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朴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0):24-25
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交通组织是指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该种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其主要特点是以轨道交通为中心进行城市组团围绕式协调发展.TOD交通组织的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中心展开周围土地的设计,促进土地混合开发,形成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商业空间体系,对于缓解由于城市发展而造成的交通堵塞问题和土地空间有限等矛盾有积极的意义.介绍了TOD的定义、特征、构成和功能,并分析了TOD交通组织对商业空间创新设计的影响,对以TOD为基础的商业空间设计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的需要、形成TOD的发展格局,从站点类型和开发圈层两个层面构建站点周边土地开发的密度分区制度,制定一套适用于不同类别地区的开发强度标准,作为土地开发容积率的控制准则。依据车站功能定位将车站划分为综合站点和一般站点两种发展区域类型;利用非参数统计学的局部线性回归法对地价和地块距站点距离两个参量进行拟合,确定轨道交通影响半径,进而将站点周边划分为三个圈层,300m以内为高密度复合开发区,300~600m之间为中密度开发区,600~1000m之间为低密度开发区,开发强度随用地与车站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商业开发应尽量建于核心圈层。应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土地开发强度与开发利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使土地开发利润最大的最佳容积率;以政府利润最大化为优化目标,构建土地开发强度优化模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利用深圳市轨道交通3号线沿线住宅售价和建造成本测算了各密度分区的最佳开发强度。  相似文献   

3.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随着绿色TOD模式研究的不断推进,学者们对轨道交通是否能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展开了广泛探讨。该类研究主要以城市或区域等宏观尺度为对象,而忽略了轨道交通对沿线及站点等微观地区的影响。文章以武汉市6条轨道交通线路的站点为例,评估轨道交通对站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探讨TOD模式指标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TOD模式优化策略。结果发现,轨道交通对多数站点空气质量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但不同站点间的影响差异较大。站点地区的工业用地占比、绿地与水域占比、土地混合度、容积率等因素与空气质量具有相关性。高水平的土地混合,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空气质量;开发集聚度越高,城市越紧凑,空气污染改善越明显;合理的交通接驳方式,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可改善空气质量。因此,应通过高水平的土地混合、紧凑的空间形态、完善交通接驳等措施,优化轨道交通TOD建设,提升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模式已成为轨道站场综合开发的重要策略。本文首先总结了TOD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其土地开发的主要特征,然后结合广佛肇城际大旺站TOD综合开发实例,对土地利用、开发强度、交通接驳等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周边土地开发活动较为活跃,探索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模式对于预测新建站点土地使用布局状况及规划方案的调整至关重要。以长沙市地铁2号线为例,解释并分析了引入以政府调整土地服务功能为导向的发展(SOD)模式和以公共交通导向的发展(TOD)模式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周边土地利用的必要性,初步探索出不同种类站点适用的土地开发模式。结果表明:城市型、开放居住型、枢纽型轨道交通站点适合TOD为导向土地开发模式,传统居住型、产业型适合SOD为导向土地开发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的土地开发提供借鉴,促进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与人口的不断扩张使越来越多城市建设大容量的轨道交通,依据TOD的开发原则,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开发的核心在于站点周边用地的高密度开发,因此容积率的确定成为其中的关键内容。国内目前规范中相关容积率规定相对粗放,并且研究多针对枢纽站,对于数量最多、与人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般站点缺乏关注。因此基于经验类比法,选取6条建设成功的国内外轨道交通线路,选取其中81个一般站点依据其用地功能进行分类并集取站点的容积率数值,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不同类型站点的容积率数值规律,即居住型、生活服务型、景观型与工业型站点容积率与人口密度相关,生产服务型站点容积率与城市竞争力指数相关,并拟出不同类型站点容积率计算公式,为轨道交通站点的用地开发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发展中轨道交通成为提升城市运载能力,减少土地占用,提升交通运行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保障。但同时存在轨道交通在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给政府带来极大财政压力的问题。TOD属于绿色发展体系,将该模式应用于轨道交通站点中,能确保轨道交通的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引导轨道交通的绿色开发。TOD是城市格局优化、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轨道交通站点全面发展,满足市民个性化生活需求的关键。以TOD为切入点,在实际案例中研究轨道交通站点TOD综合开发创新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2018年,成都市陆续出台《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专项规划》《成都市轨道交通场站一体化城市设计导则》等相关技术文件,为成都TOD综合开发提供了工作指引和技术依据。文章将简要介绍TOD模式的定义——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论述其优势及发展历程,分析内地TOD发展模式的现状和不足,进一步探讨TOD模式在香港获得成功应用的重要原因,以香港两个典型的TOD站点——九龙站和沙田站为例,提取出香港TOD模式的相关特征及实践方法,并分析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内地可以如何借鉴香港TOD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9.
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和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城市建设方针要求城市政府对轨道沿线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保持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的协调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应注重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性质和土地开发强度(容积率)这两个关键要素进行规划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轨道交通TOD开发模式的定义及应用现状,分析了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土地利用的关系,结合跳蹬至江津城市客运专线工程,阐述了其沿线土地利用及物业开发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公交优先要从源头做起。文章从规划原则、规划理念、规划重点和规划方案四个方面讨论了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如何体现和落实公交优先。着重从规划理念和规划实务角度研究探讨了建立区域开放的公交体系,引导集聚节约的城镇体系;建立公交导向的城市空间形态结构,引导城市紧凑高效发展;完善城市用地功能配置,促进城市交通减量。  相似文献   

12.
大运量快速交通系统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敏  袁承栋 《规划师》2006,22(4):66-68
大运量快速交通系统是一种介于地面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之间的交通方式,具有容量大、速度快、造价低和灵活方便的优势.实现由快速交通系统向轨道交通逐步升级的战略需要制定好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体化衔接规划、对当前的快速公交发展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运行优先保障.  相似文献   

13.
TOD模式在福州市的应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晨立 《福建建筑》2007,(3):65-66,64
以较小的资源投入、较小的环境代价,最大可能的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这一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的目标决定了从长远看必须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TOD模式是实现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TOD模式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概况,并系统分析了公交引导城市发展的模式(TOD)在福州市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快速公交系统在我国城市中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测数据、抽样调查,对厦门模式快速公交系统(BRT)的规划建设、系统选择及运营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从城市规模、城市空间结构和公交导向发展三个角度研究探讨独立路权BRT在我国城市中的适应性,建议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将BRT系统作为城市客运交通的骨干,落实公交优先战略。  相似文献   

15.
董丕灵 《规划师》2002,18(1):70-72
从做好规划与设计、坚持设备国产化、建立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优先发展轻轨交通、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等方面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出建议,认为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兴起之时,应展开多方面的研究,从而推动轨道交通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北京,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区的功能和人口远远超出了其承载力,以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向城乡结合地带的外缘空间拓展是解决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总结轨道交通房山线对外缘新城房山区空间发展的影响,探析轨道交通在北京外缘空间演变中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轨道交通发展与公共交通运输导向开发区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土地规划、核心商圈的形成、交通换乘等方面已逐渐呈现出了公共交通运输导向开发区的特点 ,其思想已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发展运用。从而引出了公共交通运输导向开发区 (Transit orientedDevelopment)的概念 ,并对公共交通运输导向开发区所应具备的特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公路特点,提出了以功能需求为目标的设计原则,论述了过境公路的建设方式,以协调公路交通和城市交通之间的关系,使公路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传涛 《城市建筑》2014,(21):312-312
本文结合公路特点,提出了以功能需求为目标的设计原则,论述了过境公路的建设方式,以协调公路交通和城市交通之间的关系,使公路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mergence of a “new regionalism” and situates this movement withi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regional planning. Key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1) a focus on specific territories and spatial planning; (2) a response to the particular problems of the postmodern metropolitan region; (3) a holistic perspective that integrates planning specialties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equity, and economic goals; (4) a renewed emphasis on physical planning, urban design, and sense of place; and (5) a more activist or normative stance on the part of planne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regionalist concepts is likely to come about not through top-down regional government, but through incremental development of social capital, institutions, ad hoc partnerships, and frameworks of incentives and mandates between existing levels of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