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78年第一届全国逻辑会议召开,提出逻辑学面向应用、全面发展的号召以来,我国逻辑学研究和发展一直不温不火,其中法律逻辑学的发展应该是比较好的,各法律院校普遍开设了法律逻辑学课程,出版了大量的法律逻辑学教材和一些专著,也公开发表了不少的法律逻辑学论文。但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法律逻辑的研究存在着以下缺陷和不足:第一,宏观论述多,具体论证少。大量篇章停留在法律逻辑元问题的研究,如:是否存在法律逻辑,什么是法律逻辑,法律逻辑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法律逻辑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等问题。这类研究对正确把握法律逻辑的理论定位,开辟…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学家通常是以价值灌输和价值批判方式来推动公民理性发展的,但是,法律解释、法理论证、个案认知和司法公正性的评判,不仅仅依赖于价值分析,事实上远非价值论述能够消解理性问题:在法律规范领域里,价值追问与逻辑分析纠缠在一起,倘若缺乏相对独立的逻辑方法论研究,则在这种纠缠中产生价值迷失和逻辑误导是极可能的;在事实认知领域里,司法领域的个案真相,不简单归结为真和假的还原,司法证据规则带有价值倾向,真和善是纠缠的,倘若没有专门的诉讼逻辑理论,则可能得出“真即伪”、“善则假”的印象……这些正是困扰法学家,也是困扰公民社会的法律逻辑问题。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假定。在同样的价值认同情况下,有法律逻辑方法和没有法律逻辑方法,可能会使公民对一个法律现象或者案件得出态度不同的结论,或者得出质量不一样的结论。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少法律争论和态度对立,有时候不是因为价值取向的原因引起的,而是逻辑不理性造成的,例如:关于辛普森案的争议,就是大家混淆了哲学标准和诉讼标准造成的;又如,关于无罪推定的误解,最能说明我国学人逻辑思维的欠缺;再例如,李惠娟事件其根源在于她所受之法律逻辑理论教育太少,以至一个好的判决被人抓了把柄……在这组参与笔谈的文章中,《法律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谈到了借助非形式逻辑框架,把法律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认知理性与价值理性》拟界定一下法律逻辑学之事实论证研究的理论特征,期望将方法论学者的深刻性贯注到诉讼法学和证据法学研究中去。《以论证逻辑为基础架构的法律逻辑》谈到与批判性思维和合理性密切相关的是论证逻辑,而不是作为蕴涵理论的形式逻辑。《法律逻辑研究的三个纬度》论述了要以普通逻辑学理论、非形式逻辑理论、现代逻辑(主要是以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广义模态逻辑为理论基础的道义逻辑)为基础进行研究。《司法独立与逻辑方法论的自治性》谈到司法独立的核心是审判独立,其内涵包括“逻辑方法论的自治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法律逻辑学研究的发展,需要思考和厘清包括其研究视角等在内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确立法律逻辑学的研究视角应考虑两个要素:一是这种研究应有助于揭示和刻画法律人的思维特征及方式,并为其提供有效的思维工具和逻辑方法。二是能够为有关人类思维活动的研究开辟新领地,有助于更完整地认识人类思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推进逻辑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法律逻辑学多维研究视角中的3个方向:第一,研究人类共通的思维形式及规则在法律人思维中发生的各种变形;第二,研究人类共通的思维形式及规则在法律人思维中的应用条件;第三,对法律概念和法律规范进行逻辑或语言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重庆工学院学报》“逻辑学”栏目是重庆工学院学报编辑部在调研的基础上为打造名栏而专门开设的,已刊出逻辑学文章百余篇。这些论文研究的课题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涉及逻辑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又涉及逻辑学研究的最新发展;既关注形式逻辑的课题,又关注现代逻辑和非形式逻辑的课题,特别是关注新兴的法律逻辑领域;等等,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或索引了其中相当数量文章。该栏目在国内逻辑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引起了逻辑学界的关注和重视,逻辑学界已把《重庆工学院学报》“逻辑学”栏目作为了反映逻辑学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重庆工学院学报》“逻辑学”栏目已邀请中国逻辑学会秘书长邹崇理研究员作主持人。《重庆工学院学报》“逻辑学  相似文献   

5.
逻辑理性: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逻辑的角度来讨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认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于西方从古希腊以来就有比较系统的逻辑学的研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缺少这一基本的元素。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而中国缺少逻辑学的研究,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因此,要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中国,有必要加强逻辑学的研究和教育,这是我国逻辑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法律思维由法律思维形式和法律思维内容组成.法学专业课讲授法律思维内容,法律逻辑学讲授法律思维形式,各有侧重,但在培养和提高法科大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法律思维训练时,法律思维形式和法律思维内容彼此相依.法律逻辑学教学中融入法律思维内容,法学专业课讲授时注意法律思维形式、方法和规律,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实现法学教育的目标.法律逻辑学教学中的几个视角:既讲普通逻辑学的知识,又讲辩证逻辑学的知识,寻找法律的生命;强调逻辑自律意识,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从法律逻辑学的角度分析案件,让学生产生学习期望.  相似文献   

7.
单纯的逻辑学和有题材特征的方法论逻辑,是信念研究的两种不同形式抽象,后者对信念形式的研究要兼顾题材的特性.法律逻辑属于后一种方法论逻辑,它的理论结构是3种方法论(法律推理、案情论证、修辞论证)与两种信念(恰当性、合情性)的对应.  相似文献   

8.
图尔敏是逻辑学实践转向的重要理论先驱之一.他所倡导的论证逻辑理论或实质逻辑既从法律论辩实践中来,又到法律论辩实践中去.<论证的使用>(1958)虽然发起了对符号逻辑范式统治的挑战.但主要是从理论上论证逻辑(形式证明)和修辞学(不诚实的说服)之外的第三条道路--分析实质论证的中介方法.叙述了体现图尔敏逻辑思想的一般论证理论的论证域或论坛.  相似文献   

9.
法律逻辑是训练法律思维的必要的、有效的工具。法律逻辑有助于准确掌握和运用法律概念,合乎逻辑地建立和把握命题并进行法律推理,对即将作出的法律裁决或法律意见进行逻辑论证。为达到将逻辑理论知识转化为法律思维能力之目的,法律逻辑学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法律思维由法律思维形式和法律思维内容组成。法学专业课讲授法律思维内容,法律逻辑学讲授法律思维形式,各有侧重,但在培养和提高法科大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法律思维训练时,法律思维形式和法律思维内容彼此相依。法律逻辑学教学中融入法律思维内容,法学专业课讲授时注意法律思维形式、方法和规律,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实现法学教育的目标。法律逻辑学教学中的几个视角:既讲普通逻辑学的知识,又讲辩证逻辑学的知识,寻找法律的生命;强调逻辑自律意识,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从法律逻辑学的角度分析案件,让学生产生学习期望。  相似文献   

11.
单纯的逻辑学和有题材特征的方法论逻辑,是信念研究的两种不同形式抽象,后者对信念形式的研究要兼顾题材的特性。法律逻辑属于后一种方法论逻辑,它的理论结构是3种方法论(法律推理、案情论证、修辞论证)与两种信念(恰当性、合情性)的对应。  相似文献   

12.
法律逻辑的工具性决定了其教学的特殊性.在评价法律逻辑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肯定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并探讨和设计了一套建构主义与法律逻辑教学模式契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导向下的法律逻辑学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逻辑的工具性决定了其教学的特殊性。在评价法律逻辑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肯定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并探讨和设计了一套建构主义与法律逻辑教学模式契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现代逻辑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代逻辑的教学中,我们已经获得了不少的经验,也有过不少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可以概括为:应当坚定不移地走逻辑教学现代化之路;树立正确的逻辑观,促进逻辑教学的改革;构造简明易学的逻辑教学系统,普及现代逻辑的基本知识;强调逻辑学的应用,培养逻辑精神,突出逻辑学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逻辑实践转向中的非形式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对逻辑学第一次重大转向即数学转向的反思,逻辑学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加贝和伍兹等将其概括为逻辑学的实践转向。各种新兴的逻辑学分支都考虑人的推理在现实生活语境中怎样完成,这便是逻辑中实践转向的实质。非形式逻辑在这个转向中充当了先锋,而其理论先驱如图尔敏、佩雷尔曼和汉布林对形式演绎逻辑的批评,是这个实践转向的先声。实践转向引起了对逻辑观念、心理主义、形式化的价值、推理评价标准、谬误观等的一系列新思考和新判断,也把人的认知和逻辑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6.
《重庆工学院学报》“逻辑学”栏目是在调研的基础上为打造名栏于2005年6月第6期开设的。短短不到两年时间,该栏目在国内逻辑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引起了逻辑学界的关注和重视。《重庆工学院学报》“逻辑学”栏目已成为反映逻辑学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舞台。该栏目论文研究的课题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涉及逻辑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又涉及逻辑学研究的最新发展;既关注形式逻辑的课题,又关注现代逻辑和非形式逻辑的课题;而且还有研究邓小平语言逻辑艺术,以及逻辑的应用和教学的;既有学术笔谈,又有学术争鸣等等,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或索引了其中相当数量文章。  相似文献   

17.
将批判性思维嵌入到逻辑学的教学体系中,既有正确理解逻辑观念的要求,又有掌握准确、合理、有效使用逻辑的技术方法的要求.其所解决的问题是“逻辑学是什么”、“逻辑学有什么用”、“怎样学好与用好逻辑”.在学生系统学习逻辑学与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找问题,撰写逻辑学课程小论文,将“讲逻辑、用逻辑”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统一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撰写小论文这种方式,可以建立起师生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这种方式基础性与引导性强、应用性与互学性强、创新性强、人文性强、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至60年代,我国逻辑学界掀起了一场逻辑大讨论,这场讨论影响深远.形式逻辑真实性与正确性的问题作为讨论的焦点之一,受到了很多学者包括温公颐先生的关注.为了对形式逻辑的真实性与正确性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进而对逻辑学根本性的问题以及对今天的逻辑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梳理了温先生对真实性与正确性的理论分析,并回顾50年代至60年代逻辑大讨论中对于这一重要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学家通常是以价值灌输和价值批判方式来推动公民理性发展的,但是,法律解释、法理论证、个案认知和司法公正性的评判,不仅仅依赖于价值分析,事实上远非价值论述能够消解理性问题:在法律规范领域里,价值追问与逻辑分析纠缠在一起,倘若缺乏相对独立的逻辑方法论研究,则在这种纠缠中产生价值迷失和逻辑误导是极可能的;在事实认知领域里,司法领域的个案真相,不简单归结为真和假的还原,司法证据规则带有价值倾向,真和善是纠缠的,倘若没有专门的诉讼逻辑理论,则可能得出“真即伪”、“善则假”的印象……这些正是困扰法…  相似文献   

20.
逻辑学与政治理论学科的紧密联系是由政治理论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政治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需要逻辑学科的支撑.加强逻辑学在政治理论学中的运用是提高政治理论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其具体做法是: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提高教师素质,加强综合能力培养;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