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转炉炼钢过程中氧气消耗量难以准确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系统和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组合的转炉耗氧量预测模型。首先,对提取出的转炉冶炼历史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确定出转炉炼钢氧气消耗量序列的主导因数序列;再对筛选出的主导因数序列数据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和GA-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进行预测,最后,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以组合预测误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计算出各个模型的最优权重系数并进行加权融合进而实现了对转炉氧气消耗量的预测。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组合预测模型在减小预测误差、提髙预测精度以及增强泛化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更加适合于转炉炼钢耗氧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新研制的转炉炼钢出钢口钢渣检测系统,阐述了原理和检测系统的硬软件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达到了技术指标要求,其占空比〈5%。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炼钢转炉冲灰水系统的沉积物、悬浮物和水质的全面分析,结合炼钢工艺,研究了系统产生腐蚀与结垢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马钢70t转炉炼钢系统优质高碳硬线钢生产数据,分析了铁水预处理和转炉冶炼对硫含量的控制。结果表明:依据原辅料条件,控制入炉铁水S≤0.005%,入炉总硫量≤12.47 kg,转炉终渣碱度3.5-4.0,终渣Fe O20%,转炉终点温度1630℃-1650℃,转炉终点平均硫含量为0.012%。钢中硫含量得到很好的控制,满足产品要求,并实现了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5.
以三明钢铁厂炼钢转炉为例,分析了氧枪升降传动的系统特点,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三明钢铁厂炼钢转炉为例,分析了氧枪升降传动的系统特点,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评述了炼钢技术的发展态势,本文推荐偏心炉底出钢转炉技术,该技术不仅具有氧化转炉和电炉的主要优点,而且还克服了它们的一系列难题,对中国平炉车间的现代化技术改造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转炉炼钢OG系统汽化烟道的工作环境着手,系统地探讨了烟道的工作方式、结构和破坏机理,从而提出了烟道的检修方案。  相似文献   

9.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转炉炼钢终点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炉内的温度极高,对终点温度和碳的含量很难及时、准确地测量,因此建立精确的温度和碳的预报模型十分重要.但转炉炼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很难用数学方程精确描述的高温冶金反应过程,传统的静态模型控制精度不高,命中率不很理想.为此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转炉炼钢终点温度及碳含量的预报模型,以Levenberg Marquardt(LM)算法来训练网络,其算法是梯度法与高斯牛顿法的结合.仿真结果表明,预报精度高于传统的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10.
根据马钢近年来转炉炼钢、连铸工艺技术发展情况,总结了马钢炼钢生产技术取得的进步,并提出了马钢炼钢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炼钢转炉炉衬激光测厚系统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相位法激光测距的基本原理,将激光测距的方法和自控测量相结合,研究设计了炼钢转炉炉衬激光测厚系统,并且对系统主要硬件的设计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转炉炼钢控制目标是终点温度和碳含量,由于炉温过高,无法在线连续测量.用传统的机理模型建立的终点温度和碳含量模型不够精确.基于RBF神经网络任意逼近函数能力,隐层中心采用最近邻聚类算法,避开K-均值法依赖于聚类中心的初始位置,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的缺点.权值调整采用带加权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建立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转炉炼钢终点温度及碳含量的预报模型,并结合某钢铁企业一座180 t转炉的实际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预报精度高于传统的机理模型及BP模型.  相似文献   

13.
介绍系统CAE仿真特点和一般过程,以大型转炉系统CAE为分析实例,介绍其仿真技术在炼钢设备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系统CAE仿真技术无论对冶金设备的创新设计,还是对在役设备的性能掌握均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废钢比,降低转炉铁水消耗,解决炼钢产能大于炼铁产能的现状,马钢70 t转炉通过提高入炉铁水温度,少渣冶炼,降低出钢温度,利用铁块进行温度补偿,优化组织生产减少钢液在钢包中的温降,优化转炉供氧制度,溅渣护炉工艺等措施,使得铁水消耗从869 kg/t降到834 kg/t,铁水消耗降低明显并实现了稳产。  相似文献   

15.
一、平炉炼钢的潮起潮落平炉炼钢始于19世纪后期,进入20世纪开始替代托马新的贝斯麦转炉炼钢,而成为世界上的主要炼钢方法.它的优点是原料范围广,能大量使用废钢,设备能力大(最大的平炉有900吨),劳动生产率高,钢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针对韶钢第三炼钢厂依靠人工经验炼钢的实际情况,采用以物料平衡和热平衡为基础的理论模型和优化的增量模型相结合的建模方式,构建转炉终点静态控制模型。其中增量模型的参考炉次是经过模糊聚类中传递闭包算法处理,整个静态控制模型由C#编程语言实现。该模型在韶钢第三炼钢厂现场应用的结果表明,应用转炉炼钢终点静态控制模型预测出的造渣料、吹氧量和冷却剂的加入量,可以满足终点碳质量分数±0.02%和终点温度±20℃的范围,终点双命中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将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引入CAI,建立了用于转炉炼钢教学与培训的计算机模拟仿真智能培训系统,该系统分为4个层次将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并通过数学模型,学生模型和仿真模型实行智能化,个别化和形象化数学与培训。append  相似文献   

18.
西昌新钢业炼钢厂为降低转炉烟尘对环境污染,在原炼钢厂房十分狭小的空间内,打破常规,完成对3座转炉二次烟尘湿法除尘设计,并于2010年初成功投入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评述了炼钢技术的发展态势。本文推荐偏心炉底出钢转炉技术,该技术不仅具有氧化转炉和电炉的主要优点,而且还克服了它们的一系列难题,对中国平炉车间的现代化技术改造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重点介绍江阴兴澄特钢炼钢转炉高层框架的吊装工艺,吊装质量的控制,施工方法等;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