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静压沉桩过程中沉桩速率决定着桩周土体扰动程度与范围,而目前在静压沉桩中考虑沉桩速率对桩周土体变形影响的研究还较少。基于透明土相似材料和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开展静压沉桩可视化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沉桩速率下桩周土体位移场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不同沉桩速率下桩周土体位移模式表现出斜向下挤密扩张→侧向挤压→斜向上挤出的动态变化过程;沉桩初期和后期扰动范围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高速沉桩下桩端下提前产生了高应力区;高速沉桩对桩周土体扰动范围略大于低速沉桩;桩周土体总的运动趋势为向上运动,且沉桩速率越大,距离桩体越近,土体竖向位移量越大。研究成果可为合理设计沉桩速率和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砂土中静压桩沉桩过程试验研究与颗粒流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了密实砂中静压桩沉桩过程,对桩周土体宏细观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模型试验对浅层土体、桩身周围、桩端处土体的不同位移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桩周不同位置土体的变位规律,并将孔隙变化场与宏观位移场进行相互印证,发现桩端土体位移模式与压密区基本呈圆孔扩张。对桩体贯入过程中的动端阻力、动侧摩阻力的发展规律以及临界深度等问题作了揭示。以室内模型试验为基础,建立了静压桩沉桩颗粒流模型,将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土体细观变化模式揭示沉桩过程中宏观响应的内在机理。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明确沉桩挤土效应内在机理和沉桩阻力的发展规律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静压桩沉桩过程中,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挤压,形成土体水平位移,并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影响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通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沉桩过程中引起的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和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禕 《中国市政工程》2022,(5):91-95+127-128
与传统工艺相比,高频免共振液压振动锤沉桩具备噪声低、振动小、免共振、低荷载、适用地质条件广且工期短的优点,近年来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依托上海市某工程项目,通过现场试验,分析其对于桩周土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频免共振液压振动锤长期振沉钢管桩使周围土体产生一定的沉降和侧移,并改变了桩周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随着沉桩过程的不断进行,分层沉降、水平位移、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整体呈增大趋势。沉桩全部结束后,水平挤压位移最大达37 mm,上抬位移最大达35 mm,孔隙水压力最大增量达76 kPa,土压力最大增量达150 kPa,表明长期振动沉桩施工对于桩周土体水平位移存在一定影响,对土体竖直位移影响较小。沉桩结束后,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有恢复至初始值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赵林茂  王义芳  詹晖 《建筑技术》2008,39(5):384-387
在单桩挤土过程模拟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对群桩沉桩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群桩沉桩过程中不同桩径、桩距以及桩长对桩周土体的位移、应力与孔隙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软土地区预制桩施工具有较强的挤土效应,通常表现为桩周一定范围内土体受到侧向挤压。土体孔隙比降低,抗剪强度增加。目前估算预制桩单桩极限承载力通常选用沉桩前土体参数,这和桩体最终受力状态相比有一定的差异,计算结果通常偏于保守。应用圆柱形小孔扩张理论分析了沉桩的挤土机理,并根据土体抗剪强度与土体密度的唯一性关系,建立了沉桩休止期后桩周土体抗剪强度增量的理论计算公式。应用该公式可估算出预制桩单桩最终极限承载力。经与工程实测结果相比,两者比较接近,说明这种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群桩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的室内模型及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群桩模型试验,分别对单桩和群桩沉桩时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进行量测,并对超孔压的分布、消散和施工顺序的影响给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沉入土体内桩数的增加,超孔隙水压力不断积累,但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增幅变缓。沉桩顺序对超孔隙水压力有影响。在水平方向,随着测点至桩轴距离的加大而呈非线性减小,超孔压的影响范围约在5倍桩径内;在桩群范围内,超孔隙水压力沿深度是不断增加的,且外侧增加幅度大于桩群区域。超孔压的消散与土体的渗透性有关,消散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群桩施工时要注意采取能使孔隙水快速排出的措施,以减小沉桩挤土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离散元理论的静压沉桩过程颗粒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对二维颗粒流程序进行二次开发,对静压沉桩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揭示了桩端、桩周土体在桩土相互作用过程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从细观层面解释沉桩过程,将沉桩过程中桩体宏观力学行为表现与桩周土体受沉桩影响的细观结构变化联系起来,增进了对沉桩过程的深入理解和规律的揭示。主要结论如下:(1) 不同桩端形式桩周颗粒位移表现不同;(2) 端阻力随贯入过程均呈现似稳值现象;(3) 桩–土宏观响应与土体细观参数变化之间存在紧密联系;(4) 桩端接触面处颗粒以滚动为主,仅一小部分发生滑动;(5) 端阻力与桩尖角度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为背景,结合桩基施工过程中的超孔隙水压力和土体侧向位移实测数据来分析PHC管桩施工对桩周土体的影响。桩体施工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和土体侧向位移大小与土体距桩体的距离和土体深度有关,通过实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土体距桩体的距离和土体深度与前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3)
能量桩是1种新型桩基埋管地源热泵技术,在传递上部荷载的同时获取地热能源;但是目前对于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桩体的热力学效应却研究较少。基于模型试验方法,采用打夯法和砂雨法,对饱和砂土中不同压实度下的桩体热力学效应和承载特性进行对比研究。试验测得桩体和桩周土体温度变化、桩周土体水平压力变化、桩体应变应力以及桩顶位移。结果表明,加热时,桩周土体会有水平土压力的增大,桩体内部会有压应力的产生,桩顶会产生向上的位移,并且压实度越大,桩周水平土压力越大,桩体应力越大,桩顶位移变化越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现代建筑施工中的逆作法施工技术原理进行了简要分析。在这个基础上,对逆作法施工技术相对于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的优点进行了阐述。最后,对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具体工艺与技术要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陈斌 《城市建筑》2014,(32):253-253
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是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良好、有序的施工组织能够加快施工的进度,也能够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本文针对施工组织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重要性、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以及优化施工组织管理的几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宋晓宇 《城市建筑》2014,(21):86-86
本文对现代建筑施工中的逆作法施工技术原理进行了简要分析。在这个基础上,对逆作法施工技术相对于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的优点进行了阐述。最后,对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具体工艺与技术要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施工合同对各方的行为规范做了一定约束,并且进行监督,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但是执行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一定的法律风险。施工方需要对合同的法律风险进行提前预防,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尹莉 《城市建筑》2014,(29):198-198
施工合同对各方的行为规范做了一定约束,并且进行监督,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但是执行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一定的法律风险。施工方需要对合同的法律风险进行提前预防,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建筑工程测量作为一种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与建筑工程管理中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测量合格方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而完成一个合格的建筑,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合理应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先从建筑工程测量的定义入手,继而分析建筑工程测量的重要性,最后探讨建筑工程测量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袁志勇 《城市建筑》2012,(17):164+250
随着我国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城市化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事业发展也是如日中天,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建设速度上,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施工质量控制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关键,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构建方面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浅谈工程建设监理中的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金祥 《安徽建筑》2009,16(4):149-151
文章结合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制的发展与实践,对工程建设监理中加强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变电站建筑工程中,防水施工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内容。一旦出现渗漏不仅会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对电气设备的运行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电网的安全性降低。基于此,论文对变电站建筑防水施工监理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地方     
安徽:对“小钢铁小水泥”停止供电,北京:加快推进小水泥企业调整退出,山西:引导落后产能提前“退市”,新疆:公布首批水泥企业淘汰名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