在白族民歌小调的基础上,融合了多种民间艺术成份产生的一种白族特有的曲艺说唱艺术。白族大本曲素有"三腔、九板、十八调"之称,流行于大理州境内的大理市、洱源县、宾川县、剑川县、鹤庆县等白族聚居地区,尤其以洱海沿岸最为盛行。  相似文献   

6.
作为民间美术,凤阳的凤画是淮河流域独特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与这里的风土人情、文化传承有密切联系,它在实用性、审美性、程式感、工艺性、象征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符号特点.  相似文献   

7.
白剧是在云南大理白族地区深受白族人民喜爱的一个少数民族剧种。它是以白族"大本曲""吹吹腔"、民间小调和白族民间舞为基础,吸收其它剧种好的东西,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处在多元化的时代,欧洲近现代音乐教育体系的引入,促进了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但同时也使"欧洲中心论"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以及音乐观念中占有主流位置,使人们一直误以为中国的民间声乐作品中没有"复音"现象存在。直到本世纪40年代末,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家在采录民间音乐的过程中陆续发见了大量的这类民歌,才扭转了世人的看法。本项研究旨在将多声部民歌中的和声思维方式及应用形态加以解释分析,促使多声部民歌和声体系化得以加强以及中西方的音乐理机结合,丰富民族音乐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9.
秧歌,一种源于北方民间的文艺形式,它是民歌和戏剧与舞蹈的简单结合,节奏强烈,剧情单一,带有强烈的滑稽笑乐色彩,它是在过年或其他节日等农闲时节。  相似文献   

10.
马头琴因琴头饰马而得名,是蒙古民族的象征,是最能代表草原音乐文化的载体之一,蕴含了独特的草原游牧审美文化、人文思想、风格气质和民族精神.其不但在中国甚至世界乐器家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且必备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对于马头琴源流的考析,目前因史料缺乏等原因还存在明显的断层,导致了不同研究者的不同结论.  相似文献   

11.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民歌是人类文化中宝贵组成部分.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充分反映、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很多学习声乐演唱和教学的学者、专家对西北民歌都有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民歌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受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人民群众自发的口头创作;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加工、变化发展;民歌不借助于记谱法、录音及录像设备等记录手段,而主要依靠口耳相传;最后,不单纯体现作曲者的主观动机、愿望、喜好等个性特征,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2.
极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二十一世纪伊始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民歌是非物质遗产中最重要部分,作为汉族民间音乐中的安徽当涂民歌以其历史悠久、体裁多样、地方特色鲜明,蕴涵着丰富的音乐和文化思想资源,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根据当下当涂民歌存在特点,将其划分为活态民歌、文本民歌、数字民歌三种存在方式,并论述对其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蕴藏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民歌艺术珍宝。而我国的学校教育作为传统民歌文化传承的重要领域,必须树立以传统民歌教育为本的观念,建立起系统的、规范的"普遍性知识"的传播和传承模式,使瑰丽多彩、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歌文化源远流传下去。  相似文献   

14.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起源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因此,它与人类的一切生活实践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国民歌丰富多彩:有高亢的西北腔、独特的民族风、醇厚的中原韵及飘逸的南国风。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自从中央电视台第十二界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将"原生态"唱法列入赛程、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并列参赛之后,"原生态"民歌乃至"原生态"一词便成为了学界竞相关注和谈论的热点话题。在学者的谈论中,不乏针对"原生态"民歌这一称谓的科学与否及其"能指"与"所指"、"可比性"与"不可比性"等层面而展开的激烈的争论,我觉得这种争论意义不大。事实上,"原生态"民歌与我们所熟悉的美声歌  相似文献   

16.
徐瑶  赵玲 《天津冶金》2015,(3):150-152
历史悠久的阆中古城是一座优美的城市,它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春节文化的发源地。民歌是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的结晶,是某种文化现象的反映,我们通过音乐可以感受到一种文化,进而去了解。阆中民歌始终保持着民族的艺术形态与特色,是人民的真实生活的写照,民歌的内容形式、调式调性、风格特征等等都体现了阆中人民的风土人情、人文精神,极具本民族的生活气息及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研究草原文化,弘扬草原文化精神,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草原传统审美文化的探索与认识,为现代民族产品设计提供一种较新的设计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对民族产品设计的认识,揭示出"传统审美精神对民族产品设计有着深刻渊源的影响"这一艺术本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民间美术作品极其丰富,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点.民间美术是美术教育中最能体现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的部分,它突出地表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其积极健康的思想和境界,也越影响和规范着人们的道德和行为.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与探究,有利于学生们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9.
笔者写此文之目的是要把盘锦市历史上有民歌以来的流传情况进行梳理和追踪,以展示其基本轮廓和脉络,让人们了解当地民歌的发展、走向和它是如何反映社会、跟随社会以及它的生存轨迹. 一、关于盘锦民歌的界定 常言道:"名不正则言不顺."有了正确的命名,文章就好作了.下面笔者就对盘锦民歌作如下界定:它是民族的、民间的、民众的.  相似文献   

20.
竹枝词,是一种具有乡土气息的古代民歌.<永嘉风俗竹枝词之一>记述了清末民初温州地方年尾的风土人情.从民俗文化与俗民日常生活的关系上分析,它所描述的晚清温州春节民俗文化,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民众的物质满足:山海依托的饮食习俗;其二,民众的心灵慰藉:变通性的民间信仰;其三,民众的自我娱乐:淳朴多样的民间游戏,共同构建一个典型的三位一体式春节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