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华亮 《工具技术》2002,36(1):9-10
历了十五年的艰辛曲折 ,我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这意味着中国将更大程度地开放 ,中国的企业将要全方位地参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而我们工具行业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喊了十几年“狼来了” ,这回“狼”真的要来了。面对入世 ,我们要坚定这样一个信心 :面对挑战 ,作好准备 ,抓住机遇 ,加速发展。中国企业不能把自己摆在“羊”的位置 ,要磨炼自己的本领 ,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这就要求企业要苦练内功 ,努力使我们的发展战略、管理和技术水平与国际上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接轨。面对入世的挑战 ,我们要围绕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尽管继续2011年微增长态势,但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汽车行业的这种转变,对零部件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汽车行业"微增长"时代的来临.整车和汽车零部件企业都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更多的不确定性。梳理汽车行业2012年的发展,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行业发展的脉络.更好地面对未来。2013年.会有哪些机遇?展卷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3.
刚刚过去的201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整整十年了。回顾这十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发扬了艰苦奋斗、不畏困难的精神,勇敢地面对这一系列的压力和挑战,韬光养晦、苦练内功。  相似文献   

4.
李智平 《工具技术》2002,36(1):14-15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市场随之将发生三大变化.一是国内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二是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竞争更趋激烈.三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将逐步接轨和融合.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工具行业各企业应如何应对,做到与"狼"共舞,这是每一个工具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此,我认为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工具企业要谋求大发展,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当务之急是做好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5.
2020年,注定是人类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各行各业以及我们每一个人带来了巨大变化.《时代周刊》将这一年评价为"最糟糕的一年".它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汽车行业的持续转型依旧如火如荼地发生着.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2.5...  相似文献   

6.
刚刚过去的201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整整十年了。回顾这十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发扬了艰苦奋斗、不畏困难的精神,勇敢地面对这一系列的压力和挑战,韬光养晦、苦练内功。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完成营业收入超过5 000亿元,出口总额从2001年  相似文献   

7.
1998年是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关键的一年。十五大确立的市场经济理论,已把中国机床工业更快地推向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轨道。美国、欧洲等世界各国的外商,纷纷涌入中国机床市场,对中国机床工业形成了更大的挑战,面对强手林立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要使企业能动地适应和驾驭市场,增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家非常年轻的中国液压企业,正在用勇气和坚持挑战着中国液压技术的软肋-"液压伺服比例技术",立志与世界知名品牌分享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中国液压需要新鲜血液,需要这种具有"烈士"精神的企业,更需要有"将坚持进行到底"的企业家.让我们走近上海诺玛液压系统有限公司,走近该企业的创建者-曹涌先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正式向全球明确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承诺,2021年碳中和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后,从各级政府到各个行业、各大企业,减排目标和路线图陆续出炉,碳减排步调加快. 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在碳减排大势下,各行各业均展现出积极的减排意愿.据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针对21个行业、100余家企业进行的有关碳中和议题的调研报告显示,100%的企业认为"中国3060承诺"将带来中长期利好,46%的企业力争成为减碳先锋,而38.7%的企业明确了碳中和实现时间.  相似文献   

10.
正置身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中国企业应以怎样的姿态、何种形式来面对机遇与挑战,是所有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在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国内市场持续低迷的不利背景下,当部分被外需"灼伤"的企业将"眼光向内看"时,雷沃重工,这个已将市场版图扩大至全球的工程机械企业,不仅没有放慢"走出去"的步伐,反而更坚定地扎根于国际市场,开始实施不一样的海外战略。  相似文献   

11.
工业面临巨大挑战 2009年4月6-11日于北京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 2009)迎来了140家德国企业参展,他们组成了本届展会最大的海外参展团,在6 300 m2的展区内全面展示面向中国工业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执行董事wilfried Sch(a)fer博士表示:"今年德国展团的参展面积比上届展会增加了一倍,这说明中国市场对德国工业的重要性."Sch(a)fer博士补充道,今年中德两国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除了要采取其他措施之外,两国需要通过刺激内需来弥补出口方面的损失.对中国来说,这意味着要进一步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其在未来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Progress线切割机床在切割速度方面是同类机床中最快的”.瑞士Agie股份公司总裁Erich Bar的这番表述,使人们体会到这家已经成立50年的企业,在面对现在和未来的市场挑战时所展现的强烈自信。  相似文献   

13.
《钟表》2014,(5)
<正>"我们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这是中国企业家们的梦想和目标。"做大"、"做强"和"做优"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但最终的目的是要把企业"做优"。没有哪个企业不想成为优秀企业,然而优秀的企业总是那么的少。中国有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往往看似生机勃勃,但内部管理混乱;看似前景不错,但基础不牢固,做不了几年就消失了。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话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产业链调整、地缘政治冲突、逆全球化等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多,给正处在转型路上的机床工具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挑战.面对严峻的形势,一方面我们要接受现实,未雨绸缪,提早应对;另一方面要提振信心,苦练内功,积极适应市场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当今的社会正在跨入“新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但其中最大的挑战当属企业处在竞争的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中国的企业将会面对如下的问题:我们未来的竞争对手是谁?谁将是我们的潜在客户?我们如何才能找到他们?  相似文献   

16.
《China Equipment》2012,(11):56-59
面对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肆意损害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合法权益,是忍气吞声还是奋起反击?三一集团选择了后者。2012年10月18日,三一集团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高调起诉美国总统奥巴马。三一集团董事向文波表态称,之所以要起诉奥巴马,是因为三一集团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所以用法律手段来应对。"尽管这个起诉要花一些钱,花一些时间,起诉结果也很难预料,但我们要亮出自己的态度。维护中国企业、维护三一尊严,比金钱更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挑战与艰难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我们要做的只能是迎接挑战,击退艰难,而不是被艰难击倒,被挑战打败。新年的太阳已经升起。刚过去的366天,你过得可好?2016年的岁末,许多人想找一个词来形容这一年。《韦氏词典》评出的年度词汇是"超现实",《牛津词典》挑出的是"后真相"。香港人则发起了一场"年度汉字"大评选,得票最高的那个字,是"乱"。历经5年多的煎熬和洗礼,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2016年多少带来了些许期盼。2016年下半年,中国工程机械某些子行业市场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速回升,扭转了持续几年的下  相似文献   

18.
五月份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 93),是一次规模和景况空前的展览,无论参展厂商数量,展出面积,展品的数量和水平都超过历届。从这届展览会上可以明显地看出,海外商已经展开阵势,下功夫要打进中国的市场,不仅他们之间有激烈的竞争,同时也同我们的企业开始了激烈地竞争。 CIMT’ 93给我们行业和企业带来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我们不是已经多次讨论“复关”对我国机床行业带来机遇和挑战的问题吗?那么这次CIMT’93是一次很好的验证。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后,给我国农机化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如何利用好这一规则,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农业产业化是农机工作者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同时,加入WTO后要求政府应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加大对农机化的支持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2月11日,承载着种种承诺同时又充满无限诱惑的"WTO",终于向中国敞开了尘封已久的大门,那一刻,我们曾经兴奋不已。对于入世机遇,我们充满了渴望;对于伴随而来的挑战,我们充满了紧张……2005年初,经历了3年过渡期的风风雨雨,中国政府逐步兑现了当初的承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入世成功后的兴奋已飘然而逝。透过入世后的成败得失,人们逐渐变得成熟和理智,学会以务实和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这个竞争激烈迅速变化着的经济世界。而中国工程机械产业依靠良好的基础,在这场持续了3年的开放和改革的博弈中无疑已经取得了先机,但是,随之而来的入世"后过渡期"该如何度过?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该如何应对入世引发的国际化浪潮?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业内几位知名专家,共同探讨入世"后过渡期"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